APP下载

吃”的学问

2016-12-08刘绍义

粤海风 2016年4期
关键词:荤菜廉颇蔬菜

刘绍义

“吃”,早已渗透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大家将结发妻称为“糟糠妻”就是这样一个例证,其他还有称那种纯粹利益上的盟友为“酒肉朋友”,靠女人吃饭叫“吃软饭”,偷情叫“偷腥”,情场失意叫“吃醋”,老少配叫“老牛吃嫩草”,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占男人便宜叫“吃青春饭”,女人貌美叫“秀色可餐”等。

其实,这种比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什么称轻而易举为“小菜一碟”啦、司空见惯为“家常便饭”啦、平均主义为“吃大锅饭”啦、不思进取为“坐吃山空”啦、不识抬举为“敬酒不吃吃罚酒”啦,真是无处不“吃”了。就连诉讼也是“吃官司”,被枪毙也是“吃枪子”,自杀也是“饮弹而亡”了。

什么教训是“吸取”,工作是“饭碗”,买股票是“吃进”,不讲信用是“食言”,不求甚解是“浅尝辄止”,有点面子是“吃得开”,下棋“吃掉”一个马,打仗“吃掉”一个师,就连仔细领会上级文件精神也叫“吃得透”……各个领域的“吃”,比比皆是呀。“啃”也好,“咬”也罢,“吸”也可,“吮”也行,有多少“口”字旁的字与“吃”有关啊。

翻开历史看看,食物也好,中药也罢,哪一样不是古人“吃”出来的。《淮南子》上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那些讲究“药食同源”的医学家,无论是扁鹊、张仲景,还是孙思邈、李时珍,哪一个不是亲自上山采药,亲自嘴嚼草根。没有“吃”,就没有中国古代的中药;没有“吃”,就没有中国古代的医学。

中国古代,看一个老将还可不可以再用,也是以“吃”为标准的。战国名将廉颇年纪大后,赵国屡受秦国侵犯,受辱的赵王这个时候就想重新起用已经投奔魏国的廉颇,但他最担心的就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当得知廉颇一顿饭能吃一斗米、十斤肉时,正要高兴,但听到已经被廉颇的仇人郭开收买的“侦察员”最后说廉颇“一饭三遗矢”时,也只好作罢。廉颇虽然能吃,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上了三次茅房,这样的老将怎么能打仗。

鲁迅先生曾经称赞过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毛泽东主席也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提起毛泽东,就让人想起当年他馈赠给斯大林的礼物。当毛泽东收到斯大林送的皮大衣、皮靴、毛毯和纸烟时,回赠的就是他亲手种的红辣椒。

说到“吃”,在这里又不得不多说两句了。“吃”的本意是结巴、口吃的意思,与吃饭无关。许慎《说文》上说:“吃,言蹇难也。” 在古代,“饭”字就是“吃”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释中考察“饭”的本义时说,饭是动词,当吃讲,读上声“反”。后来派生出来的名词“饭”,读去声;字形也不同,右边是“弁(或卞)”。留传到现在,早已字形不分,统写为“饭”了。

《礼记·玉藻》曰:“饭飱者三饭也。”《汉书·朱买臣传》:“呼饭饮之。”《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孟子·尽心下》:“饭糗茹草。”。这里的“饭”都是“吃”的意思。上文说到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饭”,仍然是“吃”的意思。“饭”字除了作动词讲外,还有许多使动词出现。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一漂母见信饥,饭信”。《楚辞·九章·惜往日》中,“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等等,这里的“饭”就是给人喂饭或喂牲口之义,即“使之饭”的意思。

“饭”字真正当名词讲,应该源于南北朝的《玉篇》中,《周书》“黄帝始炊谷为饭”里的“饭”就是当名词讲,是真正意义上的饭。但那时的“饭”没有现在“饭”的意义广大,我们现在说“吃个便饭”“饭店”“在我家吃饭吧”等,这些“饭”既包括饭,又包括菜,是宽面意思的“饭”。古代的名词“饭”,意义就比较窄,只表示主食。如李渔的《闲情偶寄·饮馔部》中说:“饭犹舟也,羹犹水也。”《齐民要术》说鲤鱼脯“过饭下酒,极是珍美”。《梦粱录》:“虽贫之人,下饭、羹汤亦不可无。”《京华百二竹枝词》:“小饭天桥一带多,苦寒果腹往来梭。”还有《水浒传》第三回店小二问“官人吃甚下饭”等,这里的“饭”都是指谷类主食。

如今的“吃”,除了吃“饭”,就是吃“菜”,在古代,“菜”意也没有现在这样宽泛,如今的菜,鸡鱼肉蛋,倭瓜葫芦,都包括在内。上街买“菜”也好,酒店点“菜”也罢,“菜”早就既包括素,也包括荤了。但在古代,“菜”只有蔬菜之义,一点也没有荤味。那么,“菜”是何时有了荤意的呢?

《说文》曰:“菜,草之可食者。”《小尔雅·广物》也说:“菜,谓之蔬。”《荀子·富国》记载:“古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也记载:“孙叔敖相楚,栈饼菜羹。”这里的“菜”都是青菜、蔬菜之义,没有一点肉味。

“菜”义的扩大,与荤菜的价贱密切相关。明代郎瑛的《七修类稿》说荤菜的由来与东南沿海渔民有关,那时候蚌肉“贱之如菜”。杜甫也有描写江边渔民生活的诗句:“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龟,顿顿食黄鱼。”鱼比蔬菜更便宜,当然“以鱼为蔬”了。但这时并未将鱼归入“菜”中,正像北宋赵与时《宾退录》中说的一样,“《靖洲图经》载,其俗居丧不食酒肉……而以鱼为蔬。今湖北多然,谓之鱼菜”。

到了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对“酒煮菜”也发出质疑声,“非菜也,纯以酒煮鲫鱼也。以鱼名菜,窃尝疑之”。这种质疑,在《七修类稿》中同样存在,“杭人食蚌肉,谓之淡菜,予尝思之,命名不通”。这说明在明代以前,把鱼、肉叫“菜”,还是行不通的。

把荤素都称为“菜”,应该源于清代的《随园食单》中,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道:“满菜多烧煮,汉菜多羹汤,均自幼习之。”这里的“菜”已经既包括素,又包括荤了。从此,“菜”的范围才真正扩大起来,既有了内涵也有了外延。

从单一的蔬菜到含有肉肴的“菜”,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菜”意扩大的过程中,鱼、肉等荤菜价格低于蔬菜价格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饭”还是“菜”,大家都有“吃”腻了的时候,为了调节口味,回归自然,近年来,各地兴起的“农家乐”,填补了这一饮食空白,绿色食品的招牌,让人们趋之若鹜,食客们自己到鱼塘钓鱼,到菜园摘菜,到鸡舍选鸡……“农家乐”不仅让人们吃到健康、放心的食品了,还让人们吃出了愉悦,吃出了快乐,“吃”,真的向绿色、天然上回归了,放心、健康、绿色、天然的食品,正向我们走来,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荤菜廉颇蔬菜
筷子
蔬菜
忠诚老将廉颇晚年“背叛”赵国
“仿荤素菜”最好少吃
负荆请罪
蔬菜也“疯狂”
蒜姜香鸡
真实廉颇:胆小懦弱并非英雄?
蔬菜的哀诉
廉颇并非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