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式”概念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6-12-08邹立群

散文百家 2016年2期
关键词:直观思维能力数学知识

邹立群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浯溪街道椒山完小



构建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式”概念教学模式的探索

邹立群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浯溪街道椒山完小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空间观念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在加强概念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让学生获得一个清晰的概念,我们经过实验、探索,较成功地获得了概念教学的新模式:“思维训练式”教学模式。

一、确立一个教学观念

与之相应的教法就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把知识嚼烂了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或是让学生模仿例题反复练习,这样就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排斥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之中,或者即使认识到要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不知道应有机结合数学知识教学来进行。事实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教学是同步进行的,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水平、思维的发展、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的质量,就不能进行有效地教学。在数学教学改革中,应该把数学概念的教学和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应确立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教学的观念,提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自觉性,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二、关注两项基本形式

一般地说,低年级小学生“概念形成”作为建立概念的主要形式。中高年级的小学生逐渐过渡到以“概念同化”作为数学概念的主要形式。这一形式的认知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如下。随着学生知识的丰富和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头脑中也逐渐形成数学要领系统。因此,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建立概念时,较多的是通过“概念同化”的形式。概念同化的认知心理过程一般是:概念的同化这一形式是运用已掌握的概念去理解、获取新的概念。学习新概念时,要与原认知结构中相关联的概念进行比较,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使新概念的本质特征在学生头脑中得到精确分化,使新旧知识得到有机结合与联系,从而建立起新概念。

三、遵循三条教学原则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与教学概念的教学紧密结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弄清数学概念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分析教材中含有哪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教师在制订一节课的教学计划时,不仅要明确数学教学方面的教学目标要求,而且要明确在培养思维能力上侧重哪些方面,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并且力求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教学时教师要考虑选定什么样的方法,既能做到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又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要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贯穿在各年级数学教学的始终。《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指出:“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思维能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应适合儿童年龄发展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为此,每个年级、每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考虑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的同时,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低年级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会给中高年级增加教学困难;反过来,如果低、中年级重视发展思维能力,到高年有所忽视,也会给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造成不利影响。

3.适应小学生心理特点,注意把操作、思维和言语表达结合起来。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遇到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仍需要适当借助操作和直观。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为了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在一定条件下适当利用操作和直观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是必要的。但是无论操作和直观,都是学习的手段,在适当的时候要逐步脱离操作和直观,过渡到抽象思维,避免学生过多地依靠操作和直观。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学生的语言也是逐步发展的,所以在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时,都要考虑到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

四、抓好四项训练重点

1.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个工作对数学教师来说相当重要。一般来说,一个基本概念,总是由“内涵”和“外延”两个部分组成的。

2.抓概念的要点和关键。在教学概念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概念的要点和关键性的字词,并用红笔加上着重符号,以强化注意。

3.抓概念的实例和反例。对学生不容易弄清的那些概念,教师要先指导学生分析一些有关要领的实例和反例,再让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正确的要领。

4.抓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归类,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使概念系统化、规律化。

五、形成五步操作程序

1.引导——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引入概念。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引入概念。概念如何引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学生学习概念一般以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知开始的。重视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的心向训练。

2.探究——直观操作、深化思维、理解概念。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只有在概念引入之后,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索,激发、深化学生思维,才能理解概念。

3.发现——分析归纳、强化思维、形成概念。概念的抽象与概括要注意多层次地进行,概念的形成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一个反复的过程,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

4.内化——巧设练习、扩展思维、应用概念。问题明白了,概念抽象概括了,并不等于牢固掌握、切实理解,此时须有一个知识内化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促使数学知识在发展中飞跃,促使学生在认识数学概念过程中得到发展。

5.拓宽——质疑问难、系统思维、发展概念。除在概念的熟练运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外,还要注意找出概念间纵向和横向联系,组成概念系统,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猜你喜欢

直观思维能力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简单直观≠正确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