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2016-12-08张西珍
张西珍
河北省安平县大河庄乡察罗联小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张西珍
河北省安平县大河庄乡察罗联小
随着课改教学的逐步深入,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素质教育便成为当今教学的主旋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怎样创造机会,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数学走出书本,走近生活,使学生智力、能力得到协调发展,成为教师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小学数学;课堂气氛;诱发兴趣;创新精神
数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其实不然,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一、让学生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作为教师本身来讲,要从各方面来完善自己,如:师德修养、文体方面等,让学生从内心尊重你,要和学生结交成朋友,从而使他们喜欢你的同时,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现在很多教师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时,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要求。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下了铺垫.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可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教师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的也很牢固.
三、丰富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上好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景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的探求欲望,使之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例如,义务教育课标版五年级上册中有一个实践活动“铺一铺”,很多学生对这样的事情并不漠生。这节实践活动课,课前布置让学生自行设计一组美丽的长方形、三角形、图形密铺图案。课上汇报交流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把自己设计的图案展示给大家看,并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图形,铺成的是佬图案。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激发了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
五、最后通过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喜悦,延长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因为小学生的兴趣既不稳定,又不长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这种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学生兴趣的源泉。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点点鼓励,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扬,都是他成功的标志,他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会浓厚、持久。
综上所述,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