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审美实践
2016-12-08亢仕锋
亢仕锋
河北赵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审美实践
亢仕锋
河北赵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作文教学时,我们比较重视指导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这种观察的对象无疑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由于观察的途径、要求不同,就产生了科学的观察与文学的观察不同特点。仅仅满足于表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观察肯定不够,如果观察事物特征时,又能观察自己内心感受的特征,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能挖掘自我,那么这种观察才是充满了灵性的。
高中作文;培养学生;审美感受
女作家张洁说:“人和人的眼睛是不同的,每个人的瞳仁,实际上是长在自己的心灵上,他们只能看见各自心灵上所给予他们的那个界限之内的东西。”这就是说,在文学艺术领域,形象产生于客观与主观的遇合,它是情感与理智的融合。同样一个对象、一个景观,如果是纯客观的,也许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启发性,但人是带着自己的全部阅历在吸收生活信息,对一个联想丰富、情感活跃的人而言,静静地注视“袅娜”两个汉字,他的眼前就能浮现出公园里迎风摆动的杨柳细枝,神话里美貌仙子的轻柔双带,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少女的苗条体态。人又是带着自己的情感观察自然,一经作者感情的渲染乃至似乎是主观的解释,徽不足道的东西可能变得意味深长了。
一、作文教学策略的弊端
现今高中作文教学大多是封闭式教学,着眼于应试,而缺乏审美理念,将教学空间完全限定在课堂上。其弊端如下:
1.选材面窄,缺少丰富的内容。
首先,封闭的课堂局限了教学思维。教师对学生生活的了解往往是表象的,很难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教师在自以为熟知的学生生活里寻找作文训练的材料,在教学中大多作概念化的指导,提一般性的要求。其次,狭窄的内容空间,使学生在单调、乏味的重复感受中对写作文心生厌倦。
2.闭门造车,缺乏体验的过程。
作文教学应遵循“物”→“意”→“言”的规律。现今的高中作文教学往往停滞在“言”(“写”)这一步。缺少前两步,学生的作文便成了无米之炊。其危害有二:一是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与热情;二是学生对写作活动缺少体验与认知。
3.过程简略,缺乏创新的灵感。
现今的高中作文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范文或写作知识,通过练习,进行模仿以求消化。教学过程基本是演绎写作知识,是简单的由知识向演绎技能的迁移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认同并接受。在这样的作文心理支配下,学生的思维不能求异,又何谈创新?但是,写作的价值与亮点正是创新!
二、作文教学中的审美实践
1.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美的世界。
作文教学往往从观察描写入手,这实际上就是审美情趣和审美感受能力的训练。抓住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准确的审美指向和良好的审美心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类社会的芸芸众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都在我们的身边演绎,我们如何去应对,如何去评价,如何去选择?这就需要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情趣。高中生的思想与心理处于一个不稳定阶段,他们的审美指向不确定,审美情趣比较肤浅也容易游离,老师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让学生写出景物的美,我常常给学生诵读一些好文章,自己也动手写了不少。但光看别人的或听我的是远远不够的,我更多地是采用“写出画面感”的方法去训练学生。我在对学生的作前指导时这样说——对同一个事物、因为观察目的或观察角度的不同,我们得到的观察结果也会是不同的。比如观察天空,早晨、中午、黄昏和深夜,差别是很大的。即使同样在早晨,或朝霞满天,或大雾弥漫,或细雨绵绵,或阴霾沉沉,总是有差别的。难怪有人说“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太阳只有一个,为什么“每一天”又都是:“新的”呢?这个“新”,指的就是变化,我们应该多多地观察,记住不同,甚至学会辨别细微的差别。这样,作文才可能有所提高。
2.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美的构造。
对初步掌握了写作基础的学生,我接着进行“美的构造”的训练。审美教育的结构论告诉我们:无论是动态的美,还是静态的美,要把它们表现出来,除了语言之外,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结构。
我总认为,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功利性太强。为了“稳妥地”取得高分,许多学生,甚至老师都采用“套”范文的方法,去应付考试中的命题作文。久而久之,老师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八股,学生亦失去了开动自己脑筋创新构思的兴趣。这种“套”的方法,竟是当今许多人的“法宝”。一味地模仿范文,结果文章的美感丧失殆尽。我始终坚持“好文章要靠学生自己去动脑筋想,自己动笔去写,也要自己费神去改”反对老师包办。现在,报章杂志和作文选上的许多文章都是大人或老师精心修改出来的,这也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面对发表了的文章惊呼“这是我写的吗?”你说是喜是悲?所以,写文章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构思,用心去写。没有自己的创作思想,没有自己的审美角度,没有自己的艺术构思,没有自己的表现手法,那是很难写好作文的。
3.作文教学要让学主领悟美的情理。
作文教学中的审美实践,不能只局限、也不能只停留在美的描绘和美的构造上面。我认为:对美的感受,还必须进一步提高到让学生领悟美的情感、美的哲理上去。这样,学生才能从写作过程中有所获得。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功能,也许在这一点上是表现最强烈,最具体实际的。
平淡的生活孕育着丰富的生活美。我们可以把“自我”作为线索,感受体验。人生漫漫路,童年的乐趣,少年的忧愁,早已由时间老人撒在了我们记忆的地垄里,等待着我们用思想和感受为它们“施肥、浇水”。回味那逝去的时光,感受那份缤纷和灿烂,那份眷恋必将牵着那鲜丽活泼的形象、载着那温馨馥郁的泥土之香向我们姗姗走来,学会了审美感受的学生会欣然拥抱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