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佩兹绘画的艺术特点分析
2016-12-08四川美术学院404100
王 馨 (四川美术学院 404100)
洛佩兹绘画的艺术特点分析
王 馨 (四川美术学院 404100)
西班牙画家安东尼奥·洛佩兹·加西亚是当代西方具象绘画代表之一。他的艺术深植于西方绘画传统,又明显属于20世纪。本文中笔者将洛佩兹的艺术特点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客观严谨的写实方式、虚与实间的游离、私密空间的表达、时间的悖论,并对这四个特点逐一进行分析。
洛佩兹;艺术特点
一、客观严谨的写实方式
洛佩兹的绘画,尤其是到了成熟期,面貌冷静且客观,作品细致含蓄,色调纯净,富于空气感。他会耗用大量的精力,对每一处细节逐一地进行刻画,他的画作无疑是十分写实的,显示出画家对自己客观描绘能力的长期追求,让他得以做到在对一切客观对象都富于充分的细节情况下,还使画面显得非常客观到位,井然有序。然而不仅如此,他的最特别之处在于,他面对对象进行绘画,而我们在画中好似完全看不到他的存在,他的作用好似是一只牵引的手,带领观者去用眼睛触摸画中物体的每一个起伏、斑痕,看见光线是怎样倾洒在它们的身上。不像那些热衷于表现自己激情的画家,他将自己完全的隐退在对象之后,给予对象充分的尊重,他所做的不是征服对象,而是一种融合、一种揭示。在他的画中,我们看不到一处的夸张性表达,这在现在其他的具象画家那里是看不到的。我们几乎甚至无法想象,他竟然会将自己的感情以如此极端的方式隐藏起来,在怀斯那严谨的具象绘画中尚能看到那跳跃的笔触、过分刻画的木纹,而洛佩兹则是选择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好似描绘地图一样地进行绘画。
正是这样的一种绘画方式,驱使他十分认真地进行观察,一丝不苟地反复描绘,也使得他比一般的具象画家,在创作进度方面慢很多。他一年最多画3-4幅,有的时候甚至要5-6年才能画完一幅,同时因为他常描绘室外,遇到的困难多可想而知,他依然一一克服的。这使得他在今天这快速、浮躁的社会中,执着对待自己的艺术的态度看起来好似一个苦行僧般。当我们看见他的画时,所产生的那种振动里,正包含着对他克服一切困难,好似探索人类极限的震惊。
二、虚与实间的游离
洛佩兹的绘画虽然十分客观严谨,尊重对象,却让人意外的感到,那画中的世界的确是客观的世界,却又好似连接着另一个世界--一个精神层面的世界,关于这一点与怀斯的绘画作一个比较,便可以有更清晰的认识。怀斯是一位“伤感的现实主义者”,他的绘画有着细致地刻画,孤寂、忧郁、涌动着忧伤的感情,而洛佩兹的绘画,同样也是细致不苟,空荡的环境,污痕透出一种萧凉的味道,也并不幸福。然而,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洛佩兹对待现实的态度决定了它十分尊重客观对象,并不会将自己的情绪强加于之,但其中那种不安宁感并未减少,对比怀斯,他的绘画中没有一种人为的忧伤感,而是一种好似幽灵般的神秘感,这在他画自己家中的一系列素描中看得最为清楚。作者用朴素的黑白灰构建了一幅完全真实的记录,却又如同梦一般轻盈遥远,这种虚与实的二元对立,被洛佩兹以一种十分高妙的手段,非常和谐地揉合在了一起,使得画面既是客观真实世界的记录,又是内心深处飘渺不定的演绎,形成他十分独特的艺术语言。
然而,洛佩兹的绘画既然是采用一种深深将自己隐藏起来的绘画方式,十分尊重客观地细细描绘,又何来这种“虚”的美感呢?我认为,这并不是他刻意的追求,而是一种十分不经意的流露,从他早期超现实的作品以及前文的分析可得知,他是很有神秘主义倾向的,这在他的言谈中也可以得到认证,“现实是那么复杂,存在着神秘的东西,看不见或者一眼看不透,有时感觉到了,但又把握不住。”然而,他再将自己后退、隐匿起来,心与手依旧是连通的,艺术家仍旧在通过个体的心灵去描绘,他内心深处对神秘感的那份敏感必定十分强烈,才会通过他的手那样不经意地传达了出来,却又因为他隐退自己的绘画方式而显得十分含蓄,在画面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虚与实之间的游离感,有些似真非真的虚幻感。
三、私密空间的表达
洛佩兹从早期学画起,就表现出了对身边熟悉题材的偏爱,身边的家人如祖父母、外祖父母、妹妹、妻子、女儿依次进入了他的画面。偏爱身边题材,这与他敏感、内向的性格是完全一致的,也使得他在不断挖掘自己熟悉的生活同时,越来越体现出一种具有私密性倾向的表达。当1966年洛佩兹全家搬入位于马德里北部儿童广场的新家时,他是十分欢欣的,他在自己的新家中感到了灵感的来临,之后他便沉浸于这个环境,创作有《水槽和镜子》(1967)、《坐便器和窗户》(1968-1971)、《浴缸中的女子》(1968)、《汤米罗索的房间》(1971-1972)等许多作品。这些作品中描绘的都是他的私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于他画的马德里全景画中的城市,也带着一种私密的感觉,让人觉得那一幢幢楼房里、一扇扇窗户后都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他画中的私密性完全不同于那些通过暴露的方式哗众取宠的作品,他的画里只是一个内向而敏感的人面对他自己生活的环境。洛佩兹以一种十分客观的态度,将那些污秽的、落败的、随意的杂乱的生活痕迹悉数展现在画面中,没有夸张也不加修饰,只是希望还原一个真实的生活空间。那里仿佛发生过很多事情,还有很多事情还会继续上演,作者更在意的不是那些发生过的事情本身,而是其后的痕迹,那些痕迹是怎样一层层地留下,直到覆盖成了最后画中的摸样。
水槽和镜子(1976)
四、时间的悖论
每一幅静止的画面,实际上都记录了一个时间的片段。然而,观看洛佩兹绘画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所看到的好像不只是时间的一个片断这样简单,那里凝结着的好像是一整段的光阴,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迈克.布莱森在为《纽约时报》写评论时是这样描述洛佩兹画中的时光感的:“站在这样的作品前,人们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接受了时光,并将它引入自己的作品,时光也接受了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安家,为他的作品注入生命,但同时,时光也在不断地啃噬,想要撕裂作品,从中摆脱。”1
或许是因为洛佩兹总是力求捕捉每一个细节,反反复复,他如此坚定而执着的面对它们,一丝一毫也不放松自己的尽力捕捉,那斑斑驳驳、层层叠叠的痕迹既是无数个瞬间的叠加,又是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跨越,还是客观本来经历时光的证明。洛佩兹同样没有去刻意做这些,只是在这几年的跨度里,在反反复复地刻画痕迹中,时间好像就这样不可思议的一寸寸地被粘着住了,它们在画面里面跳跃着、涌动着,却又无法离开。
注释:
1.迈克•布莱森.《艺术:基于传统的新视野》.纽约时报,1985.
王馨,2014年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