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辰河高腔,大湘西孕育的“宝藏”

2016-12-08华南理工大学大学51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2期
关键词:高腔声腔唢呐

王 睿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 510000)

辰河高腔,大湘西孕育的“宝藏”

王 睿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 510000)

湖南西部,简称湘西,一个山清水秀同时又分布着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而拥有着土司文化和神秘色彩的土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拥有着一种被人们逐渐淡忘却在当时红极一时的古老唱腔,它甚至被誉为人类音乐的“活化石”,而它就是要在下文中介绍的辰河高腔。通过对辰河高腔的历史发展起源初步了解,进一步了解其独到的艺术特色并针对当前戏曲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思考传统戏曲在当今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意义。

辰河高腔;传统戏曲;传承保护

图1

一、辰河高腔的起源

辰河高腔的起源还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进入了明代之后,随着江西弋阳腔、青阳腔传入,与辰河地域的方言和民间的其他艺术形式,诸如号子、山歌、傩腔及宗教音乐等的长期融合逐步形成了辰河戏高腔。根据《辰溪县文化志》记述:“有山东高唐州卢公,佚其名,四川为官,明末清初去官回籍,时值战乱,遂客居辰溪,游于士绅中,以琴棋书画为娱。卢公因精音律,谙戏文,乃与诸绅结合地方土调,创曲牌,定唱腔,是为辰河高腔之始。”清末记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的辰河戏高腔手抄本《新刻葵花记戏文全部》、《新刊陶情集杂锦全部》一直保留至今说明清代中叶已有木刻本辰河戏高腔流传于世。

二、辰河高腔的特点

(一)声腔特色

辰河戏是由高腔、弹腔、昆腔、低腔这四种主要声腔构成,是极具湘西地方地域性质的多声腔的地方剧种。其中的昆腔起源于江苏昆山又被称为昆山腔,辰河戏中的昆腔清丽,采用苏笛进行伴奏。另一种低腔则主要采用唢呐进行伴奏,曲牌的运用则与昆腔十分相似。辰河戏中的弹腔则属于皮黄体系,伴奏乐器采用弹腔胡琴,由“北路”和“南路”组成。辰河高腔是辰河戏中影响最深也是最为突出的声腔,在这四种声腔中也是以高腔所占的比例最多。

辰河高腔在唱腔从特点上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为抒情性质的唱腔,常以四拍子、八拍子为主,其速度十分的缓慢,旋律也较为曲折,极具歌唱性和抒情性。因此往往是表现戏曲人物深沉而细腻的感情,用于剧中人物抒发内在感情为主。辰河高腔当中的《目连传•松林试道》中的选段,为典型的四拍子,抒情为主。

二类为叙事性质的唱腔,常以快二拍子、一拍子为主,其速度略快,旋律则以平铺直叙为主,朗诵性较强。因此是一种变抒情边叙述的具有叙事性的声腔,往往用于应答,对话的场面,用于表现人物叙事时的心情状态。

第三类为戏剧性唱腔,常以节拍十分自由的散板为主,节奏速度都是十分的灵活自由。极具戏剧的冲突和张力,常用于表现强烈的戏剧冲突的情节。具有以上两种唱腔所不能表现的艺术效果。

(二)器乐伴奏

辰河高腔是没有管弦乐进行伴奏,在打击乐的基础之上以“徒歌”的形式出现,并通常是采用“一唱众和”以及“后台齐唱”的人声来进行帮腔。此外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高腔,辰河高腔的帮腔采用唢呐。整个乐队除了打击乐器意外就只有唢呐,因此极具特色和韵味。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辰河高腔中本地独有的高腔唢呐,图1中出现的唢呐正是涂显孟老师排练时当中乐队艺人所吹的,其声音高昂,发音柔和,音色十分都优美,接近于女高音,因此能与唱腔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演唱辰河高腔时,常常是人声帮腔与唢呐帮腔相结合,极具湘西地方特色。

(三)演出形式

辰河高腔的演出形式有高台班、矮台班和围堂鼓三种。

高台班为职业性班底,其艺术性最高。在舞台上进行演出,有生、旦、净、丑、外、副、末、贴八个演员行当组成,艺人自称为“八角子弟”。

矮台班为以木偶形式演唱的班底,既有专业艺人也包含有业余爱好者。每班规模在七到九人,艺人都能歌善舞(舞木偶),能吹打,有的长年从事演出活动,有的则是务农休息之余从事演唱活动。行箱十分轻便,适宜于在山区进行流动演出。

围鼓堂为业余坐唱辰河高腔的堂舍,以堂会的形式在一些私家进行演唱活动,因而艺术完整度也较弱。

(四)演唱特色

在演唱方面,首先在“念白”上,辰河高腔文字结构十分自由,时间也不长,但是语义十分明了。高腔的演唱上与当地佛教法事中的“念白”特点相似,但又与宗教当中的忏悔性吟诵不同,在音列的组合上不似佛教单调更为多样化,音乐性也更加丰富。而在唱这方面,也是辰河高腔的最主要特点,具有多元化、包容化和独特的艺术个性以及民族特点,无论是字还是词的运用或内容表现都十分的生动自然。辰河高腔音乐粗犷高昂,十分讲究韵律,具有浓厚的湘西民间音乐特色的风格,如“驻云飞”母调中,唱腔多以湘西方言“安”“哇”“噢”“乃”为衬字,“中演”起腔,“板”上收腔,曲牌结构严谨。

三、辰河高腔的现状

1996年,法国东方博物馆馆长巴诺先生前往泸溪县观摩了辰河高腔目连戏后,将其推荐给了法国艺术节筹委会。1998年10月应法国巴黎国际秋季艺术节和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木偶艺术节邀请,《目连救母》搬上了国际大舞台。演出引起了当时强烈的轰动,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辰河高腔更是获得了中国戏剧“活化石”“神奇的东方艺术瑰宝”的高度评价。

2006年6月辰河高腔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辰河高腔的传承人向荣更是在2008年1月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辰河高腔项目传承人称号。然而,如今的辰河高腔早已经在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所渐渐被人们遗忘。

四、结语

从戏曲的发展规律来看,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任何剧种要存在下去,求得发展,唯有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改革、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辰河高腔作为湖南湘西地区的优秀传统戏曲,蕴藏着湘西地区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魅力。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在信息化时代接受着大量西式快餐文化的洗涤之时,更不能忘却我们本身的民族之根。辰河高腔不仅是神秘大湘西的艺术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宝藏”,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走进它,挽留它。

1.腾叶.辰河高腔的戏曲艺术特征[J].文学界(理论版).2012,(05):271-273.

2.冯光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J].乐府新声.2006,(02):36-41.

3.蔡多奇,王文笑.辰河高腔目连戏的音乐特点及其发展思考[J].音乐创作.2011,(07):142-144.

4.万叶.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1242-1245.

王睿,本科学士学位,现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音乐与舞蹈学(民族声乐方向)。

猜你喜欢

高腔声腔唢呐
唢呐手
又听唢呐
湖南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木偶头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论滇剧生角唱腔中的彭派声腔艺术
唢呐
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调查研究
戏曲声腔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时代主题与传统文化的“高腔”
岳西高腔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