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新馆建筑空间规划研究
2016-12-07王彬陶嘉今
王彬+陶嘉今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新馆建筑;空间规划
摘要:文章致力于从图书馆业务工作角度出发,梳理、分析图书馆业务活动、读者需求与空间规划的内在联系,力争将新的理念、标准和图书馆发展趋势融入图书馆空间规划过程中,以使公共图书馆的空间规划更加符合图书馆服务功能的需要,满足读者用户的实际需求。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8-0012-03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图书馆事业全面发展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机遇,其中最为突出的变化就是新馆建设、旧馆改建出现了一个新高潮。笔者对《山东省公共图书馆馆情调查表》进行汇总与分析,发现“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内共计59家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启动了新馆建设工作,约占全省公共图书馆总数的38%,2014年年底已有26所新馆建成并开馆服务。
1新馆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由拥有建设决策权的政府部门或文化部门指定的建设机构全权负责图书馆建设项目,是典型的“交钥匙”工程。这导致图书馆建筑完成后,不能很好地为图书馆业务工作所用,面积大量浪费,甚至有的新馆还未投入使用就要进行改造。
当然,也有一些公共图书馆虽然参加了项目建设,但由于缺乏现代化图书馆建设理念,新建的图书馆仍然按照传统图书馆的模式、功能去规划、建设,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化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工作要求。
图书馆是一座建筑物,在此建筑物中所有的图书馆业务活动都有其独特之处,有着它自身的专业特色,图书馆内每个空间的使用和业务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公共图书馆空间规划属于图书馆业务范畴。因此,从图书馆业务角度出发,明确图书馆空间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对图书馆建筑在功能上提出要求并加以完善,可以弥补建筑物的不足和设计的缺失,这也是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所在。
2公共图书馆理念与职能的变化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理念、使命与职能也在不断变化与完善,以符合社会大众的新要求。21世纪以来,公共图书馆建设之所以能够呈现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服务面貌和服务水准,是与免费开放、以人为本、均等服务、资源共享等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分不开的。
公共图书馆理念、使命与职能的变化,更多地折射出社会文化大发展形势下,用户对图书馆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的要求,如免费的开放服务、便捷的信息获取、舒适的阅读环境等。再进一步考量,这些理念更是当代城市公共图书馆实现其传播优秀文化、保障信息平等获取、全民终身学习、培育阅读兴趣、满足娱乐休闲等使命和功能的必然要求。
使命、职能的新变化以及对免费、开放、普遍均等服务理念的重视,使公共图书馆在建筑空间与功能布局上与传统图书馆建筑相比发生了许多本质性的变化。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定位不断向市民学习中心、交流中心等社会公共活动空间转移,也就是说,公共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保存资源、读者利用资源的空间,而是一个社会交流空间,是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
3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规划的有关标准
在以服务人口数量、藏书量、阅览座席、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为确定公共图书馆建筑规模的主要依据而测算出建筑面积后,内部结构、功能分区、业务布局成为图书馆空间规划关注的主要内容。国家关于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功能布局的标准或规范有以下三个。
3.1《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2008年11月1日实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是唯一得到政府认可的指南,是国际上唯一一份专门用于指导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官方文件和权威性文件。该标准将图书馆各类用房分为藏书区、借阅区、咨询服务区、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区、业务区、行政办公区、技术设备区、后勤保障区等八大区,并分别针对大、中、小型图书馆的不同情况,规定出了各个区域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比[1]。
3.2《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
指导图书馆建设的《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从建筑设计角度将图书馆内部空间分为藏书空间、阅览空间、目录检索与出纳空间、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空间、行政空间、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等五大部分[2],从建筑设计角度对图书馆建设提出了专业要求。
3.3《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28220—2011)
2012年5月1日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28220—2011)对图书馆建筑功能总体布局也提出了要求:公共图书馆建筑功能总体布局应以读者服务为中心,与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流线畅通、安全节能、朝向和通风良好。少年儿童阅览区应与成人阅览区分开,设置单独的出入口,有条件的可设室外少年儿童活动场地。视障阅览室宜设在图书馆本体建筑与社会公共通道之间的平行层[3]。
王彬,陶嘉今:公共图书馆新馆建筑空间规划研究4公共图书馆空间规划的一般原则
4.1“需求—功能—布局”的原则
在规划公共图书馆功能总体布局时,首先要明确当地用户的需求与特点,根据这些需求与特点来确定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依据业务活动规律和读者需求,使图书馆空间能够基本满足需求才是规划布局的根本目的。只有具备了满足需求的基本功能,图书馆才能很好地开展相应的业务活动。
图书馆业务活动和读者需求明确后,要对这些业务活动和需求的内容、形式等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从而确定图书馆所要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类型。在规划图书馆空间时,要测算出各个功能分区的面积,以保证开展各种业务活动的空间。
4.2“以图书馆业务统计为基础”的原则
图书馆业务统计是开展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客观依据,是规范图书馆业务发展的尺度与准绳,是图书馆绩效考核的基本指标,是图书馆全面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数据基础。从图书馆建设角度分析,只有根据图书馆实际业务开展的现状,结合图书馆未来发展目标,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图书馆建设标准,为图书馆业务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活动空间。
目前,我国图书馆在面积规划的思路与方法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没有太大差距,问题主要在于图书馆业务统计工作没能跟上事业发展的步伐。我国公共图书馆系统无论从国家、地区还是单体图书馆角度来看,均缺乏完整、详细的图书馆业务统计资料,缺乏可供面积规划利用的数据依据,这给图书馆建筑功能布局规划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有些图书馆在设计与制定发展规划时,力求整理出该馆5~10年中各个方面的统计数据,以此作为图书馆新馆功能规划布局的参考依据,这些数据还将对图书馆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展工作产生十分重大的意义。
5公共图书馆空间规划的趋势分析
5.1一体化,全开放
图书馆传统封闭的藏、阅、流各项业务相互分割的基础设计与活动模式,与当前现代化图书馆业务和服务存在较大的功能差异。图书馆建筑由封闭、固定空间的形态变为开放、灵活空间的形态,是图书馆建筑发展中的重大变革。全开放式空间布局的图书馆已走向“大超市”时代,这也是图书馆今后发展的方向之一。
开放、灵活的空间打破了藏、用分离的格局,在借阅合一的环境中,利用书架和沙发等自然分隔,可以使图书馆的建筑空间具有多维的可变性与互换性,为读者提供了阅读活动的便利性和可选择性。书和空间由传统的互相分隔走向相互融合,使藏、借、阅、管真正实现了一体化,即在一个空间区域内既有藏书,又有阅览,也有外借,各项咨询活动和服务融入其中,为读者接近书刊、自由阅读创造了良好条件,形成了“人在书中,书在身旁”的阅读氛围,使图书馆的开放性服务得以全面实现。
杭州市图书馆全馆总面积4.4万平方米,对读者开放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90%,为国内同级别图书馆所罕见。在规划布局上,其突破了传统图书馆条块分割的格局,倡导“平等,免费,无障碍”的理念,实行最大限度的开放服务,力求空间相通相连,读者可以像逛超市、商场一样在馆内自由穿行[4]。
5.2科学化,易管理
图书馆内科学布局是公共图书馆规划布局的基本要求,它直接影响着建筑整体的使用效率。科学化布局的目的是保证藏书、读者、工作人员三个主要的流线通畅、节能,满足现代化图书馆功能完善与科学管理的要求。因此,图书馆建筑空间布局规划应以读者为中心,与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从紧凑合理、便于联系、方便调整、动静分区、节能环保等方面来进行规划设计,从而使功能在合理性、灵活性与可变性上达到最大限度的完美统一。
湖北省图书馆在新馆的流线和空间组织上,将报告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少儿图书馆、盲人图书馆等场所,安排于地面一层,为动区;将人、书流动量大的中庭出纳厅、检索厅和各学科阅览室、视听室、电子阅览室等场所置于二至四层,为次静区;将人、书流动量小的专科阅览室、专家研究室等场所置于五、六层,为静区;将公务接待、行政办公、培训教室、读者活动用房等设在七、八层,为办公区;将基本书库、特藏书库、设备用房、停车场等安排在地下层,形成低藏高阅的整体格局[5]。这种布局使业务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联系密切,藏书既能尽量接近读者,又能方便管理。
5.3人性化,重细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户对图书馆建筑舒适度、美观性、实用性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还追求人文关怀。新馆要在光线、色彩、家具、装饰等诸多细节上,考虑用户的感受和审美需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香港中央图书馆的咨询处位于一楼大厅中央偏左的位置,由于功能细化,咨询处仅仅设一张弧形长桌,只有一位工作人员。图书借还处和图书证申请处并列于大厅右侧,占地长且宽阔,工作人员较多,并设有排队的拦绳,使读者秩序井然。图书证申请处放置椅子,读者可与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亲切自然。由于其图书证有在线申请及邮寄等多种办理方式,故此处空间不大,以舒适为主。
图书馆虽然提倡“把最好的地方留给读者”,但是也应该为馆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图书馆建筑中,无论是读者的开放阅览区,还是工作人员的工作间、办公室,都应讲求舒适、空气流通、空间适当。图书馆应增加绿化率,室内外要与周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融合,构建一个空气清洁、无污染、健康安全的环境。这对每天都要坚守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来说,是最周全的保护。
5.4综合化,多功能
图书馆服务走向综合化是时代的必然趋势。综合化服务趋势有利于充分利用馆舍空间以及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同时,也能反映公众文化需求的多样化。现代化图书馆已经成为多功能的社会信息中心,在新馆规划布局时,除围绕核心功能布局外,还要注重休闲阅读、讲座、展览、培训、第三空间和文化交流等活动的空间安排,最大化满足读者需求。如:杭州市图书馆除保留传统借阅空间外,还增设多功能报告厅、展览厅、专题研究室、图书超市、茶吧、咖啡吧等空间。这些休闲娱乐功能空间的合理设置,完善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6]。
5.5信息化,重体验
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移动技术、即时通信技术、物联网、开放获取、云计算、大数据、富媒体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使图书馆获得了拓展服务空间的契机,图书馆服务领域得以无限延伸。基于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从自助借还书、自助打印、自助扫描到24小时的街区自助图书馆等自助服务越来越便捷。
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数字资源的快速增长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还要求图书馆必须适时调整服务方式和空间布局,开展数字应用体验服务,满足用户对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协作环境的综合需求,让用户了解和体验技术的最新发展,并切实感受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在图书馆的实际应用。
综上所述,图书馆新馆建设不仅仅是建筑设计和空间布局,还要注重规划长期发展战略、引入先进管理理念、确定基本服务模式,使图书馆业务建设借新馆启用之际得到实质性提升。只有这样,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的新馆才会有良好的形象,才会成为言之有物的城市文化标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王世伟.关于《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编制的若干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25-27.
[4][6]吴庆珍.论图书馆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J].图书馆论坛,2011(2):38-40.
[5]万群华,张清宇,贺定安.湖北省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理念与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10):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