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探讨

2016-12-07贺广富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注意力课文初中语文

贺广富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这是不可或缺的课堂环节,能够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近几年,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阐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问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语文作为初中阶段基础性学科之一,能够培养学生语言组织与运用的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然而,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整个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和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提问的艺术性,根据初中生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主动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真正融入到语文情境之中。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出合理恰当的问题,将学生的感官调动起来,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集中精神深入思考问题[1]。学生只有产生好奇心,才会有足够的求知动力,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始终保持着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初中学习期间,由于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所以有时候学习显得过于随意。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对此教师不能简单的进行批评教育,而是要通过巧妙的提问,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并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归纳与整理自己的思路后,听课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学习效率很高。

(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教师既要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一般包括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两种,我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用到口语。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以后,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见解和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既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也增强了当众发言的勇气,语言表达也更加灵活。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

(一)紧扣教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与教材重点内容相结合,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提出恰当的问题。问题应该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与启发性,抓住了教材的重难点,对于重点问题,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对于一些难点问题,教师要先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再解决难点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故乡》时,其中有段话是:“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理解,则难度很大,对此教师可先提出简单的问题:“文章里面的“路”和生活中的路一样吗?路和希望之间有哪些联系?”教师如此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课文难点内容。

(二)难易适中

教师提问是否恰当,关系着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只有提出适宜的问题,才能将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完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若是教师提出不当问题,则最后是教师自问自答,很难将提问效果体现出来。例如,在《最后一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初中认识文中人物形象以后,教师可详细探讨结尾描写的内容,并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写粉笔字并不难,也不吃力,为什么作者却要将全身力气使出来?采用这种方式结尾的作用和好处是什么?”这两个问题难易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找到答案,这样学生既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还发散了思维。

(三)深度合理

教师要注重提问的艺术性,不能提表面上的问题,这是因为这篇课文较为简单,无法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激发出来,学生很容易就得到了答案,无法获得较大的收获。特别是对一些成绩优秀、思维敏捷的学生而言,问题过于简单,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枯燥乏味之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确保深浅合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背影》这篇课文时,作者详细刻画了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即“父亲是一个胖子,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透过这些动作,能够看出父亲买橘子非常困难,不过后面又有一句:“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为理解父亲心中的轻松,教师若是直接让学生回答,则难度很大,所以教师可分解问题:“第一,父亲身上的泥土从何而来?第二,父亲身上的泥土反映了什么?第三,父亲为什么要买橘子?第四,既然买橘子过程非常辛苦,但是为何故作轻松?第五,父亲心中是否真的轻松?”这些问题从简单到困难,逐步引导学生找到最终答案,即父亲不想我担心,所以表现得轻松,并且因为尽到了父亲的责任,所以心中感到轻松。如此下来,学生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课文内涵,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四)层次分明

初中语文学习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课堂提问也要有一定梯度。教师要从小问题出发,逐步深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始终维持着较强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感受到学习乐趣,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牢固掌握更多的重难点知识。例如,在课文《变色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基础性问题:“奥楚蔑洛夫有哪些性格特点?奥楚蔑洛夫有哪些善变的特征?”最后在问:“奥楚蔑洛夫始终没有变化的是什么?”随着提问越来越深入,能够让学生更轻松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方式。

(五)答案多元

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学生的回答有时候会很片面、不完整,此时,教师不应直接进行纠正,而是指引学生深入思索,将问题弄清楚,结合文章内容寻找答案。初中语文很多问题答案并不唯一,主观性较强,教师的答案也并非是唯一标准答案。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元化的答案,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课文《社戏》的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将文章理解透彻,教师可以提出较为新颖的问题,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课文结尾是:“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此,教师应提出问题:“应该如何理解文章这个结尾?你是否在生活中出现过这种体会?”提问以后,学生很快投入激励讨论,由于学生经历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答案也不同。教师最后总结学生的观点:作者难忘平桥村真挚、淳朴、善良的人,难忘平桥村特有的江南水乡生活。

三、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注重提问的艺术性,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恰当、适宜的问题,让学生进入到问题情境之中,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曹瑞清.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4,(05):168.

[2]苏利桐.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J].读与写,2014,(04):118.

[3]桑淑梅.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1):122-123.

[4]郭石祥.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科学咨讯,2015,(07):54-55.

猜你喜欢

注意力课文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让注意力“飞”回来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