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动态生成资源,盘活小学语文教学

2016-12-07张秀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夜莺动态师生

张秀

摘要:构建开放式、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紧扣小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从巧用学生的“话”“错”“问”三个方面,阐述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动态资源生成、利用的策略,实现有效语文教学的构建。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动态生成资源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推进教学理念创新、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构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形态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性,营造丰富多彩、趣味多多的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活动。教学是一个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疑”“问”“错”等要素,都可以生成动态教学资源,将“疑”“问”“错“转化为教学内容,推进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巧用动态生成资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开展,增进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迎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笔者看来,课堂动态生产资源的巧用,关键在于“巧”到好处,能够立足教学的大纲要求,紧扣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趁热打铁:巧用学生的“话”,灵活调整教学方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更加强调“生本”理念的践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之上,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师生互动交流中学生的话,都可以成为动态生成资源,对于优化与调整教学方案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一些有意思的话,教师若能及时抓住,并巧用到教学之中,形成“趁热打铁”之势,更能激发学生“话”不停的学习状态,到达出其不意的良好教学效果。教学方案是教学组织开展的重要指导,但教学是一个变量过程,过程中的变量都应成为教学方案调整的重要因子。学生的话可能源于思考,也可能源于不经意,但无论是思考还是不经意,学生有益于教学发展的话,都可以成为动态生成资源。教师接下学生的“话茬”,有针对性生成新的教学思路,让师生的教与学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基础之上,朝着有效教学的动态方向发展。一方面,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依托教学方案构建课堂教学,但僵化的教学方案,无法对课堂教学的推进形成有力作用。基于动态的生成资源,可以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更好地契合课堂教学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教学是师生活动交流的过程,教学方案起到搭桥引进的过程,巧用学生的“话”,让学生的思考成为教学的新内容,盘活课堂教学。

二、将错就错:巧用学生的“错”,做到教学因势利导

错是求知过程的必然产物,也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激发元素。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问题思考的局限性大,其中存在错误的想法、思路在所难免。学生学习中的“错”利用不好就是“错”,但巧用到位,“错”可以转换成师生互动交流的新内容,是对教学资源的拓展。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错”,从“错”出发,引导问题进一步讲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想法与思路,这是教学做到因势利导的重要体现。但是,学生出“错”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积极领导,营造不怕“错”、敢于探究改错的学习氛围,这是巧用学生“错”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错是形成正误知识辨析的重要基础,以错的暴露,达成正确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更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以“夜莺的歌声”教学为例。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时期,小夜莺用口哨学鸟鸣,巧妙与敌人周旋的故事。学生在通读课文之后,学生更多地是对小夜莺“口哨学鸟鸣”感兴趣,对于战争中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缺乏正确的主题认识。学生更多地将小夜莺的行为与自己日常的游戏活动等同认为。于是,在回答教师:“大家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感悟”的问题之时,学生认为:(1)小夜莺真有趣,能够用口哨学鸟叫,我就不会;(2)小夜莺没什么稀奇的,我也可以学会用口哨学鸟叫,糊弄别人。很显然,学生对于文章主题的认识与理解,出现了偏差,过多地关注小夜莺学鸟叫,而忽视了小夜莺与敌人周璇的机智勇敢。对此,教师因势利导,将学生认识中的偏差、错误,作为正误知识辨析的切入点。

教师:小夜莺为什么学鸟叫呀?

学生:和敌人玩?

教师:不对,大家再想想。你们看过电视中的抗日战争的电影吗?

学生:看过,日本人好残忍,侵略我们中国,中国共产党很勇敢。

教师:对了,小夜莺也是在我自己的祖国而战斗,他学鸟叫就是为了与敌人周璇,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小战士。

学生:我们明白了,小夜莺学鸟叫不是糊弄人,而是在于敌人战斗。

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存在偏差或错误的认识,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心的切入点,进而在因势利导的解答中,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三、顺势延伸:巧用学生的“问”,做到教学步步追思

问是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因子,学生的问源于学生的思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质疑问难,都可以作为深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及时抓住学生的“疑”“问”,并顺势延伸,将学生问的思路打开、拓展,进而在步步追思的教学之下,为教学生成动态教学资源。新的教学切入点,盘活教学进程,让教学更加“波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问、教师的答,过于流程化、机械化,师生针对问题就是论事,无法基于问题形成顺势延伸的教学资源,进而无法让教学形成波澜起伏的发展之势。为此,巧用学生的“问”,让问促进学生的学、教师的教。

以“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时教学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提出:课文不太真实,井水怎么会是“甜”的,还说从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对于学生的这一疑问,教师及时抓住,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口。交流、探讨“井水为何这般填?是我们说的甜,还是老百姓心里甜?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的交流讨论,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

学生:老百姓之前喝的是脏水,毛主席为他们打了井,干净的水喝起来肯定会甜。

教师:是呀,水干净了,喝起来更健康。

学生:老百姓喝到毛主席为他们打的井水,心里是甜甜的,很高兴,这是老百姓的心里甜,不是我们的帮帮糖的甜。

教师:很好,学生回答的很好。老百姓是喝到毛主席打的井水,是心里甜,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服务、创造幸福生活的甜。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问展开了讨论,切入了课文主题,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强化对文章的认识,能够正确的把握主题思想,进而从中获得领悟与启迪。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与调整,是一个过程,强调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形态,推动小学语文的改革发展。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现状,无益于动态生成资源的巧用。为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巧用动态生成资源,盘活语文教学,一是要将“巧”把握好,将学生的“话”“错”和“问”作为动态生成资源的重要因子,推动教学的发展;二是教学要转变僵化的教学形态,依托动态生成资源让教学形成“波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寅南.巧用动态生成资源,让语文教学异彩纷呈[J].时代教育,2014,(22).

[2]唐春艳.巧用动态生成资源让语文教学异彩纷呈[J].试题与研究,2015,(08).

[3]沈丽芳.“动态生成”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J].课外语文,2014,(13).

[4]陈锋智.巧用课堂资源,让语文教学在动态中生成[J].读写算,2014,(03).

[5]杨晶晶.巧用生成资源,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作文成功之路,2014,(09).

猜你喜欢

夜莺动态师生
夜莺
夜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夜莺
麻辣师生
爱不会变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