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聋校语文教学生活化
2016-12-07王金平
王金平
摘 要: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将阅读教学与认识世界、体验情感、感受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因此,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生活化思想,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聋校语文教学魅力无穷。
关键词:语文;生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9-035-2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与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生活性较强,社会性突出。听障孩子由于听觉障碍,接收信息量有限,学习汉语言有一定难度,这就决定了聋校的语文教学更应该与生活同在,也必将让聋校的语文教学更接地气,更为精彩。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首先是在环境中体现生活。例如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百草园”角、生物角等,让各种各样的图书成为孩子们的亲密伙伴,让美丽的花卉成为孩子们研究的对,让可爱的小金鱼、小乌龟成为孩子们倾诉的好朋友……
其次是在导入中联系生活。在教学《父母的心》可以这样导入: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缆车即将坠地的那一刹那间,一对年轻的父母双双举起双手将儿子高高托起。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父母之爱是不分国界的,中国的父母之爱很伟大、崇高、无私,日本的父母之爱亦如此。今天,让我们随着川端康成走进日本小说——《父母的心》,用心感受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韩红是学生关注喜欢的女歌手,她的许多歌曲都广为人知,用她的真实的故事作为《父母的心》的导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说服力强,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最重要的是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父母之爱的美好,体会到爱心温暖着人间,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理解文本。
二、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
1.演一演,再现生活。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感悟、理解。有的课文内容距我们现在的学生生活较远,学生的认识就不会正确、全面,甚至会出现一定的偏差,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的故事情节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再现生活原形,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教学诸如《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狐假虎威》等课文时,都让学生戴上头饰上台表演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创设了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能使他们更直接地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加以发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有效进行课本剧的编演,再现生活,走出文本,从表演中体会感悟生活。
2.写一写,走进生活。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聋校“谈写头疼”是通病:语句颠三倒四,表达不清,语序混乱等。在生活教育理念指导下使作文生活化,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就如生活,以课堂作为生活情景的集散地,提供写作素材,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趣,从而激活写作教学。如写人物的特征作文指导课可以设计如下环节:“今天,我们来玩猜谜语的游戏,请同学们以班级里的某一位同学为对象,进行简单描写。看谁描述的准确、精彩,而又能让其他同学在最短的时间里猜出你写的是哪一位同学。”如何写出人物的特征,这是人物描写写作教学的难点,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大道理,效果极不理想,而这样的环节设计既联系到平时生活中对同学的观察与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直接深入生活,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写作要领。
3.做一做,体验生活。
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前段时间,可以在班级放一个大的玻璃缸养一些小蝌蚪,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贯彻“以眼代耳”的潜能补偿原理,便于每天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并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学生们的兴趣浓厚,课后常常围着鱼缸转,边观察边讨论,还时常给它们换水、喂食。过了一段时间,有个孩子突然“叫”了起来:“小蝌蚪长出后腿来了!”这一叫,同学们都围了上去,为了让学生看得清楚些,我把小蝌蚪放入透明的塑料杯中,放在投影仪上放大。学生们都睁大眼睛,两眼放光,小脸通红,那份激动啊,简直难以言表!
就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眼光看世界,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去观察,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语文。
三、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1.学科生活“语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大胆尝试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通融、综合。注意吸收其他学科中的教材作为写话的素材,从其它学科中去寻找适合学生的写话素材,让写话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常识、综合实践等教材中的好多小实验与我们的语文教材有密切的联系。教学过程中坚持先指导学生动手做一做、玩一玩,再引导学生议一议、说一说,课后再把这些过程写下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懂得了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又激发了乐于说话、写话的主动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课外生活“语文化”。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聋校的语文教学应该学会放手,带领学生展开翅膀,接受多方面的熏陶。学生不仅要学会在阅读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欣赏美文的素养,还要通过文章的阅读学习,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们的课外活动不仅体现在读有字的书上,还表现在读无字书上。比如开展“感恩父母”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洗衣服的过程中,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其耐性和定力;“我能行”让学生在炒菜、煮饭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在学习之余,学生又多了一份情感体验;“才艺展示”让学生在彼此良性竞争的过程中去体验生活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达到了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目的,同时又为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上了一堂生动的演练课。让学生们通过比赛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意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真正内涵,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有字书、无字书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学会生活,品悟生活,提升生活品位,塑造良好品行,让生活充满情趣,为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3.社会生活“语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用得是最多的,这足以表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新课标的这一点正是与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因而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孩子们有机会走进社会,参与社会,让学生动起来,做起来,在实践的体验中学习。尤其是针对聋哑孩子的写作教学实效最明显,这样先呈现内容与过程,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如教学《美丽的桃花》习作前,先组织学生上网搜集关于桃花的一些知识,还可以推荐几篇佳作让学生阅读,在讲好系列要求后,组织学生真正走进本地的桃园。在来回途中指导孩子们文明出行,在参观过程中指导孩子们细心观察,做好记录,拍摄照片,回校后组织交流,再进行说写训练,最后再将活动过程写下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