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阿弗莱克主旋律电影的独特呈现
2016-12-07刘利平
刘利平
[摘要]美国“70后”电影导演本·阿弗莱克在电影创作中表露出的对于美国意识形态的独特呈现,主要是借助自身强壮的身体、俊朗的容貌以及塑造出的充满野性的人物性格来作为特有的符号。抛弃传统的好莱坞英雄人物,他创作出来的“英雄”都具有一定的缺点,但却使得这些角色更接近于真实。其作品中现实和艺术间的随意切换,天衣无缝地将美国要充当“世界警察”的目标融入电影中,从侧面阐述美国才是世界的拯救者。而这一切都充分展现了本·阿弗莱克对于美国国家形象的影像坚守。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国家意识;男性气质
从严格意义上讲,执导过三部影片的本·阿弗莱克尚无相对稳定的导演风格,然而细细地品味他主演过和创作过的电影,仍然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在好莱坞打拼多年的本·阿弗莱克做过演员、编剧和导演,对于好莱坞的规则他了然于心,他是一个由边缘无名身份进阶主流电影界的成功案例。
一、男性气质与当代好莱坞
本·阿弗莱克在好莱坞作为演员获得成功后,又开始自己执导电影,隐藏在他身上的明星气质和电影创作方面的才能被充分展现出来,这也正是好莱坞作为世界电影工厂所体现出来的挖掘、塑造明星和消费明星的特质。从好莱坞挖掘和使用人才角度看,本·阿弗莱克无疑是一个值得深究的典型。在本·阿弗莱克从影的这二十几年里,他不仅完美地诠释了好莱坞对于明星将多种形象巧妙把握的可塑性,而且还能在演员和导演之间完成任意转换。从好莱坞对于英雄人物的刻画可以看出一些形象上的转变,较为初期的英雄人物多是完美、正面的形象,他们身上几乎不存在任何缺点,而到了后期这些人物形象都非常贴近平民,贴近生活,这些人身上也会存在小毛病。或者说在电影开始阶段,这些人会是“问题”人物。从这个角度来讲,后期的英雄人物更能得到观众的好感和认同感,感觉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从而这些英雄人物所传承的精神内涵也会被更好地传承。对于这一点,本·阿弗莱克所饰演的人物可以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电影《心灵捕手》《珍珠港》等多部影片里,本·阿弗莱克饰演的角色,一开始没有表现出任何“救世主”的特质,都是从一个不受主流思想和价值观认可的“问题”人物开始,慢慢地经过事情的磨炼逐渐成长,最后成为拯救美国、拯救世界的英雄。在电影《心灵捕手》里,他饰演的人物查克衣着随意,整天徘徊于酒色之间,是一个典型的平民化形象,更是为上流社会阶层所不齿。正是这个略带“痞气”的人物在好友变故和情势逼迫下,转变为一个拯救者。
《心灵捕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当多年的好友沉沦以后,查克与好友之问的对话就向人们表达了导演想要诠释的思想:人处在失意之中时,不能自暴自弃,而是应该振作起来。这种情节的设置,很好地使查克融入主流社会价值观之中,而先前的平民化形象也并没有让查克成为主流社会的敌人。从人物出场设置看,《心灵捕手》中的查克还不算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物,到了影片《驯鹿游戏》,本·阿弗莱克诠释的罪犯鲁迪就算是完全被边缘化的一个角色了。从影片中的鲁迪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斗能力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战胜黑暗势力的那一刻开始,角色完成了从社会背叛者到英雄的逆袭,人物之前所有的“问题”都被观众接受,并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同。
然而许多观众会对这些电影内的形象表示质疑,因为毕竟酒色之徒或者监狱中的犯人都与平民的生活相去甚远,这样的人物设置难免显得过于极端化。这个问题在《驯鹿游戏》中鲁迪同好友的一段忏悔谈话中给出了答案。影片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劝诫观众的:莫要触碰法律的底线,否则将会和主人公一样失去应有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这样达到的效果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得多。因此,本·阿弗莱克在电影开始落魄的形象,既是电影情节的需要,也起到了警示人们注意自己行为的目的。
在本·阿弗莱克饰演的那些角色中,除了上文提到的那些颠覆性英雄人物,他还饰演了多个拯救美国、拯救世界的英雄。如他在《珍珠港》饰演的头号飞机驾驶员雷夫,再如《绝世天劫》中将人类从水火之中解救出来的大英雄小杰,影片中他塑造的形象皆存在大义凛然,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主义情结。面对拯救人类,甚至拯救地球的艰巨任务,他从不退缩,而是将如有神助的力量精彩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让人们如临其境,也被染上了慷慨激昂的情绪。影片的表现形式与古希腊电影有所相似,都是采用将人物神化的方式,在紧要关头,排除万难,力挽狂澜,取得成功。
本·阿弗莱克饰演的人物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拯救了美国或者世界,然而这样的英雄也并不是从影片的一开始就拥有过人的能力和觉悟,相反,其存在叛逆心理,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主人公会在经历一些磨炼之后逐渐蜕变。人物的这种叛逆性格并没有给他英雄的形象抹黑,剧情会把这些叛逆描述成是由于个人心理原因造成的,只要稍加调整就能重新“做人”。这样的英雄形象使得观众有了认同感,可以在主人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与美国社会所倡导的个人英雄主义或者人人都可以当英雄的美国梦相得益彰。从电影中也可以看到,本·阿弗莱克在《绝世天劫》和《珍珠港》等电影中饰演英雄的卓越能力和为了世界献出生命的精神都是随着剧情发展逐渐形成的。
影片《绝世天劫》的开始,本·阿弗莱克饰演的小杰与哈利之问的争执可以很明显地表现出主人公小杰反叛、不羁的性格。从这个层面来讲,从不被社会接受,到得到社会的认可,小杰经过自我的成长完成了蜕变,而后小杰与哈利一起拯救世界也传达了美国救世主的心态。
在电影《珍珠港》中,本·阿弗莱克饰演的雷夫就更加显得英雄气十足,为了国家和世界的和平他自愿投入到战争中,并且面临至交好友和心爱女友的情感背叛,他也会以国家利益为重,鲜活地描绘出了一个面对国家使命召唤的英雄舍生取义的气概。在从个人的失落和心理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之后,本·阿弗莱克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此时从他身体里散发出的勇敢和奉献精神超越了人物初始设定,变成了一个与影片开始的他完全不同的大英雄。这种完全崭新的蜕变让本·阿弗莱克更能显示出他过人的毅力,也会使得观众联想到如果自己也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们也会和主人公一样义无反顾地站起来拯救世界,观众无疑获得了成为英雄的信心和动力。
二、美国国家形象的另类呈现
本·阿弗莱克不满足于自己的演技受到好莱坞的认可,他从2007年开始自己执导电影。他的首部导演作品《失踪宝贝》,获得了眼光挑剔的好莱坞专家们的认可,展现出了他作为导演的天赋。之后他又执导了《城中大盗》以及《逃离德黑兰》两部电影,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他导演的这几部电影与美国其他主流电影类似,都在宣扬美国的言论自由和政治自由,展示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的自信心。《失踪宝贝》中毫无司法调查资格的私人侦探全力协助警方侦破案件,《逃离德黑兰》中政治极端主义分子烧毁美国国旗等,这些片段都在展示美国社会对于人权的重视以及美国社会所宣称的“自由、平等、民主”。众所周知,美国的这些自由平等思想受到了欧洲思想的影响,只不过是美国将这些思想更具象化了,变得更能被大众接受,但是有时太过具象化也会导致过于片面和功利。
本·阿弗莱克通过自己执导的作品最大限度地宣传美国主流社会价值观和美国的言论自由、政治自由,并将美国塑造成一个极其民主的国家。虽然好莱坞是世界电影的工厂,但是他的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国政治和思想的影响。诚然,对于一个事件,美国公民可以合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国家是允许的,因此许多作品都抓住这一点,努力宣传公民具有的言论自由。虽然本·阿弗莱克执导的作品常出现反叛和不盲从权威性格的英雄,然而这样的人物并没有影响他对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宣扬。
好莱坞电影所描绘出的虚拟世界,也能从侧面展现美国想要在世界展现的“世界警察”的作用。为了尽量将美国刻画得完美、自由,电影《逃离德黑兰》描述美国公民之所以被杀害是因为伊朗人民的残暴,伊朗的学生和军队被描绘成了情绪失控的极端主义,电影中这些人所代表的伊朗相较于美国来说就是一种“另类”,用他来衬托美国的政治优越性。
大家都知道,在“伊朗人质危机”事件中,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加拿大为解救被劫持的人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影片《逃离德黑兰》中,加拿大的作用被导演尽可能地缩小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国政府和中央情报局,或者说是好莱坞编剧“解救”了人质。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加拿大在安全解救六名被困外交官方面可谓功不可没,而电影中,在这六位外交官面临生命危险的关键时刻,是本·阿弗莱克等人饰演的美国专家,运用好莱坞的思维,利用拍摄电影的剧组作为幌子,将这六位外交官伪装成剧组人员,帮助他们逃离伊朗。纵观整部解救人质危机的电影可以发现,好莱坞式的思路就是将美国视角下的世界展现在观众眼前。影片中,伊朗文化部部长与主人公的谈话透露出,目前伊朗电影院线中接近半数的场次在播放色情电影,这样的情节在进一步贬低伊朗形象的同时,也将存在于两国之问的社会意识形态的鸿沟运用好莱坞的视角抹去。而电影中展现的群情激奋的伊朗学生和邪恶的伊朗军队,可以说将伊朗一方描绘得穷凶极恶,而作为受害者的美国则是将形象设置得无比“高大上”。影片的结尾,六名人质被本·阿弗莱克等人解救出来,在逃离伊朗的飞机上,他们不再受伊朗社会的影响,尽情饮酒的画面更是将美国的自由体现得淋漓尽致,饮酒的画面既表现了这些人被解救出来的喜悦之情,也展现了好莱坞式的人质解救事件的完美结局。
如果电影成为政治理念的表达窗口,那么它是否还有其艺术价值?即使影片中主人公拯救人类的宏伟计划并不被大家认同及看好,即便是在千钧一发之际得到救援的普通大众也没有赞同其行为的看法,可影片主人公及电影制作人一直坚持自己的信仰,他们相信“Argo”计划可以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相信好莱坞电影才能给世界带来希望。远在1936年,一部叫作《不可能在此发生》的电影就被米高梅公司放弃,只因其讲述的是二战期间纳粹党攻陷美国的故事。而我们所熟悉的好莱坞大片对于政治理念的注入是有其底线和原则的,他们通常从自身利益出发,威胁到本身利益或者政治敏感度较高时就不会出现在大众的眼前。电影《逃离德黑兰》所呈现的故事情节正是好莱坞电影的典型作品,明显地展现出美国一贯作为“救世主”的制作理念,在人类乃至世界都陷入绝境之时,起到关键性作用。透过电影我们不难发现,影视制作人赋予自己所隶属国家的不凡使命。
三、结语
不管是作为演员还是作为导演,本·阿弗莱克创作的电影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有过叛逆寻求自由的经历,但坎坷过后最终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英雄,这样的情节设置虽然颠覆了好莱坞英雄式人物的传统,但与其他主流好莱坞电影相同。他的作品也都在极力地推广美国主流社会思想,宣扬美国政治思想,树立世界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国家形象,美国作为“世界警察”担负着拯救世界的使命。通过对本·阿弗莱克电影的研究,人们可以发现好莱坞电影的文化传统,也可以窥探出美国主流社会和主旋律电影处理美国同世界关系的思路,为中国主旋律电影提供新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