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局地下党支部在甘肃油矿办职工子弟校

2016-12-07孙丹年

红岩春秋 2016年11期
关键词:玉门嘉峪关甘肃

孙丹年

甘肃油矿局急需设立职工子弟校

甘肃西北部的玉门老君庙修建于同治二年(1863年)。庙前有一条石油河自古流淌,河面上冒出黑乎乎的油花。清同治元年(1862年)开始,有人从河里捞石油——将漂浮在水面上又黑又黏已变成沥青的石油,用木棍拨弄成一团,收集到桶里。经毛驴驮运到山顶上的大路边,再转用大桶装,用牛车运进城。那时睺,每天每人可以捞到大约100斤,一年下来能有1.5万至2万斤(冬天除外,石油冻住了流不出来)。在抗战初期,石油每斤可卖一角钱,但得交一分钱的税。

1921年,地质学家翁文灏、谢家荣着手调查玉门石油地质。1936年,国民政府授权给中国煤油探矿公司,让这家公司享有在甘肃、青海、新疆开采石油的特许权。1937年组织实地踏勘考察队,成员由两名美国人韦勒和萨顿、两名中国人孙健初和史悠明组成。此行探明老君庙油田的原始地质石油储量为5300万吨。

抗日战场上,汽油极度宝贵,时人形容为“一滴汽油一滴血”。1938年,一份对于抗战中国来说价值无可估量的《中国西北甘肃、青海两省地质考察报告》送到国民政府军委会。并附有23幅地质剖面图,一张5万分之一的“玉门石油河背斜构造”地质图,以及关于石油地貌的8幅照片。报告由韦勒、萨顿、孙健初共同署名,落款“1938年2月在陕西西安完成”。

这份严谨的科学报告对开发玉门油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国民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在汉口设立“甘肃油矿筹备处”,随即组建甘肃油矿局,孙越崎任总经理,在玉门老君庙油田钻探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口油井。短短几年中,位于戈壁荒原的玉门老君庙,竟集中了15000名石油工人及家属,石油新城拔地而起。1942年11月,玉门油矿已提前完成年生产汽油180万加仑的目标,其原油产量占当时全中国原油总产量的97%。

这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油矿职工子弟需要上学读书。为此,甘肃油矿局(局机关位于重庆)决定设立子弟学校,急需聘请教师。

南方局急需疏散党员安排职业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贵州省工委遭到破坏,大批贵州籍党员疏散到重庆。他们没有职业,无处落脚,靠同志们的接济勉强生活。

甘肃油矿局需要教师,其秘书长戚闻仁与中共地下党员何战白(时任中央卫生实验院人事处主任)是朋友,于是戚闻仁托何战白引荐几名知识分子,到玉门油矿筹建甘肃油矿局职工子弟学校。

党组织得知此事后,立即决定,派出原黔西南工委负责人之一、在《新民晚报》当资料室主任的田伯萍,从贵州越狱逃出来的宁汉戈,从贵州疏散出来的黄小穆和丁酉成,由这4名同志组成党支部到玉门开展工作,田伯萍担任支部书记(后来又增加丁毅、孙铭勋,支部一共6名党员)。

何战白将田伯萍等人引荐给油矿总务处长郭可铨。郭报告了油矿局,然后安排田伯萍等乘运油的汽车,于8月底携带办校应用书籍物品出发,至9月中旬到达玉门。当时老君庙的东岗坡下已经建起两间教室、几间宿舍和一座小礼堂。没有课桌,他们搬来砖头、石块搭了几个台子代替课桌,购置了必要的教学设备和用品。职工子弟校最初有40余名学生,后来增加到大约100余名。

这批中共党员来到玉门油矿后,黄小穆化名黄永森担任校长,田伯萍化名田君实担任教导主任(后任校长)。宁汉戈化名林禾民,丁酉成化名丁培楠,丁毅化名丁毅之,3人担任教师。他们的任务,首先是办好学校,再顺势开展抗战宣传活动,鼓励油矿工人多生产石油支援前线。

由于距老君庙70多公里的嘉峪关(当时行政名称为嘉峪乡,属酒泉县管辖)建起炼油二厂,职工已有二三百人,还在不断增加,也需要设立学校。第二年,地下党支部决定筹设嘉峪关分校,将孙铭勋从兰州女师学院调来。经中共中央南方局同意,孙铭勋化名孙克林,于1942年2月创办了嘉峪关分校并担任校长。学校设在一所旧房里。

田伯萍支部的成员以教职员的身份为职业掩护,在玉门开展工作。他们不与甘肃地下党组织发生关系,而是由南方局直接领导,与《新华日报》的潘梓年、张立联系。通常,田伯萍用暗号称呼“莲姐”——潘梓年名字的谐音;如果玉门这边出了事,称“有病”;如果安全则称“健康”。他们也利用公开的电码本破译暗码,比如抄一张粮食蔬菜物价表,表中数字按照某种规律破译,就是他们向南方局汇报的真实内容。

孙铭勋也直接受南方局领导,但他与田伯萍支部不发生横向关系,而与南方局文委的徐冰单线联系。

地下党支部的教学活动

酒泉玉门一带,自古多民族杂居。秦至汉初,先后为乌孙、月氏、匈奴据有。汉武帝设凉州四郡时,同时设玉门县隶属酒泉郡。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玉门归属西夏蕃和郡。成吉思汗时期,玉门被蒙古汗国占据,历时100多年才由朱元璋收回。抗战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在此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当时的小学,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设定小学入学年龄6岁,学制7年(初小4年,高小3年)。1923年壬戌学制将高小缩短为2年,入学年龄仍为6岁。小学的课程有修身、国文、算数、手工、图画、唱歌和体操,高小增加历史、地理、理科。到1943年,整个酒泉地区的小学有142所,在校生5405名,教职工212名,中学只有2所。

2016年9月12日,在位于酒泉的玉门石油管理局档案馆,笔者查阅了100多页原始档案,是当年甘肃油矿局职工子弟学校的资产移交清单。其中包括1943年嘉峪关分校撤销合并的报告批示及资产移交清单,以及1944年校长田君实(即田伯萍)辞聘卸任的公文及资产移交清单等。

清单的表格是用复写纸手写的。纸张粗糙、单薄,印制简陋,复写纸的质量也不好。但从一丝不苟的工整字迹中,从分毫不差的认真誊录里,从偶有涂改则盖上私人印鉴的谨慎态度中,可以看出经办人员对工作极其负责。

笔者根据翻拍的资料,了解到当时的一些情况。

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天第二学期教科书的领取、发售数量,能够看出学校规模。教科书从油矿局总务处领取,再发售给学生。教科书的纸张很粗糙,用的是印报纸的纸,更差一点的用土纸。从该学期售出的课本看,当时的在校学生人数应该不少于125名。而且年级越低,学生人数越多,年级越高人数越少。

抗战时期物资匮乏,更遑论偏远大西北。资产移交清单中记有“木算盘子玖拾壹只”,还郑重其事地盖有两个鲜红印鉴,落有两个签收日期,“经核相符仍交子弟学校备用”。由此可见,算盘珠子也是校产。算盘散架了,珠子郑重保留,一颗一颗地清点交接。数字大写,经核相符,前后两任校长要对这些木珠子负责的。

嘉峪关分校撤销合并时,移交的校产主要有:

黑板刷二个;打气筒一个;排球一个;篮球一个;乒乓球拍及网架一付;寒暑表一只;象棋一付;陆军棋一付;军哨一只;总务处工作通讯五本;卷宗一卷;学生成绩册一束;学生试卷一捆;书橱一个;学生单人课桌五九套、学生双人课桌二零套、六屉大办公桌二张、椅子六把、讲桌一张、方凳二个、黑板一块……

在移交中发现校产有损坏,必须填写正式报损单,说明财物名称、财物种类、单位、数量、减损价值、减损原因、减损结果以及详细经过情形。还有主管长官核批、主管人员证明、报告人签章等繁琐手续。内容如下:

资源委员会甘肃油矿局财物减损报告单

财物名称:女儿国

财物种类:图书

单位:本;减损数量:壹

减损价值:照原价计算共减价:元角分

减损结果:废物失落;详细经过情形:于小图书室损坏

主管长官核批:孙越崎,某某某(二枚印鉴)

主管人员证明:田君实(即田伯萍,印鉴)

使用或存放部分:学校

报告人:和培光(印鉴) 民国33年7月21日

如此慎重,也是为提醒人们加倍爱护公物,体恤时艰。

当时除校舍外,最主要的校产是图书。笔者翻拍的92页档案的多项内容中,图书类占50页。而且图书没有底账,只有一张说明情况的便条。内容如下:

查图书一项,本课(总务处第四课,录者注)并无底账,仅在清查表上列有一部(分),究竟全数是否相符,请五课核办

某 九,十

为什么没有底账?因为这些书大部分是田伯萍、孙铭勋等中共党员从重庆带去的,系私人藏书,而非由矿上出资购买。因此,经手人王慧闻参照总务处第四课的物品清查表进行清点核查后,结果是“有多无少”。王慧闻写道:

职奉派接收职工子弟学校,遵即按照田前校长君实移交各项清册,逐一点收无讹;其有图书及保存品等,并参照总四课物品清查表有多无少。……谨呈课长李 转呈兼处长邵 职王慧闻 九月七日

1943年8月23日老君庙职工子弟校失火,图书全部焚毁,只有由嘉峪关分校携出应用的一部分书籍幸免。但老师们迅速补充,图书数量依然可观。

这些图书来源很杂,类别也多,不成体系。对于一所规模不大的职工子弟小学来说,有的并不适用,如《戏剧本质论》《新文学教程》《西洋教育思想史》《神话论》等。这类书肯定不是学校购买的,而是老师们自己的书或战乱中散失的书,被带到了这里。但毋庸置疑,这批书籍就像大西北干旱荒原上的清泉,成为大家异常珍贵的精神食粮。

其中,有数量不少的左翼进步书籍,如《社会主义运动》《政治理想》《中苏文化》《苏联妇女》《青年生活》等,可以断定是这批共产党员带来的。《幼稚教育》《抗战教育》等书籍杂志,是由幼稚教育专家孙铭勋带去的。部分专为儿童编写的系列丛书,是具有专业眼光的教师有意识挑选的,如《研究研究》《讲讲故事》《我们学种麻》《我们学养蚕》《我们学种稻》《教室的布置》等。

有关抗战前线英雄人物的记载,如《空战英雄史话》《范筑生聊城殉国》《赵母买枪打游击》《杨秀琳游击队》《游击队割庄稼》《五十七壮士》《从前方来》《敌后的故事》等,这些书籍应该是老师们有意识地收集购买的。

有激励爱国热情、鼓舞抗战精神的历史书籍,如《日本武力侵略中国国耻挂图》《史可法为国牺牲》《郑和下南洋》《精忠报国的岳飞》《秦始皇统一中国》《卧薪尝胆》《革命领袖孙中山》《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等,应该也是老师们有目的地收集购买的。

加强民族团结非常重要,如《中华民族的起源》《中华民族的形成》《现代西北》《黄河流域的文化》《异方人的生活》《甘肃青年》等书籍,对身处各民族杂居环境的西北孩子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从重庆来到大西北的这批共产党员,他们带去的以及随后购买的大批图书,对油矿局的职工子弟来说是莫大的福音。这批书籍,对于生活在荒僻之地但求知欲旺盛的少年儿童,可以帮助他们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拓展心胸。可惜我们无法获知当年的学生们长大后的情况,不知他们曾受到老师们怎样的影响。

地下党支部在玉门油矿开展的其他活动

除了教学育人,据《玉门党史资料》记载,该党支部在玉门油矿还将进步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开办工人夜校,组织读书会、学习世界语;组织歌咏队,教唱抗战歌曲;利用讲课、学文化的机会,向群众灌输抗战救国思想;广泛联系,广交朋友,站稳脚跟,长期隐蔽,秘密培养党的发展对象。

嘉峪关是游览胜地,因此,在嘉峪关分校,党支部联络了嘉峪关炼油厂的一些比较活跃的职工进行抗战宣传,演唱抗日歌曲,组织学生歌咏比赛、跳秧歌舞。嘉峪关的话剧演出也很热闹。为了避免引起特务注意,孙铭勋和丁酉成提议,大家拥戴炼油厂负责人蔡松为剧团的负责人,并把实力派人物如总务处主任乔凤九和他的妻子等都团结进剧团,共同排练,使剧团的活动顺利进行。他们排练过话剧《雷雨》《凤凰城》《鞭》等,在群众中产生了极好的影响。

嘉峪关的戏剧活动正兴盛的时候,资源委员会的钱昌照到油矿局视察工作。他约请了著名戏剧家曹禺随行参观,钱昌照和曹禺在矿上住了大约一周。孙铭勋、丁酉成等利用两人的声望组织了两次座谈会,请曹禺作演讲,报告重庆的戏剧运动。炼油厂的职工们尤其是刚离开大学不久的技术人员,参加听讲非常踊跃。报告会后,一群年轻人还陪着曹禺游览雄伟的嘉峪关和长城。

1943年,国民党方面加强了对玉门油矿的控制。1月,国民党中央派员到油矿设立党训班,正式成立甘肃油矿局区党部。由于特务密探活动频繁,职工子弟校里也不时来一些身份不明的人。因此,党支部考虑让大家分批离开。

1943年4月,孙铭勋以家中有事为由,辞职回到重庆。嘉峪关分校撤销合并到校本部,清点移交分校全部资产。

1944年秋天,校长田伯萍借故辞聘,清点校产办理移交。随后党支部所有同志撤离。

(责任编辑:韩西芹)

猜你喜欢

玉门嘉峪关甘肃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反映的丝路文化
甘肃:“三年行动”超进度
致敬甘肃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第17站甘肃
叩问玉门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玉门“西域城”即“下苦峪”考
有关玉门、玉门关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的再探讨
“关照”来自嘉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