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凡夫通圣曲 玉语传梵音 我为凡夫是俗子,彼落凡尘非俗物 ——叶海林

2016-12-07TEXTPHOTO

中国宝玉石 2016年5期
关键词:百花奖海林弥勒

□TEXT PHOTO

徐飞(中国玉雕文化研究会 副会长)

凡夫通圣曲 玉语传梵音 我为凡夫是俗子,彼落凡尘非俗物 ——叶海林

□TEXT PHOTO

徐飞(中国玉雕文化研究会 副会长)

琢器琢心 尊玉爱玉

叶海林,出生于“千年玉都”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从小耳濡目染,对于玉雕,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2000年,叶海林到了苏州,在玉雕大师侯晓锋的工作室正式学习玉雕技艺。两年后,他去了上海,师从上海玉雕大师刘忠荣,海派玉雕那一琢一磨间的细致入微和浓厚的人文气息使他触动颇深,也影响了他后来的玉雕风格。之后,他又回到了苏州,静心沉淀、孜孜以求,在苏州这块玉雕大师聚集地之上广泛地汲取养分和精华,不断地从传统的儒释道文化中获取创作的灵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2008年,叶海林在苏州十全街495号创立了“玉语凡音工作室”,开始参加国内各项玉雕大赛,短短几年,佳作不断,摘得了 “陆子冈杯”、“百花奖”、“神工奖”等比赛中的金、银、铜奖。

叶海林擅长藏传密宗和传统人物件,创作的弥勒佛、观音、钟馗和关公尤其精妙,绿度母、金刚手与黄财神甚为出彩。其技法上古韵与新意并存,造型与意蕴兼具,线条圆润饱满,风格简约流畅。

三怙主

黄财神

他出色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而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聚而成。一方面,他具有艺术家的敏感度,能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一刻一划地呈现于玉石之上;另外一方面,他勤恳踏实,注重积累,常常去拜访寺庙古刹,对着庙堂里的雕塑思考良久,为自己的作品寻找题材和内容。正因为钻研了无数的佛经、佛像、寺庙、唐卡,才有了他手中的藏传佛教作品,无论是黄财神、绿度母,观音还是文殊,都是颇有艺术价值的藏传佛教题材玉雕作品。

虽然涉足玉雕界才仅有16个年头,但他不卑不亢,于喧闹的街市中守住自己的初心,于枯燥的琢玉时光中磨练自己的技艺,于精彩纷呈的相王弄里做一个心灵的隐士,朴实沉厚的作品皆是其慧心慧眼的明证。叶海林以一颗匠心,赋予了每一方璞玉最蓬勃的生命,以玉为友,以玉为师,胸中有丘壑万千,心手合一,自在挥洒,造就了一件件玉雕名品。

黄财神

黄财神

因材施艺 化瑕为瑜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人们咏玉赞玉,将玉当成是“五德”的象征。在叶海林看来,玉是遗落俗尘的非凡之物,要想创作出优秀的玉雕作品,首先得尊玉敬玉,以一颗虔诚之心贯彻始终,否则是无法出佳作的。叶海林的雕刻发自内心,出于敬畏,无论是审形、察质,还是辨色、构思,对于玉的珍爱和尊崇早已融入了他的每一件作品中。

《和合二仙》是他最为满意的作品之一。此块原石外形略方,呈扁平状,大面积被皮色包裹着,中间有一条较深的裂缝,把玩了大半年,并没有寻获适合的题材,一日,偶得寒山拾得之典故,遂将两位高僧的玄妙对谈铺展于玉石之上,意融于玉,情境相合。在叶海林眼中,即使是瑕疵,也值得被认真对待,传统的和合二仙图案复杂,并不适合雕刻于此块皮色厚重的籽料之上,如何相融共生,嫁接取舍的难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有了主意,原本的裂缝被他巧妙地融入了作品当中,化为二仙分立两侧,工笔人物和写意荷叶不仅使得造型更充实丰满,更添巧意妙韵。俏丽的皮色和纯净的肉质形成了对比,使得这一块原本有缺陷的籽料在他手里脱胎换骨,惜刀如金的初衷是叶海林想保留原料的材质美。正是这种初衷,既省去了功夫,又生出了意境,可以说是因缘际会,成就了和合之美。

绿度母

绿度母

叶海林认为,人与玉之间讲求一个“缘”字,每块籽料都有一个故事,从亿万年的山体中孕育成型,到破土而出跃入寒彻刺骨的冰流,经历着又一段时光的洗礼,在温阳,泥土与水的交互作用下成长出美丽的皮色之花。跨越时空的羁绊,历经万水千山的险阻,最后来到这里与我们相遇,缘分足以让我们感动,创作亦不敢懈怠。叶海林认为籽料的雕琢更多的是在完成自然没有完成的任务,还原自然的本真,不破坏原有皮色的秩序美,是玉雕艺人应该做的工作。

和合二仙

关公

雕刻佛教人像,更讲究缘分。首先是佛与人的缘,然后是佛与玉的缘。叶海林的佛像作品中如来庄重,弥勒超然,观音含笑,金刚怒目,佛理、禅韵悠然,气势、境界皆达。如《三圣》中主尊佛释迦摩尼居于正中,占据玉面的大部分,如来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入诸禅定。以智与行见长的文殊和普贤两大弟子侍列左右,潜心护法,文殊乘狮子多有威仪之态,普贤乘大象,给人温厚之感,整件作品梵音萦绕禅意盎然,显示出作者对佛像表现技法娴熟的驾驭能力,随缘而不随意。

《花开见佛》是叶海林众多南红作品中的一件,就材料而言,有着诸多缺陷,玉料颜色分布不均匀,四周红色厚重,中间颜色发暗,下半部又接近透明,且纹理较重。面对这样的材料,叶海林匠心独运,将上半部雕成一朵逐渐开放的莲花,下边有祥云缭绕,代表着佛性的圣洁与庄严;下半部巧妙的利用了玉材本身的透明部分,雕出手托净瓶的观音玉手,其下衣袂飘飘,将周围的纹理塑造出是云气淋漓之感。整件作品呈现一片自在圆融之境,丝毫看不出瑕疵的影响,也体现出叶海林因材施艺,化瑕为瑜的精髓所在。

三圣

观音·佛

笑脸仙佛 度化智慧

叶海林的仙佛作品,亦庄亦谐,兼具情韵与意趣。他尤其擅长雕刻弥勒,作品呈现最多的也是弥勒。弥勒佛被称为未来佛,能带给人们福气、祥和之气,是福佛。弥勒佛,是一个大肚子,笑哈哈的形象。大肚,代表能容;大肚,代表安仁;大肚,代表不动。笑,无关忍辱;笑,满心欢喜;笑,自在安然。安住于这样的境界中,别人的侮辱,奉扬,都不再存在。因不依赖外缘,故没有生灭,没有受想行识,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没有诸苦,所以极乐。

千手观音

弥勒

叶海林的《财福一生》、《福在眼前》、《朗笑乾坤》、《弥勒福相》等都是借佛的笑而不语,带给人们体悟和思考。相比于人性的贪婪,佛的自在源于对物质的淡漠,对贪欲的禁锢,保留住了内心宁静,给智慧一方沃土,给欢喜留足了空间。呼吸之间,俯仰万千。古语云天地无言而有大美。或许一张笑脸,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体会,或深或浅。相同的是那份惬意悠然、自在和美。

财福一生

财福一生

南红作品《福在眼前》,在一块不大的玉料上,一尊弥勒袒胸露腹,怡然而笑,在弥勒的右下方刻有一只蝙蝠,谐音“福”,福在佛眼前,佛在福眼前,整件作品寓意美好,刀法流畅,线条简约有力,意蕴鲜明。图中弥勒神态超然,十分有感染力。《弥勒福相》中以南红、绿松等材质雕刻八尊弥勒头像,个个喜笑颜开,让人见之忘俗,乐而忘忧。

不仅是弥勒,在其他作品中,其雕刻的仙佛形象也常常是慈眉善目、口眼含笑。其作品中的观音菩萨、黄财神、绿度母、金刚皆怀圣洁济世之心,一件件作品,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以及对众生的祝福之意。

福在眼前

好的料子需要缘分,好的题材需要灵感,好的工艺需要锤炼。如今的叶海林以色彩鲜艳的南红为主要创作对象,从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以及传承千年的佛教哲学中寻获灵感与题材,在文化的理解基础上,将藏传佛教的艺术之美寄托在每一块玉石之上,从宏大到精致,从色彩斑斓到纯净温润,玉石的天然之美和艺术文化之美相得益彰,让精神之信仰多了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可以感动,可以寄托。宗教艺术是一座精神世界的桥梁,连接着人与神、今生与来世,每个人从这座桥上走过,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而叶海林以手写心,将其所见之圣境,通过玉石传递给世间每一位与佛与玉有缘之人。

徐飞,博士,玉器鉴赏家。现任中国玉雕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宝玉石》杂志编委,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宝玉石 30 年优秀作家。目前主要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玉石文化、大数据文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和传播。

叶海林,海派玉雕大师,河南省玉雕大师,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南红专委会副会长,中国玉石雕刻高级技师,中国艺术品鉴定师。2008年创立玉语凡音玉雕工作室担任首席设计师。擅长藏传密宗和传统人物件,创作的弥勒佛、观音、钟馗和关公尤其精妙,绿度母、金刚手与黄财神甚为出彩。故土牵系,姑苏浸染,使其作品有厚朴雅风,细工巧思,所雕人物尽显其神,倏出其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琢玉数载,在国内各大奖项中屡获殊荣,如“神工奖”、“百花奖”、“陆子冈杯”等。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部分获奖经历:

2015年《观音》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5年《福在眼前》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4年《观音佛》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3年《财富》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2年《童子拜观音》获中国·上海玉石雕刻“神工奖”银奖

2012年《三圣佛》获中国玉(石)“百花奖”金奖

2012年《佛在眼前》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0年《和合二仙》获中国·上海玉石雕刻“神工奖”最佳工艺奖

猜你喜欢

百花奖海林弥勒
百花奖:薪火相传助教育,百花齐放共教研
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网络投票启动
飞奔——在希望的田野上第十届『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入围作品
年终操作
指点
托忒文《般若弥勒经》木刻时间考释
酒兴未尽
大足石刻弥勒信仰下的两处“启门图”
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为词曲作品说
云南省弥勒市投入1200万元打通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