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物象形 托物言志——浅论玉雕的形式美与意境美的和谐统一

2016-12-07TEXTPHOTO赵玉谦

中国宝玉石 2016年5期
关键词:玉雕意境美的

□TEXT PHOTO 赵玉谦

应物象形 托物言志——浅论玉雕的形式美与意境美的和谐统一

□TEXT PHOTO 赵玉谦

春光谣

玉石之美,在其材质的自然之美,更在其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内在蕴含之美。玉所代表的文化和思想,体现出中国人的君子之气和文人之风,因此,玉石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继承着八千年积淀下来的玉文化底蕴。好的玉雕作品表现在玉质美、形式美、意境美等诸方面。其中,形式美展现是作品的物象,是“有我之境”;意境美反映的是作品的意韵内涵,是“无我之境”。形式美和意境美能否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对玉雕作品的成败起着特别关键的作用。

玉雕作品所表现的首先是形式美

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家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是对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在形式直观展现的综合的美。主要包括:对称、和谐、平衡、均衡、单纯、丰富、调和、对比、比例大小、节奏、韵律等的多样统一。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态”,作品的形,体现在微妙之间,判别在毫末之端。雕刻家们就是要巧妙运用形、工、色彩、构图等方式让玉料那僵化的、缺乏生命力度的静态形态,表现出情动于衷、耐人寻味的经久魅力。这就要求创作者在玉器雕琢之前作仔细的观察,寻找发现其中的自然美,力求在构思设计方面以优遮瑕,凸现取俏之精绝、构图之微妙、造型之奇特。

一是立造型

秋山放鹤 2013年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的金奖

紫气东来

团队精神

春梦初醒

芳姿绝尘

造型是作品的骨架,而造型上开合的均衡与否又决定着作品的成败。造型艺术上的开合首先应是设计者心态上的开合,它蕴藏于创作主体的心胸之中,贯穿一件作品形成的全过程。李博生大师对造型问题曾讲过“凹即凸,凸即凹”,有开必有合,有放必有收。本着开合规律,随机应变不断发生,在起承转结中蓄势、取势、得势、夺势。其中蓄势要满,取势要足。满不溢,足不崩,积势不倒,是谓“险绝”称“造势”或“得势”。但‘结’应顺理成章也须合势,不然就起势强而结势弱,压不住,或起势弱而结处太强,均会头重脚轻,或头轻脚重失之平衡。但不管怎样,必须遵守起落足则不平庸、收束紧则不散漫这一准则,在我们玉雕造型设计中有的设计特点表现为:立图破险,达到险中取胜、险中见美,于平凡之中见雄奇,含雄奇于散淡之间,平静之中见伟岸的美。翡翠作品《芳姿绝尘》造型之美就令人叫绝:作者深谙玉材的结构特性,巧借力学原理,游刃有余地解决各种静态受力的平衡,圆雕、透雕、镂雕,各种技法融汇一炉,深入浅出,极尽工事,遂成大气开合、纵横捭阖之势。

二是定宾主

由于玉雕料质的自然性很强,因而在剥料过程中,挖脏去瘤,去伪存真,废料利用时都已结合进设计者谋篇的开始。情节人物的摆布、交叉隐现、来去往复都要考虑进去。根据料质的实际走向先从主体刻画入手。主体是作品的中心灵魂,只有先定好主体,宾从才可围绕主体出发,或藏或露,或即或离,目的总在丰富期间,充实其层次,如众星捧月或反起而攻之,烘托出主体形象,愈发突出完美。《报春图》就是很巧妙地处理了宾主关系,显得主次分明、动静相映而张驰有度。

三是求和谐

在定好宾主之位后,应注意协调作品中事物之间的各对应关系。常言说:五音交替乃为音乐,俯仰回旋称之舞蹈。艺术之美不论闻于声、成于形、见于色,作品中总有大小、修短、起伏、刚柔、明暗、迟速、润燥等等现象的交替配合。只有这些现象的交替配合产生出和谐美与节奏感,作品才能产生悦人耳目,感人心智的效果。因而节奏是一切艺术共存的美感。搞设计应注重构图疏密聚散、大小曲直、圆缺参差等方面的配合。只有这些方面配合好才能使作品节奏感分明而优美,而不是平淡无味、突兀生涩。《富贵大业》表现出来的是传统题材且有文人意趣:两朵牡丹花开一大一小,一开一含,色巧形俏,香引蝶戏;秀叶翻卷,线条挺拔,充满张力。一动一静,相互衬托,率情率性地发挥着自由心性,秀而不媚,奇中见朴。此外,在形式上呈现出和谐美的好作品还有获得今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优秀奖的作品《秋山放鹤》、《喜上眉梢》、《团队精神》等,无不是妙趣横生,“尽其灵而足其神”也。

意境美是一切形式的归宿

形式美是表达意境的措施、手段。不论是讲求气韵生动,还是应物象形,这些审美元素,是意境的载体,要让二者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才能传承审美文化,缔造灵性空间。玉雕作品展现给观众的首先是一种形式,而支撑和充实形式的是作品的内容。一个作品内容的好与坏,立意的新与旧,境界的高与低,完全由设计者的创意构思而定。就是把美感或是神韵留在世间,体现作者本身的造诣和文化内涵。在创作过程中,雕刻家将自我的情感、思想、人生抱负、社会态度投注到作品之中,以物抒情,借物言志,以形写神,并借此形去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及艺术造诣。因而“意”并非单纯的情感和情绪,而是用内涵修养去寓理,让观赏者观后心中自知其意,它能使观赏者通过联想与作者产生共鸣,使其思想感情受到感染。《春兰》获得2011“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银奖,画面上一簇香兰,婀娜多姿,嫚妙绝伦,饱受春风,于空谷中摇曳陶醉,工精、意远、质佳、韵深,不可多得;而《春天的讯息》同样是银奖,遵循“强色不夺,良玉不雕”的创作原则,以极富创造性的构思设计能力,为我们展示出一幅恬淡宁静,优美素雅的早春图景:峭壁间,红日依山,余晖半掩;峰崖顶,彩云缠绵,奇花吐艳,白云红叶下,落日晚照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情趣被挥洒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极致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想象空间。

构成作品意境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有感而发,搞创作无病呻吟是自欺欺人。世上任何一件感人的作品都倾注着作者的真切感受并付出大量的心血,只有感动自己,才能触动心灵感染别人,产生共鸣。赏作品主要还得看它所表达的灵魂,是否能反映出作者内在的思想或精神。作品是作者的化身,有灵魂,有情感或有意境,有骨,有血,有肉形体美的一件活生生的东西。所以作者本身应不断的修心立意。创作出新鲜的理念,领导潮流。获“金凤凰”创新大赛金奖的《春讯》的设计更是匠心独运。以静物写生的手法巧雕成三件物品:女式线帽、精巧的手机和几只蝴蝶。蒙太奇的写意组合,淡雅清素的主色调,匠心独运的俏色处理,生动逼真的细节雕刻,使本作品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极具艺术感染力。透过作品表象,我们仿佛看到在轻寒不染蝶衣俏的早春,一位情怀如诗的深闺少女的春思和春梦,那彩蝶舞来春消息,而那手机传来的是“青鸟殷勤为探看”期盼?还是“青鸟不传云外信”的等待?作品把观众的思想提出画外,而飞向远方,这就是作品的境界!

老子出关 2013年获玉华奖的最佳创意奖

金风玉露

艺海无涯

玉雕作品的最高境界应为物象在内,意在画外,创造的立意犹如“沽酒归来风先醉,卖花女去径犹香”的美境及“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境界。观看作品起到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达到合上眼转开身,给人的是悠长的回味,及不尽的思索,忽击一掌由衷赞叹说声“好,真妙”的效果。这样作品的立意,虽在情理之中却超出观众的意料之外,峰回路转,意趣天成。用李泽厚先生的一段话总结;“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

我们惊喜地看到近年来玉雕题材在创新上的突破,看到了艺术家们文化意识的觉醒和强化,创作实践上的追求和努力。这种觉醒和强化、追求和努力已经化作玉雕队伍的整体意识,预示着玉雕艺术新的目标构架和价值向度正在逐渐形成。艺术的深奥与乐趣尽在探索之中,佛经上有这样一副对联说:佛理如云,云在山头,登上山头云更远;教义如月,月在水中,拨开水面月更深。在艺术之路上,当我们登上一个高度后却又发现前面还有更高的山峰在等着我们再一次去征服,那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妙在吸引着不畏艰险,孜孜以求用于攀登的玉雕人去与时俱进,探索创新。

赵玉谦,恒盛元翡翠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河南省镇平人,大学学历,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玉石雕刻大师。从事玉雕设计制作二十余载。

制玉原则:讲求因料施艺,突出玉质美的同时力求最强的艺术性。

作品形神兼备,体现形式美和意韵美。

近年来,作品屡屡获得“百花奖”、“天工奖”、“中国工美大师展”多项大奖,论文《论翡翠雕刻的艺术性》、《论玉雕作品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对四会翡翠玉雕的认识和思考》,《造化钟神秀,匠心出天工》等在国内《鉴宝》、《收藏》、《中国工艺美术》杂志发表。

2008年倡导创办广东翡翠艺术研究学社,并担任秘书长职务;微信号:15361718126(恒盛元)

JADE CARVING OF FORMAL BEAUTY AND ARTISTIC BEAUTY HARMONY

猜你喜欢

玉雕意境美的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玉雕青松献祖国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
玉雕创意设计断想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