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扬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2016-12-07俞永军

初中生世界 2016年43期
关键词:扬州市品德香气

俞永军

2016年扬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俞永军

名师简介

俞永军,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高邮市赞化学校。

原题回放

香,有花草之香、书墨之香、品德之香……留住香气,留下香气,濡染自我,感染他人,有益社会。以“留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命题透视

这道作文题延续了扬州市近几年中考作文全命题的特点,而且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从试题构成来看,这道题包含提示语和题目两大部分。题目“留香”,两个字都非常关键:其一“香”,其二“留”。什么是香?香涵盖哪些种类?我们为什么要留香?这在提示语中都能找到相关答案。先看省略号前的一组排比句“花草之香、书墨之香、品德之香……”,这其实就是列举“香”的内涵,由浅入深,由具体可知到抽象感悟。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寻找合适的写作素材。再看省略号后的“留住香气,留下香气,濡染自我,感染他人,有益社会”,这实则诠释了“留”的效用,而且层层宕开、步步深入。考生可凭借自身的认知,提炼出极具正能量的立意。前几年,扬州市先后命制出“在乎”“呵护”“忍不住”“苦趣”等题目,旨在唤醒考生内心美好的情感体验。审视这则命题,似乎更进一步,要求考生以自身行为“感染他人,有益社会”。而在扣住“香”的同时,考生更要着意对“留”这个行为过程的叙描,要站在自身的角度,借助典型事例,写出自己耳濡目染后的心得体会,进一步体现留香的美好心灵及其社会影响力。

评卷扫描

纵观本次考场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香”选取的角度有失偏颇。“香”,既可以是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之香,也可以是文化领域的翰墨之香,还可以是诚实守信、善待他人的品德之香。尽管如此,考生仍然应当尽量避免对浅表层次的香的描写,即便难以绕开,也要借物喻人、借事喻理。遗憾的是,不少考生偏偏只写了花香袭人,没有能够深入挖掘。此外,有部分考生将目光定格在熟知的人身上,对于相对陌生的人及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却熟视无睹,也反映出选材的局限性。

二是留住“香”的理由不够充分。“我”为什么要留住那“香气”?显然,它足以震撼“我”的心灵,说白了,就是主次要分明、内容要具体、详略要得当。让“我”留住,最好是写一件具体的事情,能有一些特定的瞬间,否则,文章就会显得空洞无物,泛泛而谈。本次考场作文中,有一位考生写自己到清华大学参观,发现导游竟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其貌不扬,出身贫寒,但非常阳光,非常自信。小作者写道:“他没有潇洒的外表,依旧笑对人生;他没有殷实的家境,依旧自强自立,靠自己的双手挣学费拿学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留住这种‘香气’?”这篇文章得到了阅卷者的一致青睐。

三是文章过于平白,缺乏波澜。这道作文题,虽然命题者未对文体做统一要求,只是不允许写诗歌,但对于初中生而言,记叙文仍然是较为理想的文体。而一篇优秀的记叙文,要努力做到情节跌宕起伏、摇曳多姿。这一点,有的考生做得比较到位。比如,有一位考生写街头“磨剪刀、戗菜刀”的老大爷辛勤劳碌的一生,内容很简单,但开头不一般:“‘磨剪子嘞哟,戗菜刀啰!’这洪亮而又熟悉的声音打破了院子里的寂静,我探出脑袋四处张望:一位头顶草帽,衣服上有几处补丁,身扛板凳和工具的‘剪刀大将’正缓缓前行。他不时发出几声爽朗的笑声,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皱纹,就像院角的朵朵栀子花,素净淡雅,飘香诱人。”文章选材尽管不够新颖,但由于小作者巧设了悬念:“他为什么和院角的栀子花一样飘香诱人?”“面对辛劳,他又呈现出怎样的人生态度?”因而引人入胜,获得了阅卷者的肯定。

迷津指点

第一,留下生态之香。

“生态之香”是“香”的本意,每一位同学应当都能在第一时间意识到。但是,花草种类众多,如何甄别非常重要。建议同学们选取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来写,同时,不能就花写花,而应联系到它对自己的影响。比如,闻到这股花香,内心就会舒畅,心情就会愉悦,于是决定做“护花使者”,矢志不渝地“留”住花香,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留下艺术之香。

挥毫泼墨、书海遨游、著书立说、薪火相传,可谓满纸皆“香”。通过研习书法、品读佳作、创作文字,我们可以感受汉字之美,体会汉字的香气,从而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比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所写的童话《七颗钻石》讲述了一位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的故事:小姑娘在回来的路上把找到的水给小狗喝了一点点;回到家后,母亲将水让给女儿喝;而小姑娘又将水给了过路人。作者通过神话般的叙描,表达了人生因为善待他人、关爱他人而不断地得到升华这一主旨。同学们如果能够从这一方面切入,阐述自己的理解,当会写出不一样的优秀作品。

第三,留下品德之香。

高尚的品德总是为人称赞,诚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描述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千百年来总被人提及。因此,同学们在写作这道题时,也不妨将关注的视角聚焦于人的品德方面,通过一些小小的举动、普通的行为,来体现人物美好的品德,并进一步阐述留下这样的品德之香,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所在。小人物大情怀,才是这个世界最动人的地方。

猜你喜欢

扬州市品德香气
扬州市深化危化领域精准执法
扬州市查处一起非法经营汽油案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春日香气
香气锁定狙击心中的他
与生活自然为伍的夏日香气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蓮葉田田清風來——记扬州市廉政文化展示馆
品德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