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前后经营发展状况分析
——以A农村商业银行为例
2016-12-07陈硕
陈硕
(中国人民银行随州市中心支行,湖北 随州 441300)
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前后经营发展状况分析
——以A农村商业银行为例
陈硕
(中国人民银行随州市中心支行,湖北 随州 441300)
以A农村商业银行为例,从分析该行基本经营状况入手,采用定性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改制前后A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指标。结果表明:A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后,综合得分逐年稳步上升,资产质量趋好,流动性适中,盈利能力提高,基本实现了改制的预期效果;其流动性得分较低,反映该行长短期资产配置和资产运营能力仍有待提高,进而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因子分析
在当前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进程中,选择在经济较为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农业比重已有显著下降的地区,积极推进农信社的股份制改造,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已成为农信社改革的主流方向。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指导意见,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为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从近几年的改革实践来看,农村合作银行可以看成农村信用社改制到农村商业银行的过渡组织形式,农村商业银行则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主要模板。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商业银行未来必然取代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主流模式。但是,因为改制时间不长以及体制惯性等原因,农村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整体实力还不强,如何合理地评估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以指导其今后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对A农村商业银行(简称A农商行)为例,对其改制前后经营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1 A农商行改制前后基本经营状况比较
1.1 资产负债总体情况
某农村信用社自2010年开始准备改制为A农商行,2012年10月改制成功,举办更名开业庆典。改制以来,随着A农商行资产和负债端业务的不断发展,该行资产负债总体规模飞速壮大。截至2014年末,A农商行总资产达到190.74亿元,比2011末增加96.69亿元,增长102.81%。改制后3年内A农商行资产规模的增量比改制前A农村信用社的资产总规模还要大(图1)。另外,到2014末,A农商行总负债达到177.08亿元,比2011年末增加87.03亿元,增长96.65%。改制后的A农商行,业务结构仍以资产和负债业务为主。
图1 A农商行(农信社)2009~2014年资产负债规模示意图
1.2 资产结构及资产端业务分析
改制以来,A农商行的资产配置呈分散化特征。贷款、有价证券资产和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是资产的主要部分,均比期初有所增加;存放同业款项、存放系统内款项、其他资产等项目的规模较小,占总资产的比例也有小幅提高。A农商行(农信社)2009~2014年资产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A农商行(农信社)2009~2014年资产结构表 %
注:发放贷款扣除了贷款损失准备。
从表1数据来看,A农商行资产端业务主要分为贷款和资产运营2大项。截至2014年末,A农商行各项贷款余额为80.55亿元,较2011年末增加35.74亿元,增长79.76%,占资产总额的42.23%,处于近年来的较高水平。改制后,贷款是A农商行占比最高的资产,这表明改制后该行贷款、贸易融资、贴现等传统信贷业务发展较快,是其最为核心的业务。从资产运营业务来看,2014年末,该行有价证券资产余额53.01亿元,较2011年增加19.7亿元,增长59.14%,占资产总额的27.79%。改制后,农商行经营范围更加广泛,其自身资产运营能力不段增强,加上近年债券市场发展迅速,该行有价证券资产规模有所增加,但在资产中的占比呈波动状态。现金及存放央行款项为28.03亿元,较2011年增加15.16亿元,增长117.79%,占资产总额的14.7%。改制后,农商行存款准备金率由初始的13%调整为现在的16%,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额明显增加。
1.3 负债结构及负债端业务分析
改制以来,A农商行负债结构有所调整,呈现多元化趋势。存款占总负债的比例较改制前有所下降,但仍占较大份额(表2)。同时,该行负债端业务仍以存款为主,兼带资本运营中的卖出回购业务。截至2014年末,A农商行存款余额达到152.49亿元,占负债总额的86.11%,较2011年下降9.18个百分点。卖出回购款项余额为15.55亿元,占负债总额的8.78%,较2011年增加6.45个百分点。存款业务依然是银行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但存款在资金来源的份额较改制前有所降低;另外,从负债业务来看,卖出回购款项也是A农商行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改制后,卖出回购款在负债中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表2 A农商行(农信社)2009~2014年负债结构表 %
1.4 所有者权益结构分析
改制后,A农商行所有者权益主要构成有实收资本、未分配利润和一般准备金。截至2014年末,实收资本(拨入营运资金)余额为6.01亿元,比2011年末增加3.63亿元,占权益的比例为53.98%,占比波动式下降。一般风险准备余额为2.13亿元,比2011年末增加0.88亿元,占权益的比例为15.62%,绝对额增加但占比较改制前下降。未分配利润余额为1.52亿元,比2011年末增加1.24亿元,占权益的比例为18.51%,占比高于改制前(表3)。
表3 A农商行(农信社)2009~2014年所有者权益结构表 %
2 A农商行改制前后财务指标的定性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知,A农商行业务主要分为贷款、存款和资产运营3大块,其中存款业务本身并不创造利润,但它是其他两项业务的基础和利润源泉;从贷款在资产中的占比来看,贷款业务是该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资产运营业务是该行对富余资金更高效的运用,也是应对流动性风险的一种手段。从风险的角度看,A农商行的贷款、存款和资产运营三大业务均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而贷款和资产运营业务还时刻面临着信用风险。为此,笔者基于财务指标对该行的盈利性指标、反映流动性风险的流动性指标和反映信用风险的安全性指标进行分析。
2.1 盈利性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盈利性目标即效益性目标,就是银行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性越高,获得利润的能力就越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反之,获得利润的能力就越弱,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弱,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就增大[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指出,盈利能力指标包括净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不应低于0.6%;资本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净资本之比,不应低于11%。A农商行(农信社)2009~2014年盈利性指标图如图2所示,具体分析如下:①资本利润率。这一指标反映资本获利能力大小,实现的利润越多,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资本利率就越高。2012年底,A农商行资本利润率为13.61%,高于改制前两年,也高于11%的监管要求。随着近两年的发展,到2014年底,A农商行资本利润率进一步提高到19.42%,比2013年末数略有下降。②净利润率。改制后,A农商行净利润率不断提高,盈利水平不断提升,资金运用和费用成本控制较好,2014年底,A农商行净利润率达20.32%。利息收入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占比逐渐下降,2014年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62.32%,较上年下降4.44个百分点。投资收益成为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占营业收入的28.92%,较上年提升3.55个百分点。③资产利润率。2012年A农商行资产利润率为4.71%,较2011年提升0.46个百分点。随着近两年A农商行资产规模快速增长,其资产利润率有所下降。2014年末,A农商行资产利润率为1.34%,较上年提高0.34个百分点,但较2012年下降3.37个百分点。改制前A农信社资产规模较小,资产质量差、获利能力单一。改制后这一情况发生转变,A农商行资产质量明显改善,获利渠道也变得多样化,尽管资产利润率有所下降,但其收入结构更为合理优化,不再单一地依靠利息收入。
图2 A农商行(农信社)2009~2014年盈利性指标图
2.2 流动性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满足必要贷款的能力,是由商业银行的经济特点所决定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指出,流动性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包括流动性比率、存贷比(贷款余额/存款余额)、流动性缺口率和超额备付金率。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指标解释能力,笔者选取流动性比率、存贷款比率说明这一问题。A农商行(农信社)2009~2014年流动性指标图如图3所示,具体分析如下:①流动性比率。流动性比率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A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比率基本稳定在70%以上,远超过25%的监管标准,说明A农商行在各数据时点流行性较好,短期偿债能力较强。②存贷比。存贷比是反映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存贷比率越高,预示着银行流动性越差,因为相对于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言,银行贷款过多,则银行的可用资金越少;但同时,这个指标也不能过低,因为存贷比越低,表明分子贷款较少,则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越小。A农商行存贷比呈波动上涨的态势,改制后,基本稳定在50%的合理区间内,远小于75%的监管要求。主要原因是A农商行改制后,在保有农村市场份额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商业银行运营机制,吸收存款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加大了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
图3 A农商行(农信社)2009~2014年流动性指标图
2.3 安全性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目标是指银行的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与一般企业不同,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属于负债经营,它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资产安排的规模和资产的结构,决定于其资产的风险度及现金储备的多少。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考虑贷款的安全性,对保证人的清偿能力、抵押物、质押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变现的可能性进行严格审查,同时商业银行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管理,健全稽核检查制度,以免因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2]。笔者选取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资本和风险监管指标来衡量商业银行安全性。A农商行(农信社)2009~2014年流动性指标图如图4所示,具体分析如下:①资本充足性。资本充足性是指商业银行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例,是衡量商业银行资本安全的尺度,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改制后,A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远远高于监管部门8%的资本充足率和4%的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主要原因是A农商行改制后,为确保其资本充足性,通过向社会募集资金等多种方式补充资本充足率,近两年其核心资本充足率稳定在12%左右。②不良贷款率。改制前后,A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不断下降,基本维持在较低的水平。2014年底,A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为1.18%,小于5%的监管要求。改制前,A农商行通过剥离核销和土地置换等方式,消化了农信社时期大量的不良贷款;改制后,通过完善贷款调查、审批和发放制度,控制不良贷款的规模,农商行整体资产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③拨备覆盖率。改制前后,为适应商业银行经营方式,增强抵御银行风险的能力,A农商行不断提高资产减值损失的规模,拨备覆盖率稳步提升,在2012年底达到243.44%,远远高于100%的监管要求,表明A农商行抗风险能力得到了切实增强。为了应对经济增幅放缓带来的不良贷款增长压力,2014年A农商行进一步将拨备覆盖率提高到270.25%。
图4 A农商行(农信社)2009~2014年安全性指标图
3 A农商行改制前后财务指标的实证分析
3.1 模型选择及数据来源
由于反映A农商行“三性”的财务数据指标较多,如何从众多的财务数据中得到能够直观反映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指标数据,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因子分析法既能体现数据变量的内部关系,又能简化数据,因而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A农商行2009年至2014年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数据。由于数据指标较多(表4),为便于研究,对相关指标进行了编号,然后从财务报表数据入手建立能够直观反映A农商行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因子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表4 因子分析指标选择表
3.2 公共因子的提取
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描述了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帮助判断原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这对因子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所选变量之间无关系,做因子分析是不恰当的[3]。并且相关系数矩阵是估计因子结构的基础。从经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出的相关系数矩阵(表5)可以看出,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大;同时,公因子方差都大于0.82,说明各变量中信息按主成分法被提取出的比例较高,样本数据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
表5 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及公因子方差表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相关系数矩阵R进行因子提取。通过研究公共因子在变量总方差中所占的累计百分数确定所需要的公共因子数[4]。从表6可以看出,前3个因子特征值均明显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94.25%。因此,选取3个因子来代表原有的变量进行后续分析。
表6 因子总方差解释表
表7 旋转因子载荷矩阵(a)表
3.3 因子命名
因子命名的目的是便于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相应的经济解释。表7所示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旋转采取的方法是最大方差旋转。
基于表7,可设Fi为观测变量Xi新的主成分因子,那么观察变量Xi与Fi的关系可写为:
X1=0.996F1-0.007F2+0.04F3
X2=0.789F1+0.431F2-0.287F3
⋮
X10=-0.992F1-0.097F2-0.027F3
上述公式用来反映各个观测变量的变化可以主要由哪些因子解释。从表7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在X1、X7和X10上的系数绝对值较大,可以概括为盈利能力因子;第二主因子在X5和X6上的系数绝对值较大,可以概括为安全性因子;第三主因子在X8和X9上的系数较大,是流动性的综合反映,可以概括为流动性因子。
3.4 因子得分排序及结论
在得出上述3个具有经济意义的因子的基础上,运用回归法计算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8)。
表8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
公因子确定后,因子得分是原样本数据在不同因子上的具体数据值,它与原变量的得分相对应。根据计算可求出单项因子得分函数的系数,从而可以算出单项因子得分。然后,再以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对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综合因子得分。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得出因子得分函数:
F1=0.788X1+0.281X2+…-0.824X10
F2=0.600X1+0.888X2+…-0.536X10
F3=-0.111X1-0.148X2+…+0.167X10
F=0.421F1+0.368F2+0.154F3
根据以上公式,经过计算得出各因子得分和综合竞争力得分及相应排序,其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A农商行(农信社)2009~2014年经营绩效排序表
从表9可以看出,A农村商业银行盈利性因子F1得分在改制后逐年提高,说明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但在改制阶段的2010和2011年得分较低,说明农商行在2010年和2011年为了改制还是牺牲了一些盈利性,使得这两年的盈利得分低于2009年。改制后的农商行盈利能力在2012年和2013年两个年度提升最多,其得分连续两年增加0.39分。
从A农商行安全性因子F2来看,其得分逐年稳步上升,主要得益于其资产规模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断提高。不良贷款率近年来虽有所上升,但一直控制在安全合理范围内,2014年不良贷款率还较2013年下降0.45个百分点。
受全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影响,在2010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A农商行流动性因子F3的得分在2010年最高。随着我国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到稳健的调整,其流动性因子得分随着降低,并在2013年达到最低。虽然2013年受外围环境影响,A农商行流动性得分最低,但这从侧面也反映出该行长短期资产配置和资产运营能力仍有待提高,从而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从综合得分F的情况来看,A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后,综合得分逐年稳步上升,资产质量趋好,流动性适中,盈利能力提高,基本实现了改制的预期效果。
4 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4.1 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确保稳健经营
农村商业银行在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严格控制各类经营风险,合理配置长短期资产,做到审慎经营,稳健发展。一是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包括各部门、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风险管理体制,推行涵盖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全覆盖。二是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系统。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益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开发和应用先进的风险计量工具和方法,建立相关数据库、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实现风险管理方法从政策管理、授权管理和经验管理,逐步向科学化、数量化、系统化和精细化的转变。三是树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农村商业银行应由控制和防范风险向经营和管理风险转变,由只注重风险管理向注重平衡“资本、风险和收益”转变,增强内源性融资能力,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更加注重走资本集约型道路。
4.2 合理发展资产规模,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一是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流动性压力测试管理,减少对市场短期资金的依赖,增加高质量流动资产和长期稳定性资金,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协调平衡。二是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资产结构逐步由以信贷资产为主转变为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和投融资业务并重。提高主动负债的比重,利用理财、基金和保险等主动负债金融工具增强对负债的调控能力。三是引入资本回报水平考核。把经济资本回报率、经济增加值作为信贷资源配置和定价取向的主要指标,进一步提高资产配置及使用效率。
4.3 优化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农村商业银行应建立传统业务和中间业务并重的模式。一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止脱实向虚。在信贷资源配置上,切实加大对当地具有优势的专用汽车、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电子产品等支柱产业的倾斜力度。二是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努力扩大代理业务范围,如积极尝试代售国债、基金、债券、黄金等理财产品。加大结算、汇兑、咨询、外汇、信用卡、银证和银保等业务的拓展力度,改变目前业务和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的状况,形成以利息收入为主体、中间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为两翼的赢利格局。
4.4 加强金融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农村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经营机制、体制优势,在大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机制、技术和方法的同时,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一是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实现产品创新从跟随同业到引领同业转变、从被动创新到主动自觉创新转变、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转变。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创新抵押、担保、联保方式,推行产业链融资、农产品仓单质押等创新业务,完善和大力推广农业商业保险,推行“保险+银行”的信贷产品,创新生鲜农产品抵押、农产品仓单质押等贷款,推动农村贷款担保互助合作社的发展,探索林权、集体土地流转、半成品抵押等新的贷款担保方式。二是渠道整合。在优化物理网点的基础上,拓展电子渠道。通过构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虚拟银行、客户中心等多元化电子渠道,与物理网点远近结合、立体交叉、优势互补等措施,整合电子银行渠道。三是模式转变。推进流程再造,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积极探索由“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的转变。
4.5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
市场竞争最终体现为人才竞争。农村商业银行要改进完善人才选拔、培训和任用机制,实施符合现代商业银行标准的金融人才战略。一是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职业素养,培养合规意识、风险意识和现代经营意识,树立全新的经营形象。二是灵活用人机制,优化待遇机制,大力引进专业优秀人才,不断优化从业人员队伍,为稳健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竞争实力储备。
[1]付雯雯.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与风险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2]王晓枫.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3]吴密霞,刘春玲.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4]米红,张文璋.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
2016-06-20
陈硕(1983-),男,硕士,经济师,主要从事经济金融研究,603383174@qq.com。
F830.33
A
1673-1409(2016)33-0067-09
[引著格式]陈硕.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前后经营发展状况分析——以A农村商业银行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33):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