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治理投资与经济增长:理论与经验研究

2016-12-07张跃胜

华东经济管理 2016年9期
关键词:稳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张跃胜

(1.新乡学院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理论·实务

环境治理投资与经济增长:理论与经验研究

张跃胜1,2

(1.新乡学院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文章对环境治理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理论上,通过扩展Solow模型将环境治理资金和劳动投入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分析环境治理对经济增长均衡路径的影响;实证上,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建立包含环境污染治理的计量模型,实证了环境治理投资及其份额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治理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短期内环境治理投资份额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负向的。为此,在坚持长期环境污染投资的同时,短期内要协调好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环境治理;经济增长;Solow模型;平衡增长;生态文明

一、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增长率9%的速度而令世界瞩目,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但与此同时,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也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环境压力,西方发达国家近两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却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集中出现,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巨大的环境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之间需要有所权衡(trade-off)(陆旸,2011)[1]。我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增长主要依靠的是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林毅夫和苏剑,2007)[2],这种增长方式导致经济高速增长的昂贵代价就是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因此,要把环境消耗纳入到经济增长核算中,充分认识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促使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关注和重视环境问题(匡远凤和彭代彦,2012)[3]。党的十八大之后,建设美丽中国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这要求必须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环境保护力度,如何在保证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大幅下降的同时,有效控制环境恶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现阶段有关经济增长的核算,虽然已经开始考虑环境因素,但更多考虑的还是期望产出的增加,对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产生的非期望产出(环境破坏、工业“三废”、生态恶化等)关注的还是较少,这

种核算方法不仅会让政府为此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而且还会进一步阻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如果政府不能高度重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可能会扭曲人们对社会福利变化的评价,在政策建议上产生误导作用(Hailu et al,2000)[4]。因此,必须将环境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中,以避免因脱离现实而产生有偏差的分析结果。大量学者常用的方法是将环境污染看作是一种“坏”的产出,即把环境污染视为一种给消费者带来负效应的产品,同时一致认为可以利用一部分资源减少这种负效应产品的结果必将导致“好”的产出减少(Chung,1997;Fare,2001;Kumar,2006;涂正革,2008;吴军,2009;赵华荃,2014)[5-10]。但目前多数基于环境因素的经济增长测度是不全面的,多是考虑经济发展中的污染排放因素,而未考虑经济发展中环境治理的积极作用。环境治理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劳动,但实际人均资本是否减少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分析,若实际人均资本不减少,则有可能会增加实际经济产出,实现环境治理和经济增长的“双赢”。

二、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较早,Forster(1973)[11]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环境污染是由物质资本的投入造成的,将存量环境污染视为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中,研究发现:由于环境治理投资挤占了原本用于生产的相关资源,使得在最终的均衡点上,资本和消费水平都比新古典模型更低。国外部分学者从技术效应视角研究了环境治理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们认为随着环境治理投入的增多,治污技术将变得更为先进,进而提高了技术效应,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是通过其在消费与环境质量之间替代实现的(Lopez,1994;Selden and Song,1995;McConnell,1997)[12-14]。此外,Andreoni and Levinson(2001)[15]假设“技术效应”是消费与环境治理投入的函数,通过微观模型观察发现,随着环境污染处理技术的规模报酬变化,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关系也在相应地变化;Egli and Steger(2007)[16]通过对这一模型的动态化,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Brock and Taylor(2004)[17]构建了“绿色Solow模型”,将污染存量、污染治理、污染排放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假设环境治理以外生的增长率增长,研究得出,随着经济增长率的增长,环境污染治理状况会越来越好。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突出,我国政府开始重视环境治理问题,并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国内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问题。孙刚(2004)[18]认为,环境治理存在一个门槛效应,只有当环境污染治理的边际贡献率足够大时,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维持;周肇光(2014)[19]对该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认为环境治理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可分为初期阻碍和后期促进2个阶段,通过实证发现我国已经处于环境治理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第二阶段,同时发现环境治理投入可以通过经济机制和改善环境承载力两种途径促进经济增长。于渤等(2006)[20]建立了包括环境治理投入和环境承载力在内的内生增长模型,运用最优控制方法测算模型的平衡增长解,并进一步讨论可持续发展必要条件所要求的规范性特征;黄菁和陈霜华(2011)[21]构建了考虑人力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将环境污染治理统一在内生增长框架下进行分析,讨论达到均衡增长时,经济增长、环境污染与污染治理的关系,考察维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陆旸和郭路(2008)[22]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内,对环境支出和环境污染的最优增长路经进行分析;杨劬(2009)[23]认为将产出中一定比例的价值量投入到环境治理中,进行减排控制,是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最优增长路径的。杨万平等[24]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正在恶化,通过加强对外开放、治理环境污染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可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FTP)的发展。此外,卢方元和李奎(2007)[25]利用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鸿沟系数说明了全国投资存在明显差异,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区域内部污染治理投资水平具有相似性,但各地区污染治理投资水平并不随经济实力增强而相应提高的结论;苏婕(2009)[26]利用协整理论对我国1990-2007年的环境治理投资与GDP的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和短期波动的关系,王玉燕和申亮(2009)[27]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我国环境治理投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环保投资优先增长更利于治理环境污染的结论。

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环境治理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拓展:一是在理论分析上,现有研究的焦点均集中于环境治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上,忽视了环境治理的劳动需求致使实际劳动力减少这一因素,因此本文在Brock and Taylor(2004)模型的基础上,将环境治理的投资和劳动两个因素同时引入Solow模型中进行了理论分析;二是在实证分析上,在利用全国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区域差异的影响,对不同区域的环境投资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①。

三、理论分析

(一)加入环境治理因素的Solow模型

环境治理除投入大量的资金外,也需要劳动的投入。关于环境治理的投资,本文借鉴萨缪尔森“冰山成本”的概念,假设总的经济增长会自动“融化”一部分(m)用于环境治理,即Yreal=(1-m)Y(0<m<1);总的劳动人口也会“融化”一部分(u)用于环境治理,用于经济增长的劳动人口为Lreal=(1-u)L,(0<u<1)因此,包含环境治理资本和劳动投入的Solow模型形式为:

那么,根据储蓄投资恒等式,经济中的净投资量为:

引入环境治理变量后,虽然保留了Solow模型原有的基本假设,但是必须注意三点变化:一是实际劳动力与原有总劳动力不再是同一个概念,借助环境治理劳动投入,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投入数量可以用总劳动力表示为Lreal=(1-u)L;二是可用于经济增长的资源发生了变化,由于考虑到环境治理资金投入,所以在总产出中必须扣除这一部分后才能用做劳动力的消费和投资;三是国民收入中的环境治理投资支出部分全部用于环境治理,不再用其进行储蓄。因此,环境治理投入存在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是环境治理投资为纯消费,具有降低资本积累水平的效应;二是环境治理劳动者退出生产领域不再贡献产出,从而具有提高现期劳动力人均资本水平的效应。环境治理对这两方面效应影响的综合效果如何,我们通过以下理论模型做具体分析。

由k=K/[A(1-u)L]可得:

式(4)可转换为:

式(5)便是引入环境治理因素后的经济平衡增长路径方程。可以看出,环境治理因素的引入,使得整个经济中的人均实际投资和资本的广化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人均实际投资减少为s(1-m)f(k),资本的广化在原来基础上则增加了一项[-u˙/(1-u)]k,而人均实际投资减去资本的广化以后依然等于资本的深化。当资本的深化等于0时,经济便达到了稳态水平,各经济变量仍然以不变的速度增长。

(二)环境治理对经济稳态增长水平的作用效应分析

基于加入环境治理因素的Solow模型的增长方程,当资本的深化等于0时,经济增长处于稳态水平,实际投资与持平投资相等,即有:

从稳态方程式(6)可以看出,与传统的Solow模型相比,加入环境治理因素之后的模型,在实际投资和持平投资中各增加了一项参数。s(1-m)f(k*)是扩展后Solow模型的实际投资项,由于环境治理投资比例(m)大于0,所以,新的实际投资水平要比传统模型小smf(k)。从图1可以看出,未加入环境治理因素前的稳态均衡点为,引入环境治理后导致实际投资项比原来下降,形成新的均衡点为。因此,与传统Solow模型的稳态水平相比,环境治理降低了人均实际投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表现为负效应。

环境治理对经济稳态水平会产生负效应的影响,在经济上的意义是很好理解的。由于mf(k)=mY(k)/[A(1-u)L],f(k)代表人均有效劳动产出,mY(k)为国民收入中用于环境治理的部分,那么,mf(k)就代表了人均有效劳动产出中用于环境治理支出的比重,扣除该部分后才是可用于经济增长的资源。与传统的Solow模型相比,mf(k)是人均有效环境治理的支出,而对实际劳动力人口来说,是对其产出资源的出让部分,是让渡给环境治理的产出,因此使得人均资本积累水平下降,进而降低了经济的稳态水平。

加入环境治理因素的Solow模型的持平投资项变为[n+g+δ-u˙/(1-u)]k,与传统模型相比,括号内增加了-u˙/(1-u)项。在一个日益强调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社会经济体系中,环境治理率是不断增加的,即u˙>0,所以,环境治理因素的引入实际上是降低了持平投资的水平。如图1所示,引入环境治理因素变量后,相较于传统的经济稳态水平,持平投资曲线的斜率下降,即直线与横轴之间的夹角变得更小,人均资本量由移动到,环境治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表现为正效应。

由于持平投资是将一部分资金用于装备新增加劳动力、技术进步和资本折旧的投资,而随着环境治理劳动投入的增加,部分被经济占用的资本必然会被释放出来,这部分被释放出来的资本将被现有劳动力重新分配,这样又提高了人均劳动力资本水平,进而对经济产出产生了促进作用。可见,环境治理同样对经济稳态增长水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正效应。

假定实际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为η,我们可以将持平投资项括号中的总劳动力增长率与新增加的项进一步化简,即得到如下关系式:

可以看出,式(7)代表的是实际劳动力的增长率,即持平投资中用于装备新增劳动力的部分。因为u˙>0,所以-u˙=η˙<0,即实际劳动力比重的增长率是负的。由于模型假定总劳动人口增长率是外生且不变的,因此,在只考虑劳动力和非劳动力的人口结构中,环境治理程度的加深实际上是降低了劳动力的增长率,使持平投资水平有所节省,从而提高了人均资本存量,对经济产出起到不断提高的正效应。

由上述分析可知,环境治理影响经济稳态增长水平的状况取决于正负效应相互作用的结果(图1)。当正效应大于负效应时,环境治理有利于经济稳态增长水平的提高;当正效应小于负效应时,环境治理则会降低经济稳态增长水平。

图1 环境治理对经济稳态水平的影响效应

(三)环境治理因素对经济稳态增长水平零效应点的确定

通过上面的分析已经知道,环境治理对经济稳态增长水平存在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其中,正负效应项分别位于作用于实际投资和持平投资,那么,在理论上应该存在一个正负效应相抵的零效应点。在零效应点上,环境治理对经济稳态增长路径没有任何影响,经济依然保持引入环境治理因素变量前的稳态增长水平。下面,我们结合加入环境治理因素的Solow模型,进一步分析并确定环境治理投资对稳态经济增长水平正负效应的临界点。

在引入环境治理因素变量以后,经济稳态增长方程变为如下形式:

对式(8)进一步变形可以得到:

令Δq=u˙/(1-u)k-smf(k),可以将经济稳态增长方程进一步写成:

式(9)中,Δq代表了环境治理因素正负效应相抵后综合效应的大小。因此,通过分析Δq的变化,可以了解环境治理对经济稳态增长水平的作用。

如图2所示,当Δq>0时,环境治理对经济稳态增长的正效应大于负效应,综合效应表现为提高了人均储蓄曲线的水平,经济稳态增长点向右移动,环境治理提高了经济的稳态水平;当Δq<0时,环境治理的正效应小于负效应,综合效应表现为降低人均储蓄曲线水平,经济稳态增长点向左移动,环境治理则降低了经济的稳态水平。而当Δq=0时,环境治理的正负效应恰好相抵,对经济的稳态增长水平没有影响,这一点也就是环境治理对经济稳态增长影响的零效应点。

图2 环境治理零效应点分析

下面进一步分析在环境治理零效应点上,相关变量的取值水平。

在Δq=0时,环境治理的正负效应相抵,即存在如下关系式:

因此,只要式(10)成立,环境治理因素就对经济稳态增长水平没有影响。从实体经济来看,劳动力储蓄率s是由人们的储蓄意愿决定的,该变量的变换周期较长,而且无法通过人为手段进行控制,因此,通过控制储蓄率使等式成立是无法实现的;而单位有效劳动资本存量k,代表的是由经济稳态方程所求解出的均衡解k*,是由模型中多个变量所决定的,也是不可调节的;此外,环境治理的劳动投入u在原则上是可以控制的,但在实际活动中却是难以统计的,一个劳动者可能既从事生产性活动又从事环境治理活动,很难准确地进行划分或者说政府无法准确地控制环境治理劳动投入。因此环境治理资金投入比例m便成为使等式成立的唯一可调节的变量。通过前面对m的定义可知,m是人均环境治理资金投入水平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比值,是具有一定政策性的变量,因此可以通过控制该变量使得等式成立。对方程式(10)做进一步变形,可以得到环境治理资金投入比例m对经济稳态增长水平的临界点为:

当m=m0时,Δq=0成立,即环境治理因素不改

变经济稳态时单位有效劳动资本存量k*的水平;当m<m0时,Δq>0成立,即环境治理因素的综合效应可以提高k*的水平;当m>m0时,Δq<0成立,即环境治理因素的综合效应降低了k*的水平。

虽然在理论上存在着环境治理资金投入比例m使得环境治理对经济稳态水平的效应为正或零,但是,当β≤β0时,则意味着经济中的环境治理投资较低,这说明环境治理对经济增长没有负面影响的政策设计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在一个追求生活质量的社会中,环境治理投资是不可能无限降低的,必须存在于合理的范围内,而且对其进行政策上的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棘轮效应”,即在升高将受到欢迎同时也比较容易实施,而降低则会引起不满且比较难以实行。

四、计量模型

假设一个封闭经济体由无限个具有无限期寿命的同质消费者构成,每个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简化考虑问题,假设劳动人口增长率n=0,我们将人口规模标准化为1。

产品消费、环境污染分别对代表性消费者产生正、负效用,由于环境污染为纯粹的公共物品,影响到每个消费者的效用。基于此,消费者效用函数为:

式(12)中,C是人均消费的物质产品数量,E是环境污染排放量;σ、ϕ为正的常数,分别衡量物质产品和污染排放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程度。

设μ(μ>0)为环境治理劳动投入的增长速度,则环境治理劳动投入的变化方程为:

L˙E=μ·uL

根据袁晓玲等人观点[28],环境质量等于环境污染排放减去环境自净能力。借鉴黄菁和陈霜华(2011)[21]的假设,环境污染的运动方程设定为:

其中,AKα[(1-u)L]1-α(1-m)β表示污染排放,而η是环境对污染的净化速度。

假定政府的目标是实现代表性消费者以追求无限时域上所有瞬时效用贴现值加总的最大化,设时间贴现率为ρ,则代表性消费者的目标效用函数及约束条件为:

现值Hamilton函数为:

分别对三个控制变量C、m和(1-u)求偏导数,得到最优化的一阶条件:

再对三个状态变量K、L和E求偏导数,可得欧拉方程:

根据以上一阶条件和欧拉方程,可以解得消费者的最优消费路径为:

又在均衡状态下,经济增长率gY与消费增长率gC相等,所以有:

综合考虑式(14)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设定计量检验方程为:

式(15)中,lnYit代表i省第t年的GDP的自然对数值;lnKit代表i省第t年物质资本存量GDP的自然对数值;lnLit代表i省第t年劳动投入的对数值;lnRit代表i省第t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对数值;mit代表i省第t年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份额;εit表示方程的残差项。

五、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选用中国2003-2015年31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同时为分析区域因素的影响,将经济区位全国分东、中、西三个经济带②。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

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还有部分环境治理数据直接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的专题数据。对变量的处理说明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GDP):使用往年的CPI数据进行平减,并以此为据测算每一年的GDP自然对数值。

物质资本:根据张军等(2004)[29]的方法,以2002年为基期,估算历年的物质资本存量数据;采用通行的永续盘存法,即Kt=(1-δ)Kt-1+It,假设折旧率δ=9.6%,计算得到2003-2015年历年各省的物质资本存量。

劳动投入:选用各地区年底从业人数,并以此计算每一年的劳动投入的自然对数值,由于2015年各省年底从业人数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没有统计,本文采用移动平均法(前后两年平均)求得。

环境治理投资:即各地区历年的环境治理投资额,并使用往年的CPI数据进行平减,并以此计算每一年的环境治理投资的自然对数值。

污染治理投资份额:用各省份历年的环境治理投资总额除以各省份相应年份GDP。

(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运用多面板单位根检验对参数进行平稳性检验,包含截距和时间趋势,结果见表1所列。观察表1发现,在相应的显著性水平下,所有参数至少通过一种单位根检验,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这说明,本文选用的数据是平稳的,可以直接进行面板回归分析。

表1 参数的平稳性检验

(三)回归结果分析

使用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数据回归结果见表2所列。

表2 数据回归结果

从表2可知,四个计量模型的拟合优度均较高,F统计量也较为显著,方程整体回归效果较好。由于Hausman检验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故选用固定效应模型③,采用面板EGLS方法估计。

观察估计结果发现,四个方程都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估计结果均为正,且相差不大。具体来说:①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西部地区的物质资本贡献更大,国家应加大对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支持力度,提高资本积累,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②劳动投入的回归结果也为正,但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小于物质资本的贡献,并且中部地区的结果不显著,这可能由于中部地区的劳动就业结构不合理,存在一定的隐性失业造成的。③环境治理投资的估计结果显示,环境治理投资对经济增长也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中部的环境治理投资效果最大,西部次之,东部最小,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一些重型企业和化工企业均位于中西部地区,加之2000年以来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原因,使得中西部地区的环境破坏更为严重,但一旦政府对其投入资源进行治理,治理效果会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也意味着,如果考虑环境对消费者的效用的话,增加环境治理投资对于长期经济发展是有利的。④观察(1-m)的估计系数发现,随着环境治理投资份额的增加【即(1-m)减小】会对经济增长率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如果增加了治理污染的投入,那么就会减少用于生产的资源投入,造成经济产出就会下降。

六、结论

文章就环境治理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展开了理论与经验分析。理论分析表明,环境治理因素的引入能够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但并不一定会降低经济的增长速度,二者之间可以实现双赢;实证分析发现,增加环境治理投资额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但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政府在均衡经济增长的发展道路上,要不断加大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

以往,由于我们简单地认为可以“先污染后治

理”,各级政府主要关注了以GDP为工作目标的经济建设,而忽略了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一定程度上重复了发达国家的错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各阶段的不断出现的问题,集中爆发在中国短短30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经济增长而爆发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使中国经济增长因环境问题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政府正在通过放缓经济增长速度、调整产业结构、创新生产模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手段来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现状。中国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设计了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此,在长期持续增加生态文明建设投入的同时,短期内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项建设资金的配置,避免再出现以往那种顾此失彼、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决策行为。

注释:

①环境治理因素包括资金投入和劳动投入两部分,但我国关于环境治理的劳动投入状况还没有进行专门的统计,因此,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在实证分析中主要探讨的是环境治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②东部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份),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自治区、山西、河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湖南(9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唯乌尔自治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自治区(10个省份)。区域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参数的平稳性检验由于篇幅限制省略。

③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随机效应假定个体效应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而固定效应则无须这一假设,对本文的研究而言,后者显然更为合适,同时,根据Hausman检验的结果也表明应选用固定效应模型。

[1]陆旸.中国的绿色政策与就业:存在双重红利吗?[J].经济研究,2011(7):42-54.

[2]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11):5-11.

[3]匡远凤,彭代彦.中国环境生产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经济研究,2012(7):62-74.

[4]Hailu A,Veeman T.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Productivity Analysis of the Canadian Pulp and Paper Industry,1959-1994:An Input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0,40(3):251-274.

[5]Chung Y,Fare R,Grosskopf S.Productivity and Undesirable Outputs:A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7,51(3):229-240.

[6]Fare R,Grosskopf S,Pasurka C A.Accounting for Air Pollution Emissions in Measures of State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1,41(3):654-674.

[7]Kumar S.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Productivity Growth:A Global Analysis Using Malmquist-Luenberger Index[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6,56(2):280-293.

[8]涂正革.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J].经济研究,2008(2):93-105.

[9]吴军.环境约束下中国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1):17-27.

[10]赵华荃.遵循客观规律,推进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J].管理学刊,2014(4):31-40.

[11]Forster B A.Optimal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A Polluted Environment[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73,39(4):544-547.

[12]Lopez R.The Environment as a Factor of Production:The Effect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4,27(2):163-184.

[13]Selden T M,Song D.Neoelassieal Growth,the J Curve for Abatement,and the Inverted U Curve for Pollu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5,29(2):162-168.

[14]Mcconnell K E.Income and the Demand for Environmental Quality[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2(4):383-399.

[15]Andreoni J,Levinson A.The Simple Analytics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8,80(2):269-286.

[16]Egli H,Steger T.A Dynamic Model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Turning Point and Public Poliey[J].Environmental&Resource Economics,2007,36(1):15-34.

[17]Brock W A,Taylor M S.The Green Solow Model[R].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10557,2004.

[18]孙刚.污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J].世界经济文汇,2004(5):47-58.

[19]周肇光.提升长三角区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法制协调力——基于政府责任视角[J].管理学刊,2014(2):35-39.

[20]于渤,黎永亮,迟春洁.考虑能源耗竭、污染治理的经济持续增长内生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6(4):12-17.

[21]黄菁,陈霜华.环境污染治理与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的经验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1(1):142-152.

[22]陆旸,郭路.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和环境支出的S型曲线:一个新古典增长框架下的理论解释[J].世界经济,2008(12):82-92.

[23]杨劬.环境治理约束下经济增长的实现路径[J].社会科学家,2009(11):49-52.

[24]杨万平,张志浩,卢晓璐.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学刊,2015(5):37-45.

[25]卢方元,李奎.污染治理投资与工业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数据分析[J].系统工程,2007(9):85-90.

[26]苏婕.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投资的协整分析[J].教育统计,2009(3):51-54.

[27]王玉燕,申亮.影响我国环保投资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C]//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桂林: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2009:6139-6143.

[28]袁晓玲,杨万平,刘伯龙,等.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报告[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3):8-9.

[29]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35-44.

[责任编辑:张兵]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in China

ZHANG Yue-sheng1,2
(1.School of Management,Xinxiang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3,China;2.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

In this paper we make 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We add the capital and labor factors of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vestment to the economic growth model by extending the Solow model and analyze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on equilibrium path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ory. Then,according to the consumer utility maximization principle we establish the econometric model and mak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vestment and share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vestmen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while the increase of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vestment share of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is negative.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ay lower economic growth in the short term,but is good for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economic growth;Solow model;balanced growth;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062.2

A

1007-5097(2016)09-0150-07

2016-06-0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5JZD012);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52400410011)

张跃胜(1973-),男,河南延津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经济。

10.3969/j.issn.1007-5097.2016.09.022

猜你喜欢

稳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稳态运行特性研究
碳化硅复合包壳稳态应力与失效概率分析
电厂热力系统稳态仿真软件开发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