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转窑荷载设计分析

2016-12-07

广东建材 2016年11期
关键词:窑内回转窑托辊

燕 科

(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回转窑荷载设计分析

燕科

(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文章以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同型号、同规模的窑系统设计荷载取值却差别非常大的情况为出发点,在SAP2000中建模研究分析了基础设计其荷载取值的一些规律。

回转窑基础;设计荷载;工况组合

1 引言

回转窑是水泥生产线中煅烧物料的主要设备。其基础设计取用的标准荷载一般包括:托轮传递的荷载标准值,包括垂直荷载标准值和水平荷载标准值;牙齿轮驱动时所传递的荷载标准值;电机、减速机及托轮座架的荷载标准值;基础自重及台阶上的回填土重荷载标准值;工作走道传递的荷载标准值等[1]。

由于工艺等原因,某些情况下,对于同等规模相同型号的窑系统会出现CDI的窑荷载与TDRI的窑荷载差别很大以及很多荷载不能解释清楚的局面,文章研究了窑基础设计计算荷载的取值变化,并确定最终计算取值。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GOE项目三四号生产线上回转窑子项,除窑体外,还包括三次风管荷载。

工程结构设备布置见图1。

图1 

3 建模分析

为准确分析基础所受荷载的大小及方向,结构设计需由工艺设备专业提供窑体几何参数,包括窑直径、厚度与总长度、窑支点间距、窑倾斜度;恒载数据,包括窑内耐火砖、浇注料厚度、密度、托辊及底座重量、轮带重量,大齿轮重量、小齿轮及底座重量、齿轮罩重量、主电机及底座重量、辅传及底座重量、挡轮及底座质量、轮带与托辊面摩擦系数、窑头、窑尾密封荷载、窑皮线荷载及分布范围;活载数据,包括窑内正常工况物料重量、窑内非正常工况物料重量、小齿轮与大齿轮传动力以及温度参数(包括窑体金属部分的最大温度和最小温度)等。

三次风管荷载需由设备提供风管金属部分直径、壁厚、内衬厚度、密度、金属部分最大温度、输入灰荷载、风荷载、温度荷载等。在窑基础计算中考虑地震作用,但风管的支座反力不计算地震力。

将靠近窑头的基础编号为1号墩,中部为2号墩,靠近窑尾基础为3号墩。1、2号墩无传动,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墩上只有托辊,荷载分布简单。3号墩有托辊、驱动、挡轮等,荷载分布相对复杂。其中,考虑到安装期间的安全,2、3号墩柱底考虑该处支架有一定高度,弹性较好,柱底转动要求不高,故设计为弹性钢板支座。

风管与结构之间考虑窑头支架高度较低、弹性差,对支架底部转动要求高,故沿风管轴线方向设计为理想铰支座,2、3号墩窑头均为摆动支座。

将真实窑体模型化后,窑截面通过截面设计器设计为钢管与耐火砖组合截面,托辊可视为与窑体成一定角度的双支座,因此窑系统是作为一个六支点简支体系分析的。见图2:

图2 窑系统模型

对于基础计算,通常对以下三种工况进行分析:

⑴窑体正常工作;

⑵窑体发生纵向变形,筒体在高温下引起轮带或筒体弯曲变形,使某一基础上产生一个托轮托空,则托轮传递荷载不均匀,相邻基础荷载增加;

⑶窑体或轮带发生较大变形时,致使一个托轮脱空,仅一个托轮受力,作用在基础上。

分析过程中,实际建模研究了以下4种荷载组合:

⑴正常工况,窑内物料取低值。

荷载取值:

窑支座反力×动力系数+走道荷载+底座荷载+地震或风+纵向摩擦力

⑵非正常工况,窑内物料取高值,托辊不脱空。

荷载取值:

窑支座反力×动力系数+走道荷载+底座荷载+地震或风+纵向摩擦力

⑶1号墩单边支承,窑内物料取高值。

荷载取值:

窑支座反力×动力系数+走道荷载+底座荷载+风+荷载

⑷2号墩单边支承,窑内物料取高值。

荷载取值:

窑支座反力×动力系数+走道荷载+底座荷载+风+荷载

查阅回转窑基础设计的相关资料时,若工程项目属于涉外项目,可能还要考虑停窑检修这一正常工况,即检修时,窑体被千斤顶顶起,脱离托辊,基础承受千斤顶传来的压力[2]。

4 结论

SAP2000的分析结果:

三个墩总竖向荷载与工艺总竖向荷载接近,但各个墩在不同工况下,其分析的反力与工艺提供的荷载参数差别较大,其中,分析得到的垂直于轴线的水平力在工艺中未提及,但这个力是实际存在的,对结构安全威胁较大,结构必须考虑。沿窑轴线方向的水平力在工艺上有所定义:

静摩擦力,正常工况下使用,且不算荷载系数;

动摩擦力,非正常工况使用,不算荷载系数。

这个力的取值,对于1、2号墩,可均取轮带与托辊间的压力乘以统一摩擦系数,方向指向窑尾,3号墩,可取等于1、2号墩窑轮带与托辊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指向窑头。可忽略窑倾斜对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系数由设备资料明确注明。

确定动力系数时,由于窑转动速度很低,其动力系数可取1.25。这个值应单独从荷载值列出,以便于审查。

对于窑内物料荷载,因其不确定性,应有明确的计算规则,确保使用最大物料荷载。●

[1]谭齐.回转窑基础设计计算方法及构造[J].特种结构, 2007,24(3):93-95.

[2]张媛媛,张立,胡颖.中外回转窑基础设计计算方法[J].建材世界,2013,34(4):120-123.

猜你喜欢

窑内回转窑托辊
回转窑结构分析
回转窑密封装置的优化改进
水泥回转窑处理废弃物的分析
皮带机托辊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
基于ANSYS回转窑强度分析
42CrMo托辊裂纹的堆焊修复
WJD-0.75电动铲运机电缆托辊支架改进
提高回转窑球团矿抗压强度的实践
对电厂输煤皮带机托辊节能降耗的探讨
分析辊道窑结构对陶瓷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