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工作室建设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6-12-07周丽琴张海燕
周丽琴 张海燕
【摘 要】本文提出建立创新工作室,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训练、技能竞赛、科研创作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及社会竞争能力,为学生就业及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学生 创新工作室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182-03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对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培养大批具有职业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亦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任务。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创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过程中,为进一步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校园创新氛围,创建了创新工作室。本文将结合本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阐述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的建设内容及基于创新工作室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一、创新工作室的建设
(一)创新工作室的定位
1.实践爱好者的学习乐园与交流平台
高等职业院校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实践。创新工作室为实践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学生在实践中交流、分享,在实践中创新;通过创新,在实践中应用,实践与创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2.创新教育的辅助支撑与实践基地
创新工作室是一个开放型、实践型的教学平台,它将教学与作品创作、课题研究、技能竞赛、企业实践等紧密结合。创新工作室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社会需求等选择不同的小组,与其他成员共同分析研究、制定方案、实践创作,并学着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3.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基地
创新工作室承担了许多由系部、学院、省市、国家举办的各类科技、技能竞赛的组织、培训、作品孵化、竞赛答辩等工作,鼓励成员积极参与竞赛的各个阶段,通过对竞赛的准备、组织、制作、培育、总结等完成实践创新活动。创新工作室鼓励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教改科研活动,由指导教师发布科研任务,学生则通过接收任务、完成任务、提交任务成果获得科研积分。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实践;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室,实现产学结合。
(二)创新工作室的组织结构
创新工作室下设办公室一间,由常务主任负责整个工作室的统筹管理、项目准入、经费审核等。常务主任从专任教师、辅导员中考核选拔。办公室聘用若干名企业专家担任工作室的名誉主任,负责提供生产一线的技术咨询及技术指导。
创新工作室设理事会、财务中心、技术中心。理事会由优秀学生担任理事长,理事会下设秘书处、活动处、外联部、宣传部,与学院各学生团队、班级直接对接,负责创新工作室的日常管理、运行及各种实践活动的组织。财务中心负责对各项经费收支、器材使用、财物存储实行科学的审批与管理。工作室以项目化运作,设立技术中心,与教师专业教学团队对接,负责组织定期培训、技术交流、技能竞赛、创新实践等。根据学院现有资源及专业特色,技术中心下设若干研究团队,开展各项科学研究与创新活动。创新工作室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工作室组织结构图
(三)创新工作室的运行机制
1.政策支持
为保证创新工作室的顺利运行,教学系部、科研处等行政部门给予了相关政策及一定的经费支持。如教学系部支持专业教师担任创新工作室的指导教师,定期开展培训、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创作,并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奖励;由系部介绍相关企业专家担任创新工作室的名誉主任,指导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参加创新活动获得的科研分,可以和相应的课程对接,通过教师评估后可以获得相应的课程学分。科研处则对学生开展各项创新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2.创建团队
从指导教师的团队组成来看,每个团队主要由专业教师、辅导员以及企业专家三方面的人员组成。指导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具备丰富的专业技能、具有奉献和创新精神。从学生的团队组成来看,每个团队包括大一、大二以及大三各年级的专业学生,由老带新,学生应热爱学习、肯吃苦、爱钻研、富有责任心。通过创建团队,把指导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开展科研创作、孵化技能竞赛项目、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等,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提升其专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3.健全制度
创新工作室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各项规章制度。创新工作室自建立起,就出台了《创新工作室日常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物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管理制度,由理事会切实执行,从而保证创新工作室的正常运转。
4.运行实施
创新工作室常务主任对项目(如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校企合作项目、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进行审核,经审核批准后,纳入创新工作室研究、学习、实践范围。然后,由理事会、技术中心根据创新工作室的发展现状及需求,制定合理的学习培训、内部交流、项目实践、技能竞赛、宣传展示等活动计划,并且根据活动计划,落实执行,形成一个有效的运行实施机制。
5.考核评价
根据创新工作室的《考核奖惩制度》,由指导教师队伍构成考核评估小组,依据考核评价标准,对学生团队及成员进行定期考核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优秀学生进行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奖励,表现不好的学生则加以调整。
二、基于创新工作室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与实践
(一)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学生是创新实践活动的主体。90后的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应该对他们进行正向引导和给予必要的支持,唤起学生在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中的主体意识,激发其主观上要求提升的积极性。对刚进入创新工作室的成员,正确的宣传和引导至关重要,主要包括:做好宣传工作,向新成员展示近几年的创新成果;带领新成员参观创新工作室,并向其展示实物成果,使学生对创新研究的环境有初步的认识;在创新工作室开展座谈会,邀请已毕业的老成员、著名校友谈谈他们的创新实践活动经验与教训,通过这种面对面交流、讨论,缓解新成员的压力,激发他们参与创新实践的兴趣;为新成员分配专业指导教师,通过定期的专业培训,使他们意识到参与创新实践的益处,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活动的意识。
(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课程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将直接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一方面,通过对企业进行人才需求的调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炼职业岗位中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具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必须的知识储备及实践基础能力。另一方面,将学生技能竞赛的成果提炼出来,将知识融入到现有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活动成果是其主动探索、调研、讨论、学习后的结果,因此,可以将这种有效的过程学习方法融入课程,并对学生创新活动的成果进行提炼,转化为相关课程的提升项目,作为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必须完成的项目任务,使低年级学生藉此做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不断延续创新活动。
(三)构建技能竞赛平台,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创新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活动。要使每一届学生都持续进行创新活动,就要按专业、按年级、按梯队进行人才的培养,保证“一届带一届”,在创新实践中传授经验、积累成果。技能竞赛是一个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学生通过参加院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的各种技能竞赛,在竞赛的准备、组织、制作、培育、总结等活动中锻炼其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构建合理的技能竞赛体系,按照“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打造技能竞赛综合训练平台,使不同阶段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综合素质。
近几年,创新工作室积极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等赛事,学生通过参与赛事将培训、方案设计、项目实践等过程有机融为一体,综合地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在近几年的赛事中,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创新工作室取得了一些竞赛成果。据统计,近三年来,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在学生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各类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3项。通过在创新工作室的培训和实践,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增强了创新能力,提升了就业能力。
(四)推行三元导师制,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型人才培养离不开一支创新型、实践型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的创新团队中,指导教师由专业教师、辅导员以及企业专家共同承担。专业教师负责对创新团队进行专业知识的定期培训,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专业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科研教改课题,定期发布科研任务,指导学生完成科研实践。辅导员负责指导创新团队的氛围建设,培养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以及团队的凝聚力,营造友好、和谐的创新创业环境。企业专家可以是已毕业的著名校友,聘请他们开展演讲、座谈会,为学生在进行创新活动时树立明确的榜样;也可以是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聘请他们进入课堂,让学生体会到技术的应用以及实践的重要。推行专业教师、辅导员以及企业专家的三元导师制,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提供必要的帮扶和指导,支持学生自我创业
创新工作室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通过创新工作室的培训和锻炼,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自学能力、合作式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而且可以通过在研项目和取得的成果为日后的创业就业提供帮助和指导。创新工作室支持学生自我创业,只要创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创新工作室都会给予创业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并随时能够帮忙解决技术难题。我院2011级、2012级的三名学生在创新工作室的支持下,成立了南宁金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主要发展方向为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发、自动化设备的创新改造、农用小型机器人的创新设计,致力于发展现代化、小型化、智能化机器人的应用。
实践证明,通过创新工作室的建立,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意识在逐步增强,参与实践性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也在进一步加强。但是,许多内容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我们将进一步对创新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和实践,从而向全校推广创新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彦泽,朱江.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培训和鼓励机制研究[J].才智,2015(32)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3JGA380)
【作者简介】周丽琴(1984— ),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高职教育改革;张海燕(1964— ),女,广西南宁人,硕士,教授,研究领域:生产过程自动控制。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