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
2016-12-07邓洪卫
□邓洪卫
欢喜
□邓洪卫
厂里还有个勤杂工,小吴,四十一二岁。个矮,肤黑。长相不难看,有点土。见人三分笑,那种朴实的笑。没有讨好的意思,只是表达一种敬意。
小吴年轻,办事利落,所以她负责的是领导这个楼层。每天早上七点过来,烧开水,一个领导办公室灌两瓶。每个办公室开窗通风,桌椅擦一遍,地拖一遍,纸篓倒空了,烟灰缸洗净了。所有的活干完,要近一个小时。八点来钟,领导陆陆续续上得楼来,走进办公室,窗明几净,神清气爽。
小吴干完这些活,不能乱跑,还要等着做别的事。比如,收拾收拾会议室,分发分发报纸,或者临时安排的杂活儿。
小吴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一个勤杂工哪有办公室?没事时,她便到门卫那儿坐坐,等活。更多的时候,则到小车班那玩玩。
小车班,就是驾驶员的办公室。厂里有五个驾驶员,都在一个办公室。平时不能走远,在办公室坐坐,或到楼下找个地儿打牌。领导派到自己了,一个电话,赶紧跑过来,出车。
小吴到小车班来,驾驶员都会拿她开玩笑,说小吴越来越好看了,是不是老朱来了啊,晚上滋润的啊。如果老朱不在,要不要帮忙啊。老朱就是小吴的丈夫,在乡下一个学校看门,平时很少到这里来。小吴开始不太习惯,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有时还顺着他们说两句。
小车班里有个小贾,白白净净,斯斯文文。不像个司机,倒像个文化人。他说话慢声细语,显得很小巧。不像别的司机,油嘴滑舌,没几句真话。他有时也开点小玩笑,但从不跟小吴说荤话。他看着小吴,总是笑眯眯的,很浅,很真诚。别人拿小吴开玩笑的时候,小贾也浅浅地笑。驾驶员们都说,他跟大姑娘似的,笑不恼人。
但是,有一次,小贾居然对小吴说:“你知道不,我欢喜你呢。”
我们这里,喜欢,不叫喜欢,叫欢喜。
小贾跟小吴说这话的时候,是在车上。车上,只有他们两个人。
那次,小贾奉领导之命,把一个客人送省城去。小吴也想跟去。因为她的儿子在省城念大学。正好是周末,她想去看看。
她悄悄跟小贾一说。小贾说:“好吧,反正车空着呢。”
小吴说:“客人会不高兴不?”
小贾说:“不会的,他坐他的位置,你坐你的位置。”
小吴就坐上了小贾的车。
客人是个胖子,坐在副驾驶位置上。那时很多人愿意坐在副驾驶位置上,视野开阔。
客人的脖子粗,但他注意到后座上坐着个人。他扭头往后看了看,说:“哎,还有个女士呀。”
小贾说:“是的,是我老婆,今天周末,正好到省城去办点事。”
客人说:“噢,你老婆蛮好看的嘛。”
小贾说:“还行还行。”
小贾这么说的时候,小吴在后面暗笑了一下:这小贾,也真会开玩笑,什么时候,我成你老婆了?
一路上,也没说什么。把客人送到家,小贾又把小吴送到她儿子的大学,已经是中午了。小贾说:“你去把你儿子叫出来,我们一起在外面吃个饭吧。”
小吴就把儿子叫出来,到外面小饭馆吃饭。吃完饭,小贾抢着把账结了。
小吴说:“哪能让你结账呢,都这么麻烦你了。”
小贾说:“没事,我可以报销的。”
吃过饭,儿子回学校了。上了车,小贾问:“明天是周末,要不在这玩玩,来趟省城不容易。”
小吴坐在副驾驶位置上,说:“不了,还是回去吧,省城东西挺贵的,吃饭住宿都挺贵的。”
小贾说:“没事,我能报销。”
小吴说:“报销也不了,报销要看领导脸色的。”
小贾似笑非笑地说:“我欢喜你呢。”
小吴一愣,随即也说话了,说:“瞧你这嘴,也跟他们学上了,还跟人家说,我是你老婆呢。”
小贾哈哈笑了,说:“不是让客人不见外嘛!”
两个人一路说着话。小贾开得很慢,本来四个小时的车程,开了足有六个小时,到家时,天已经黑了。小贾说:“这么晚了,找个地方吃个饭吧。”
小吴说:“行,但说好了,这次我请你。”
小贾说:“哪能让你请呢?我能报销的。”
小吴说:“报销也不能让你请。”
小贾说:“那就算了,不能让你破费,我买点猪头肉,回去喝二两。”
小吴说:“那就到我家吧,我再做两个菜。”
小贾说:“好。”
切了一斤猪头肉,买了半斤烧酒,就进了小吴租的房子。小吴烧了两个菜,小贾就喝上了。
小贾说:“你也喝点。”
小吴说:“不喝,我从不喝酒。”
这酒喝得慢,喝了有两个小时。小贾的脸慢慢泛了红,他盯着小吴的眼睛说:“你知道不,我真的欢喜你呢。”
小吴笑了,说:“别再嚼舌头了,天不早了,快点回去吧。”
小贾说:“不留我住住啊。”
小吴脸红了,说:“住啥呀,快回去吧。”
小贾冲小吴憨憨地笑,摇晃着走了。
看着小贾消失在夜幕里,小吴倚着门框发了好一阵子呆。
那以后,小贾跟没事人一样,还是开自己的车,看到小吴,仍然是浅浅地笑。别人跟小吴开玩笑的时候,他也浅浅地笑。
两个月后,小贾要回家了。他的家在无锡。他在无锡找了一份工作,比这儿工资要高。临走的时候,小车班的人要给小贾送行,约晚上下饭馆。约的时候,小吴也在小车班,小吴以为他们会让她一起去。但谁也没有说,客气都没客气。
小吴回到家,想,小贾会不会约她告个别呢?
没有。
小贾走了,没有一点消息。
小吴想,那天他说欢喜我,是真话吗?
小吴再也不去小车班了。
(原载《时代文学》2016年第5期 山东李青风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