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的生与死

2016-12-06方陵生

科学24小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平均寿命逝者备份

方陵生

纵观历史,人类平均寿命随着社会文明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一直在逐步提高。公元前,人类平均寿命只有18岁;古罗马时代,人类平均寿命延长到了22岁;19世纪时,即资本主义兴盛时期,人类平均寿命达到了41岁。在此后的两个世纪里,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人类平均寿命几乎翻了一倍。如今,人均寿命已达72岁,而且活过百岁也不再是难以企及的奢望。

但是,对死亡的恐惧和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依旧是人类的本能。从秦始皇昭告四方,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开始,许多人都在寻找着长生不老的秘方。时至今日,仍未有人成功,即便现代医疗技术和现代养生理念大幅度提高了人类的寿命,但长生不老仍是水中之月。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有没有可能让人类实现另一种形式的不朽,即数字形式的“长生不死”呢?

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出现。以数字技术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曾经在科幻小说中描述的“自我意识复制”也许已经离我们不远了。如果我们能够将人类意识移植到机器上,那么“备份大脑”也许可以为我们创建数字时代的不朽人生。我们的“记忆”在一生中会不断散失,直到死亡来临之时彻底湮没,但通过“备份大脑”,我们原本应该渐渐淡去并最终消失的记忆却还能继续存留在网络世界上。

还有那些“活跃”在社交平台上的“虽死犹生”的逝者,他们在网络上的“数字化生存”,是否也意味着人类可以在网络世界里达成某种意义上的“永生”呢?当然,这种“数字化人生”同样也在改变着生者与死者的关系——网络让逝者在离开这个世界后,还能以“数字灵魂”的形式继续存在于网络上,生者与死者之间不再阴阳相隔、生死殊途。

逝者的后人,不仅可以在网络上浏览先辈留下的图片、视频和文章,更直观地了解从未谋面的曾祖父和曾祖母,甚至还可以与“他们”谈天说地。

在模糊了生死界限的网络上,死亡也许不再那么让人恐惧,失去亲人的悲伤也不再让人那么难以接受。逝者将以另类方式继续“存活”在网络上,生者纪念和祭奠逝者的观念和方式也会悄然发生变化。

现代科技和如今的网络世界正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改变着我们对生与死的认知。只要将人生的外延扩大,就有可能出现另一种“人生”形态,也许我们就会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永生。

猜你喜欢

平均寿命逝者备份
利用云备份微信聊天记录
纪念
如何只备份有用数据而不备份垃圾数据
全方位备份,就用Acronis True Image
Windows10应用信息备份与恢复
墙壁
笑着说再见
最大坟场
神回复
2050年,富国人均寿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