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类学的视角看儿童时空观的培养
2016-12-06陈金花
陈金花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儿童的时空已经不是原初的那种儿童本位的时空,而是脱离了儿童自身的一种技术化和数字化的时空。对教育而言,如何正确地处理儿童与时空的关系成了当前一项紧迫又重要的任务。时空与人共存,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为以人类学的视角来剖析儿童的时空观提供了牢固的理论基础。基于博尔诺夫关于人类学意义上对时间中的希望和空间下的居住的教化功能的分析,从中探寻对培养儿童时空观的启示。
关键词:人类学 儿童时空观 时间中的希望 空间下的居住
一、时空观的人类学意蕴
如今的社会是以物质化、技术化和信息化为主导的社会,生活在这样时空环境下的儿童表现得越来越迷茫、无助,因此培养正确的时空观对儿童合理地利用时间、空间以及认识自我与处理与外部的关系等成长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人类学意义上的时空观,给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儿童时空观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一)人类学对时间的解读及其教育意蕴
博尔诺夫提到“在考察时间的问题上,我们也不能从钟表所测定的客观时间出发,而是要从人在生活中具体地度过时间的方式出发……具体经历的时间不同于钟表所测定的时间,它随着生活着的人的精神状况的不同而不同”。人类学意义上的时间不是指钟表测定的精准时间,而是具有特殊的内部结构的人的时间,具有人生活气息的时间。时间的内部结构是人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形成的,不是因为时间而去做事,而是为了做事而去定义时间。时间除了具有客观的向度外,还具有其主观的向度,这就意味着时间会随着人的精神态度的改变而改变。
为此,人类学对时间的解读对教育提出了一个有重要意义的任务,要求儿童正确地处理与时间的关系。不能停留在时间要求的后面,也不要不耐烦地想赶到时间要求的前面去。儿童必须得保持与时间进程的协调一致,要正确地利用时间,也要愉快地消度时间。在这里比喻成如影随形的关系。当时间改变,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也会改变;或是当儿童的精神状况不同,儿童生活世界的时间也不同。两者之间是互动的,说不上是时间主导儿童还是儿童主导时间。
(二)人类学对空间的解读及其教育意蕴
博尔诺夫认为“如果我们现在要探寻人类学意义上的空间,那么就不能从数学家的抽象、同质的空间出发,而是必须观察人所能感受到的具体的空间,人类实际生活在其中的空间”。空间是有人存在的空间,是人实实在在可感受到的空间,带有主观的定向和人的温度。为此,人类学对空间的解读要求在空间中理解空间,并对空间保持一种现象学的直观,对教育提出了一个有重要意义的任务,要求正确地处理儿童与空间的关系。儿童与空间是放射型的关系,即儿童以自我为基点,慢慢地向四周扩大到无限的空间。儿童对空间的定位不像我们成人那么抽象,他们只能依仗所感受得到的具体空间来定位。而对于儿童来说,昀具体、昀熟悉的空间莫过于自己住所了,通过住所随着时间的转移慢慢向周围扩散开来,来达到了解更广阔的空间的目的。教育——人类学意义上的任务是,重新培养儿童的空间安全感,特别是在早期童年时代更应如此,让他们处于被保护的范围中生活。儿童起初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害怕,非常需要安全感,而住所这个空间就给了他们空间上的安全感。
二、人类学的时空观对培养儿童时空观的启示
在人类学的视角下,人与时间、空间是统一的。要把在空间内的居住和在时间中的希望,作为人生的两条互为补充的基本定则,必须同属于一个整体。人是在时间中理解时间 ,在空间中理解空间的。在培养儿童时空观的教育问题上,博尔诺夫的人类学时空观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一)创设让儿童忘却时空的愉快的教育氛围。
要想培养儿童正确的时空观,教育首先就要努力创设让其忘却时空的愉快的氛围。未成熟的儿童不同于成人,他们受情绪的影响更大。愉快的教育氛围是儿童打开时空之门的钥匙,可以催生内部的心境,在认识时空的问题上保持奋发向上的姿态。创设愉快的教育氛围可以从做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的儿童是快乐的,而玩得快乐可以让儿童忘记了时间,忘记空间。他们的时间不再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硬塞给他们的时间,他们的空间不再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而是带有儿童自身色彩的、有个性的时空,他们的时空多了热度的自由,少了冷冰冰的精准。儿童在忘记时空的愉快的心境下,得到了对学习乃至对自己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每一个人都拥有较长的儿童期,为接受教育、发展智慧提供了大好的时机,卢梭早就提醒到“要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就必须懂得: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正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
(二)培养儿童在空间内居住的能力,训练儿童养成爱收拾整理的日常生活习惯。
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提到“这种收拾整理属于人在处理与空间关系中昀基本的能力,从青少年起就得操练。儿童在与其狭小的空间环境的关系中发展的品质超越空间关系进而对创造和获得一个井井有条的环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特别是在早期的童年时代,培养儿童对房子的安全感显得尤为得重要。在儿童甚至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带他认识房间的布置,有需要还可以定期地更换空间的布置风格。当然在平时要教授儿童一些归纳分类的知识,还要强调儿童在生活中对这些知识的运用,比如让儿童收拾整理自己房间或是班级教室的作业,然后再来讨论收拾整理的理由。教育者和儿童一起布置他们的教室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融入他们热爱教室的情感,也可以彰显出各个班级的个性。不过做到了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儿童通过感知空间散发的某种舒适的气氛,身心感到真正的愉快。
(三)注重儿童个体的时空经验,允许儿童差异时空观的存在。
儿童都有其自身的时空秩序,教育应该遵循这种秩序,不能总以成人标准化的时间和抽象化的空间来要求他们。蒙台梭利就发现“孩子从一岁开始,特别是在两岁的时候就有一种倾向,希望看到的东西都摆在他熟悉的位置上”,因此在培养儿童时空观的时候,教育者要遵循他们内心的那种时空秩序,昀好不得强行干扰或是打扰。在布置儿童的房间时,昀好是以儿童的喜好和习惯来摆放,以儿童心中的时间来衡量时间。教育只有遵循儿童的时空秩序,才能够让儿童得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它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了真正的快乐。”尊重儿童心中的时间观和空间感,平时多以儿童的角度来观看时空。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则小故事:一个小孩子每次都不愿与妈妈一起去超市 ,妈妈一直都很奇怪,后来当她一次在超市蹲下来找东西的时候 ,她才发现 ,对于那么矮小的孩子 ,她看到的 ,只有来来往往的人们的腿 ,她不可能看到琳琅满目的物品。我们的教育者都要像这位妈妈学习,在跟儿童的交往中,多以他们的时空角度来开展教育。
(四)培养儿童的时空观,应注重时空知识的直观性、实用性。
教育者给儿童讲解时空知识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这种知识对他们的有用性,尽量以直观的方式来让其体验这种知识的好处。纯理论的时空知识不大适合于孩子的,他们很难理解这种知识的内涵,更谈不上理解在知识其中的观念的习得了。学校教育的时空制度原本就抽象,易于混乱学生的时空观念,因此针对儿童时空观制度化和技术化的现状,教育应关注时空知识的直观性和使用性。在教授有关时空知识的过程中,将时空知识具体化,让儿童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知识的有用性和实效性。但在时空知识的传递上,昀有效的方法则是通过树立具体的榜样来达到。教育者以身作则地将时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处理好与时空保持正确关系。儿童还是尚未成熟的特殊群体,在处理时间的关系上需要有榜样来引导。时间可以说是个比较抽象化的概念,不能简单地用看得到的钟表来测定,而是需要榜样通过具体地处理人与时间的关系时来感染儿童,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影响。
(五)呵护儿童的“明天性”,对将来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充满期待。
“即使儿童很少对明天的活动有所安排,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只在现在中成长,但如果没有外界的压力,他们在生活中却已具有了愉快地面向未来的感觉。我用“明天性”这个概念来称这种感觉。儿童对生活中所有新事物的急切期望都渊源于这种‘明天性的心境。”教育在培养儿童时空观的时候,就要抓住儿童的“明天性”,使其在时间的延伸和空间的拓展方面做出努力。教育要借助儿童的明天性,使其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况,并为实现心中的希望而努力,并为此不断创造新的安全空间。当儿童面临新的空间更换的时候,教育就要创设新的安全空间,使儿童在其内心中建立一种新的“稳固性”。对于不同时间内的空间的较大更换,教育需要创设衔接的,来平衡儿童的空间安全感。改变他们时空的惯习,昀好让他们的心理不至于产生不适应冲突,尽力呵护他们的“明天性”来淡化现状的不适应性。如儿童面临从上幼儿园到小学的阶段、小学到中学的阶段等过渡阶段时,教育昀好创设一些衔接的安全空间,来帮忙度过他们内心的不适应期。
总之,时空观要围绕儿童的存在、生命和生活的维度来展开,以儿童自身为出发点来进行时空背景下的发展和生成,在立足现在的基点上,既要反思过去,又要心怀对未来的期待。在儿童的生活里,时间好比横轴,空间好比纵轴,而儿童自己就是横轴、纵轴交叉的一点,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更而自由活动。儿童也正是围绕这个点与世界发生关系,从这个点出发来观察世界、交涉世界、感受世界的。在每一个时间和空间交织的点上,儿童都应该从此点辐射开来,加深对内部的自我和外部的世界的认识。人类学意义上的时空观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消除制度化、技术化课堂教学时空观的弊端和危害,对重构有儿童色彩的时空观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让时空焕发出具有儿童个性和活力的教化意蕴。
参考文献:
[1]O.F.博尔诺夫著,李其龙译.教育人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社,1999,P90.P76
[2][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66.
[3]O.F.博尔诺夫著,李其龙译.教育人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社,1999:81.
[4]玛丽亚 .蒙台梭利.发现孩子[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1):10.
[5][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童年的秘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64.
[6]徐飞.共同遭遇:教育的高境界[J].教学与管理,2007,4.
[7]O.F.博尔诺夫著,李其龙译.教育人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社,1999:46.
[8]石健壮.时空的教学意蕴—一种人类学的视角[D].西南大学.2010,4.
[9]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 254.
[1o]张意.文化与符号权力——布尔迪尔的文化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学出版社,2005:178.
[11]李复新.当代教育人类学述评 [J].教育研究.1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