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金沙龙灯会综述

2016-12-06张荣冠贵州省金沙县文化馆

民族音乐 2016年4期
关键词:龙神主人家扎龙

■张荣冠(贵州省金沙县文化馆)

贵州金沙龙灯会综述

■张荣冠(贵州省金沙县文化馆)

“舞龙”又称“耍龙”“玩龙”等。金沙民间“舞龙”的历史大致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是汉族同胞从江西、湖广、四川等地陆续迁入后沿袭和传承下来的民俗性活动,是中华龙文化的延续和龙图腾崇拜的活态体现。

自古以来,“龙”是中华民族精神境界中吉祥的化身,人们为了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了龙的形象。早在商殷时代的铜器和骨刻上就有龙形图案;周代铜器上的龙纹已渐趋完整。到汉代,民间“耍龙灯”已相当普遍。唐宋时期已成为“社火”中较为常见的表演形式。自宋代以来的很多典籍对“耍龙”都有记载和描述,如:(宋)吴自牧《梦梁录》、(宋)夏竦《奉和御制上元观灯》、(宋)王明清《挥麈录馀话》《儒林外史》等。

古人认为,龙是瑞兽,龙的出现是祥瑞的征兆,会给人类带来福和喜,于是很多人做梦都想梦见龙,为了使梦寐以求的祥瑞之物在现实生活中活现,便构想出身姿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斑斓,线条刚柔相济之“龙”。过去由于在龙头和龙节里装有蜡烛(现在多用灯泡)照明,所以称“龙灯”。

人们认为通过接龙、舞龙,可以驱灾避邪,并祁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心想事成。同时也增添节日热闹欢乐的气氛。由于舞龙是由多人协作表演,并需具备一定的技艺,爱好舞龙的队员们常聚集在一起切磋,甚至多条龙汇集在一起表演竞技,于是形成了“龙灯会”。

因舞龙活动在金沙民间较为盛行,自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顺应民众的意愿,每年春节期间定于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在金沙城关广场集中亮龙,并举行舞龙比赛,展示舞龙风采。1984年,贵州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曾实况录播了金沙春节万人灯会舞龙盛况,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金沙群众观后拍手称赞,人心鼓舞。

金沙民间的舞龙活动大致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春节、元宵节以及重大节庆活动时舞龙,以此表达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并为节日增添热闹气氛。这时,龙扎得最为精美,大气壮观,通过舞龙者们的激情舞动,龙身翻飞,雄姿威猛,气吞山河,精彩纷呈,让人并为之振奋。

二、在天气干旱季节或遇虫灾的年份,民间常用稻草扎龙,俗称“草把龙”,通过挨家挨户地舞“草把龙”,以此驱除虫害或向龙神求雨。在为求雨而舞龙时,人们常向龙上泼水,泼得越多,表示雨来得越大,庄稼会长得更好。

三、在平时的娱乐场合中,一些人为了表达心中的喜悦,常信手拿来身边长形的竹竿、柴块、板凳等代做龙身,模拟各种动作玩龙。

金沙龙灯会经过历代的传承与演变,已形成了现在的既定程序:

(一)筹备扎龙

由于多年来在金沙民间已形成每年春节至元宵节都要开展舞龙活动这一习俗,各龙灯会每年冬腊月就要在会首的统领下开始筹备扎龙。首先是筹划备料,包括筹集资金。传统制作龙灯的材料主要包括:竹、木、纸、布、绸、铁丝、麻线(绳子)、糨糊、笔、墨、颜料等。现在已融入了很多现代新型材料。在材料备齐、有关准备工作都做好后,择一吉日开始扎龙。扎龙时,先扎好龙骨,然后包裹好龙皮,最后再做各种装饰,有的还要烫金。其工艺奇特考究,造型

美观生动。每条龙灯由龙头(灯)、龙身(节灯)、龙尾(灯)3部分组成,另外还有一个带把的宝(灯),或称为珠(灯),用于在玩龙时在前面逗龙(或称为引龙)。龙头上,龙眼、龙眉、龙角、龙鼻、龙须、龙牙栩栩如生,龙口大张,有的可以闭合、有的含珠、有的还能吐火;龙身由多节组成,节数一般为单数,多为9节、11节、13节,上面饰以鳞甲;龙尾用板做成,形似鱼尾,有所夸张,并加以装饰;“宝”可以旋转,带把,供逗龙引龙者手持舞动。根据龙的主体颜色,有“火龙、黄龙、青龙、白龙”等称谓。

(二)开光点像(也叫“画龙点睛”)

一般在正月十三日(也有提前择期)进行。队员们把扎好的龙送到龙洞或庙上,并带上敬酒、刀头(煮熟的块肉)、公鸡、鞭炮、香蜡纸钱等,请道士先生上表经文,做法事一通,道明时辰地点,恭请龙神到位。这时,鸣放鞭炮,再伴以热烈的锣鼓声,舞手们动手醒龙,接着尽情地大玩一通。最后,先生说吉利子几折,祝舞龙队员们吉祥如意,这一程序告一段落。

(三)亮龙

给龙开光点像后,各龙灯会要在大街小巷和主要路段游行,并选择地势宽阔、人多的地方舞龙,一些人家、商铺、企业看上哪条龙后便去与队首联系洽谈接龙的事,然后,各个队要按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一般在广场)汇集,举行舞龙比赛,展示舞龙风采。县四大班子领导曾在多届亮龙现场为每条龙披红挂彩,并颁发获得比赛名次的奖金和相关补助经费。亮龙完后,各个队把龙送到各自的地方放好。

(四)出龙

亮龙后的每一天,在舞龙前都要举行出龙仪式。这时,队首和队员们要在龙前焚香化纸,奠酒供饭,然后醒龙动身,往既定的地方走去。

(五)接龙

出龙后,一般要在大街小巷玩上一阵,然后再往预先约定要接龙的人家走去。每到一家,主人家都要在门前摆一方桌,桌上放一升斗,里面插香点烛,同时还摆放有烟酒和供饭等。龙一到,主人家鸣放鞭炮举行迎龙仪式。仪式完后,龙要进主家屋里绕上一圈,表示带进福喜,驱除灾厄。接着,便在门前院坝里玩龙,让主人家尽情欣赏,倍感喜庆祥和。

(六)辞龙

在玩龙的招式已基本玩完,主人家已看得够尽兴时,主人家便拿出礼品(或现金)辞谢龙神和酬谢舞龙队员们。这时,一些人家出于开玩笑,把礼品挂得很高,队员们要舞着龙人重人地叠上几层才能取得到,以此考验队员们的技艺。取到礼品后,主人家再次鸣凤鞭炮,队员们舞着龙又向别家走去,以此类推。

(七)化龙(又称“送龙”“罢龙”)

每年正月十五(即元宵节)晚上玩完龙后,要在凌晨即晚上12点前把龙送到河滩上,请道士先生做法事一通后焚化。这时,队首队员们都要焚香、点、烛、烧纸钱,送龙神回归东海。然后卸装,收拾行头锣鼓等。由于龙是吉祥的化身,化龙时,在场人都要争着撕下龙皮系在身上,或带回家给家人系上,表示有龙神保佑,便会平安健康、大吉大利。

“舞龙”是贯穿在以上各个程序中的主要环节,通过历代传承和衍进,招式很多,主要以“钻、滚、盘、穿、摆、摇、跃”等方式做很多变化,包括:滚龙抱柱、鱼跳龙门、二龙戏珠、爬梯望月、九宫八卦、二龙戏水、五龙戏水、太极盘旋、蛟龙漫游、龙头穿花、长蛇一字、首尾穿越、回龙倒向、龙摆尾、蛇蜕皮、盘龙抱彩、双龙对舞、二龙抢宝、双龙出水、蟠龙闹海、数龙盘绕等。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接龙的人家越来越多,特别是很多商铺和民营企业,他们以接龙的方式为各龙灯会捐资,使各龙灯会每年都能创收,一方面改善了舞龙队员们的待遇,一方面让他们更有信心磨炼舞龙技艺,并增添了配套的服装、道具等,特别是扎龙技艺越来越精湛,每条龙都扎得精美传神,舞动起来栩栩如生,在烟花爆竹、打铁板花和燃放烟火架的映衬下,喜庆祥和的节日活动更加缤纷多彩。

猜你喜欢

龙神主人家扎龙
勤快狗和懒惰猫
龙神Ⅱ360一体式水冷体验
好桶与破桶
带春回扎龙
鹤之灵
初秋游扎龙湿地有感
龙神湖的四季
七绝·游扎龙湿地(外一首)
日本怒龙“升天”祈雨300年
合作共赢,龙神助力中职大赛发展
——专访珠海市龙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苏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