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技术训练之上的学院教学体系已经陈旧
——何桂彦访谈
2016-12-06本刊
本刊
建立在技术训练之上的学院教学体系已经陈旧
——何桂彦访谈
本刊
《画刊》:你现在任教于四川美院美术学系,它的课程设置是怎么样的?
何桂彦(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
何桂彦: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仍然是中西美术史;艺术管理、艺术教育、艺术理论方面的课程也会有所涉猎;再有一些通识课程,比如中国文化史、西方美学史等。此外,还有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比如去美术馆、画廊、杂志社等实习,少部分的学生可以参与到具体的展览策划中。研究生的课程有必修课和学院规定的选修课,以学分制完成学位课程。研究生二年级会开设一些专题课,如“当代艺术思潮”、“展览史”、“女性艺术”等。
……………………
《画刊》:有没有什么增强美术学系的学生与其他创作类系科进行有效沟通的教学安排?
何桂彦:在本科阶段,学校设置了一些选修课,学生可以跨专业选课,比如去国油版雕、多媒体等选一些创作类的课程。对理论专业的学生来说,接受一些视觉和技法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需要对创作类系科的工作方法有所了解,这样他们回到美术史学习,再面对文本时,就会加深一些体验,也会对艺术家的创作和思维方式有更好的理解。
……………………
《画刊》:美术学系在招生的时候是根据怎样的标准选择的?其工作流程是什么?
何桂彦:过去,考生报考美术学系之前会提交一篇论文。如果论文合格,就可以发给准考证。今年,我们会进行一些改革,会进行专业考核,到时,学校招生办在招生时,需要考生通过美术鉴赏的考试。考试的范围限定在高中的水平,是一些基础的美术知识。考试的目的,不在于学生是否考高分,而在于考察学生是否对美术学这个专业感兴趣。过去很多学生报考,是因为艺术学院提前录取,分数相对低一些,容易考上,所以,增加美术鉴赏考试,是希望录取那些对美术学真正有兴趣的学生。
……………………
《画刊》:你认为美术学系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何桂彦: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有美术史专业知识,具备写作、研究、批评等实践能力的学生。
……………………
《画刊》:你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也是理论专业的,能否就美术学教学方面将川美的现状与其进行比较?
何桂彦:四川美院的美术学系是一个很年轻的系科,1998年才建系。在国内,像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有几代人的积累和学术上的积淀。四川美院的美术学系在历史底蕴上会薄弱很多,主要在传统中西美术史的研究上。尽管如此,川美美术学系也有自己的优势:因为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四川美院一直是当代艺术领域的一个重镇,有鲜明的特点,有自己的学术传统,在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中,为美术学系研究现当代艺术提供了很好的氛围。既然这个系科是年轻的,我们就不一定要去培养一批书斋式的、完全沉浸在古典学术研究领域的学者。比较起来,我们更愿意参与到这个时代中,跟当下的艺术创作、思潮、现场发生关系,去观察它们、研究它们,并提出新的认知,形成新的知识生产。在过去10多年里,我们在艺术批评、当代艺术理论研究领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一方面会加强传统美术史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会更加关注当代艺术的发展,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并且,希望在艺术管理与策划方面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画刊》:美术学系在美院的生态中,有时候是处于边缘地位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何桂彦:长期以来,确实存在一些学科方面的偏见,抑或是误解。在一部分人看来,美术学系培养的学生,就是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比如帮艺术家做展览,写一些吹捧性文章,做做文献、档案方面的工作。但实际上,这些人忽略了艺术理论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也是一种知识的生产。只不过,与艺术家的工作方式不同。艺术家的创造是以视觉体现为主,我们则侧重于文本写作和话语分析。从美术学院系科结构来讲,美术学系不仅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应起到引领学科前沿的作用。
……………………
《画刊》:你觉得这种偏见和误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何桂彦:在人们的观念中,美院是培养艺术家的地方。长期以来,美院会形成一种对技术和技巧的迷恋。而一种惯性的思维是,艺术家是天才式的,他们需要的是灵感,而不是理论。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学院化的理解。因为,今天的艺术创作早已超越了既有艺术本体的范畴与单一的形态边界,它可能是知识性生产,并具有跨学科、跨媒介的特征。也就是说,建立在技术训练之上所形成的学院教学体系已经陈旧,但由于惯性的思维与认知,所以,会认为理论是不重要的。
……………………
《画刊》:能否描述一下你认为的理想化的学院美术教育?
何桂彦:个人认为,理想化的学院美术教育应同时包含三个部分:对传统的、学院的学习,对当代的学习,和对美术史的学习。这里说的传统,包含了两个层面:一个是传统的文化艺术,比如中国画、书法等。另一个是传承下来的工艺与创作手法,因为很多领域都有一些源于传统的精髓需要不断继承下去;所谓的学院,指的是能将从古典到现代的语言与技术等艺术本体领域的知识学院化,也即是将过去的精华转化成核心的课程,而课程与课程之间,有内在的结构,有自身的谱系,能形成相对系统的知识;所谓的当代,就是加强对当代领域的创作与理论的学习。比如,在当下,学生需不需要做一些跨学科的尝试,需不需要多一些观念性的训练,这都是值得考虑的。最后,就是开设美术史方面的课程。不管是什么专业,必要的美术史和理论的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