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创科:专利创新使我们走在世界技术前沿
2016-12-06张君
文/张君
合力创科:专利创新使我们走在世界技术前沿
文/张君
金秋时节,安阳合力创科冶金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合力创科)自主研发的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盘螺生产技术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为首的专家组的高度认可,被评为国内首创,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我国在冷加工高强钢筋领域的一项空白。合力创科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民营企业,运用运用曾经落后的技术,何以走在行业技术世界领先的位置?
三年磨一剑专利引领创新之路
9月初,带着疑问,笔者来到位于安阳市高新创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合力创科公司,在办公室见到了儒雅沉稳的公司的董事长瞿文。宽大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技术资料和相关书籍。
冷轧带肋钢筋是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发展迅速的新型建筑钢材品种,由于该品种钢材的生产工艺落后,产品韧塑性偏低,加之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使其面临着需要优化工艺或是被淘汰出局的抉择局面。
提起公司的发展历程,瞿文侃侃而谈,“坚持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早在2008年,我们就依靠技术创新,成功研制出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直条生产新工艺、新产品,大幅度提高了钢材强度、韧性和塑性,成功研究出冷轧形变热处理技术,优化了冷轧带肋钢筋的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全国各地的订单纷沓而至。”
可惜好景不长,随后的几年,国内的钢铁行业陷入产能过剩、建筑行业市场低迷的情况里,如何实现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成为摆在合力创科面前的新课题。经过市场调研,合力创科发现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需要,高层房屋建筑越来越多,而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多采用盘卷钢筋在现场定尺剪切,减少余料,原来适用于农村市场的直条钢筋用量越来越少。
“要发展,就要适应新常态,按照用户的市场需求转型升级,生产新品种盘螺钢筋。新产品需要新工艺,新工艺需要新装备。合力创科又是一张白纸,要在这张白纸
上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唯有创新。”就这样,瞿文带着公司骨干人员开始研究公司的转型升级之路。
2010年隆冬时节,合力创科正式提出研制高速盘螺生产线的构想,2011年8月开始着手设计,仅制作、安装、反复试验,试车出材过程,就用了一年半时间。从2013年3月开始,公司技术人员又进行技术改造、优化、提升,2014年8月,高速盘螺生产线改造完成,历时三年,合力公司正式转型成功。
工艺和装备上的重大创新,使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试样检验结果标明,不仅9项试样力学性能指标全部达标,而且反映钢筋性能的3个最基本指标:屈服强度、强屈比和最大力均匀伸长率都明显超过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专利扶持为企业发展添动力
谈起知识产权对企业的帮助,瞿文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2011年,国家为解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允许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我们公司得知这一消息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递交了申请,没想到2012年2月,我们就与中信银行签订专利质押合同,将‘带钢除锈除鳞装置’、‘冷轧带肋钢筋高速轧机’两个专利进行了质押评估,向中信银行贷款1 000万元,化解了公司的资金瓶颈,促进了设备自主研发和升级换代,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截至目前,合力创科已经拥有59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42项,外观专利4项,已申报待授权专利20余项。2014年,合力创科被列入安阳市首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企业之一。合力创科还建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办公室,不定期邀请专家进行专利讲座,加强企业专利培训,让每个员工树立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制定了《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制度,对专利完成人予以奖励。
瞿文感慨地说:“合力创科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三个跨越,第一个是由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向产品设备的跨越;第二个是从生产产品、设备到推广应用的跨越;第三个跨越是从产品、设备的推广应用到产业化发展的跨越。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合力创科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武器,帮助我们实现了中小型企业走向世界领先的发展梦!”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走在行业领先地位的大企业,合力创科发展的历程可谓是历尽艰辛,在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的双重支持下,这些技术创新带来的科技成果,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必将转化为生产力,为用户服务,为市场服务,为城镇化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