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实验探讨
2016-12-06闫瑞振李立和常玉芝
闫瑞振,李立和,常玉芝
(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检验科,天津 301800)
·经验交流·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实验探讨
闫瑞振,李立和,常玉芝
(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检验科,天津 301800)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方法 分别对15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常规、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积分分析并比较化疗前、后酶活性变化。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大未染色细胞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6,P<0.05);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积分较化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3、64.2,P<0.05)。结论 恶性肿瘤化疗前、后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显著改变,因此,为达到最佳治疗与监测效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应注意中性粒细胞酶活性的改变。
肿瘤; 过氧化物酶; 碱性磷酸酶: 化疗; 大未染色细胞
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药物化疗时常进行白细胞(WBC)、血小板总数检测以便进行药物剂量和再化疗方案的调整,本院检验科通过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大未染色细胞检测判断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与监测效果表明其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经本院确诊的妇科卵巢癌患者156例,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每次治疗2 d为1个疗程,治疗7个疗程。根据肿瘤标志物判断疗效,治疗1周后进行血常规和血涂片染色积分检测。
1.2 仪器与试剂 奥林巴斯CX41光学显微镜、西门子ADVIA 212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等。碱性磷酸酶染色试剂盒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研所科技公司提供(批号:20140304),过氧化物酶染色试剂盒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研所科技公司提供(批号:20140110),血常规配套检测试剂由北京东南公司提供(批号:20140405)。
1.3 方法 分别于化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制成血涂片分别进行血常规分析和碱性磷酸酶积分、过氧化物酶积分。计数100个中性粒细胞分别以1+、2+、3+、4+的个数乘以加号数计算分值。
1.3.1 碱性磷酸酶积分 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在pH 9.4~9.6条件下水解磷酸萘酚AS-MX产生萘酚,后者被重氮盐捕获生产不溶性有色沉淀测定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并计算积分。
1.3.2 过氧化物酶积分 血细胞内过氧化酶分解为过氧化氢(H2O2),释出初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蓝色联苯胺,后者进一步变成棕黑色化合物,沉着于胞质内。
1.3.3 大未染色细胞 进行血常规测定,在过氧化物酶反应池中使细胞着色,应用流式细胞术原理,将细胞逐个通过激光检测,然后利用设置在高、低两个不同角度的信号感受器探测光线散射和吸收情况,经过分析计算得到相关血细胞特性(如细胞体积、内容物浓度及密度),计算染色与未染色细胞数。
2 结 果
2.1 化疗前、后中性粒细胞计数(LEU)、大未染色细胞计数(LUC)及LUC/LEU比较 化疗前、后L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6,P<0.05)。见表1。
表1 化疗前、后LEU、LUC及LUC/LEU比较(n=156)
*:t=32.16,P<0.05,与化疗前比较。
2.2 化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积分比较 化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3、64.2,P<0.05)。见表2。
表2 化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积分比较,分,n=156)
*:t=75.3,P<0.05,与化疗前比较;△:t=64.2,P<0.05,与化疗前比较。
3 讨 论
西门子ADVIA 212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检测快速、参数多、准确性高、自动化等特点,适合临床常规应用。LUC是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推出的一种全新参数,指在过氧化物酶染色中未被染色的细胞包括大淋巴细胞、浆细胞、各种原始和幼稚细胞,LUC%是LUC数与WBC总数之比,正常参考范围为0~4%,LUC增高超出正常参考范围主要是由幼稚细胞引起的[1-2]。
目前90%以上化疗药物对患者骨髓有抑制作用[3],患者因各种原因进行化疗后大多数出现WBC减少(表1),对于卵巢癌化疗方案应用最为广泛的为紫杉类联合铂类,因化疗对各种组织、器官的正常细胞群和肿瘤细胞群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当化疗剂量到达一定数量值虽然可使肿瘤细胞全部死亡,但该剂量往往已超过正常组织的耐受量,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次为胃肠道反应、脱发、局部刺激、过敏反应等[4]。放、化疗或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经常进行外周血血常规检查,以了解骨髓抑制情况,若WBC<2.0×109L-1、血小板小于2.0×1012L-1应暂停治疗并适当隔离,避免感染[5]。
从表1可见,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前中性粒细胞显著高于化疗后,而且化疗后大未染色细胞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6,P<0.05),LUC/LEU为(15.0±3.26)%,尽管化疗后WBC数目减少,大未染色细胞仍显著增高,说明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从表2可见,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积分较化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3、64.2,P<0.05)。表明化疗后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因此,在应用西门子ADVIA 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分析时卵巢癌患者化疗后,由于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故大未染色细胞显著增高,大未染色细胞与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是一致的。
血常规测定中大未染色细胞不仅出现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卵巢癌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外周血中大未染细胞升高,因此,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除进行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数量检查外还应进行大未染色细胞、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检查,以达到决定是否继续化疗的监测效果。
[1]詹琦,俞萍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LUC与手工镜检计数幼稚细胞的对照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2,34(6):52-54.
[2]王昌富,邓明华,彭长华,等.血涂片复审原始/幼稚细胞的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1,3(1):23-26.
[3]郭一民,贺咏宁,龙生平.充髓填精方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2):2944-2945.
[4]于荣,侯建青.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对晚期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CD4+CD25+FOXP3+细胞的影响及意义[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2,35(4):248-251.
[5]张明珠,何广元,朱红.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前后白细胞参数变化的探讨[J].现代肿瘤医学,2005,13(3):334-335.
10.3969/j.issn.1673-4130.2016.02.062
B
1673-4130(2016)02-0274-02
20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