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星月梭》中佤族音乐元素与电子音乐技法的融合

2016-12-06

北方音乐 2016年21期
关键词:木鼓电子音乐佤族

钟 妮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浅析《星月梭》中佤族音乐元素与电子音乐技法的融合

钟 妮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黑珍珠》是作曲家刘健继《盘王之女》后所创作的又一部“新民族根源音乐”作品专辑,由台湾风潮唱片公司2000年出版发行,专辑由《黑珍珠》、《星月梭》等9首作品组成,它以我国云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佤族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充分运用其原汁原味的唱法及民族乐器,结合现代的电子音乐技法,勾画出了佤族人粗狂、淳朴而神秘的生活画面。文章以《星月梭》为分析对象,从民族旋律、调式调性等与电子音乐技法结合的角度出发,剖析作者利用民族音乐素材创作,为电子音乐本土化与民族音乐电子化之路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刘健;星月梭;民族元素;电子音乐

一、《星月梭》中的民族旋律与调式

专辑《黑珍珠》是用佤族的音乐旋律作为基础材料而创作的电子音乐,作品《星月梭》中人声演唱的佤族音乐旋律,如下图所示:

谱例1:

这段旋律的基本结构:骨干音为E、G、A、C、D,旋律音程中没有三度连续进行,徵调式,节奏形态较随意,变化较单一。佤族民间音乐比较古朴,旋律大多只用三至四个音,而三音列的形态是由纯四度及大二度构成的,即:5-1-2;6-2-3落音多为5、6。作品中谱例1的旋律共出现3次,谱例2旋律共出现11次,每次略有变奏,意味着这段旋律具有主题功能性。

作曲家在保留民族旋律的特征后并对旋律稍作修饰,十分巧妙地将民族旋律融合进了电子音乐风格的音乐当中,《星月梭》调式调性变化很小,降E徵调式——F徵调式,基本保持了民族调式的原始风貌。将民族旋律直接当作自然音响使用,或将素材提炼成动机再进行创作,这样既遵循了电子音乐取材自然的做法,又让电子音乐增加民族性。

二、《星月梭》中的民族乐器与民族声乐

众所周知,在丰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贡献功不可没,尤其少数民族的乐器种类繁多,音色各异,这些独特元素更受到作曲家的关注与青睐。在《星月梭》中使用电子音色以外,还用到了佤族乐器:得、木鼓、小三弦特色乐器。

得:是佤族特有乐器,以牛角或木材制成,呈牛角状,中空,内嵌铜质簧片。《星月梭》中2′18″时出现,声音由远到近再渐远,音响由弱到强再减弱,演奏悠扬的副旋律,佤族夜晚空灵婉转的魅力一展无余。

木鼓:是佤族的象征,既是乐器,也是“神器”,佤族人曾视木鼓为“通天神器”。《星月梭》中多次出现,从1′27″开始铺垫背景节奏并逐渐复杂,音响由弱到强,演奏风格充满激情,颇具动感,代表了各星球在黑色苏醒以及自然运行的力量。

小三弦:云南其他少数民族均可见类似形状的乐器,是用粗细不等的3根钢丝弦线栓系而成,弦尾振音口用蟒蛇皮蒙面。中2′18″时,小三弦与得演奏的副旋律同时出现。琴上的三根线,分别象征着木星、地球、月亮,被形象的比喻成一个家庭的不同成员。这三者运行会和的一天,是佤族的岁首日,表达了佤族人民渴望生活和睦美满、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

声乐与器乐最大的区别在于声乐有语意性的特点,因此,少数民族声乐在音乐创作中可以被当作一个特殊的音色来使用。作品《星月梭》中的唱词采用了佤族语言与普通话相结合的方法,并将佤族民族文化“江三木罗、篝火”(江三木罗:佤族人传说中的英雄,现为表达祝福的词语)加入到唱词中,让人们在聆听古老的歌谣词韵时,感受语言与旋律的结合,理解歌曲所表达的语境。

三、《星月梭》中的民族节奏层次布局

作品《星月梭》全曲为4/4,作曲家保持原民族节奏形态特征的理念,将佤族的节奏型风格基本保留下来。人声部分节奏型规整,和声织体节奏型简易,节奏背景民族小打,以木鼓为主,小三弦为辅,并用电子合成音乐将节奏短小的旋律音组做成LOOP来衬托,使之对各星球自然运行有无限想象,对佤族亦有无限想象。

四、《星月梭》中的结构与主题发展逻辑

《星月梭》结构分析:

引子 0″ -0′32″ 合成音色背景小打节奏,竹笛随后出现,奏出全曲骨干音3-2-6·A 主题一 0′32″-1′14″ 竹笛、木鼓、音效与电子合成音色(bE羽调)间奏 1′15″-1′26″ 女声合唱音色A1主题二 1′27″-2′05″ 竹笛、木鼓与电子合成音色(对主题一进行加花变奏)间奏 2′06″-2′17″ 女声合唱音色B 主题三 2′18″-4′00″民族乐器“得”作为主奏乐器,演奏悠扬的副旋律,木鼓、小三弦与电子合成音色全部出现;引出女声合唱,合唱音色由暗渐亮,非常贴切诠释语境(F徵调)间奏 4′01″-4′32″ 合成音色背景音乐小打节奏的loop贯穿全曲(对引子进行变奏)A2主题四 4′33″-5′15″ 竹笛、木鼓、音效与电子合成音色(bE羽调)间奏 5′16″-5′27″ 女声合唱音色B1主题五 5′27″-7′11″木鼓、小三弦与电子合成音色,由男声合唱2次主题音乐后引出男女声合唱,主题音乐重复出现6次,对其旋律进行强调,把全曲推向了最高潮,音色混合交织,代表各星球自然运转的强大力量(F徵调)

《星月梭》技法分析:

a.音响编辑技术。使用大量的音响编辑技术如:LOOP、粘贴等。作曲家通过竹笛、木鼓、小三弦、电子合成音色在音乐形态上的相似性,来揭示异物间的内在联系,使全曲各音色融为一体。

b.空间及声像方面。使用了较大的空间设置,因此音响显得空灵婉转;而反射声与混响声都比较高,符合作品题目的艺术定位。

c.曲牌连缀多主题并列结构。音乐结构的整体布局融入在中国传统音乐曲牌联缀结构中,并与音色布局的思维融合在一起,成为音色发展对比的结构原则。

猜你喜欢

木鼓电子音乐佤族
浅谈电子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体现与运用
现场电子音乐与单件乐器结合时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
云南沧源佤族木鼓音乐文化研究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如何提高电子音乐的艺术鉴赏价值
佤族狂野奔放的木鼓节
电子音乐视觉化分析的多元理论与视角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电影《阿佤山》中的佤族木鼓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