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态雕塑景观在风景旅游区的研究与应用

2016-12-06

长江丛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旅游区雕塑风景

张 鑫

浅谈生态雕塑景观在风景旅游区的研究与应用

张 鑫

进入21世纪,生态环境的持续破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留恋于钢筋混凝土之外,他们逐渐将旅游休闲当作是生活的常态选择,于是世界范围内各种风景旅游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同时,有这样的一批艺术家,他们不忍看到环境被肆意破坏,在实践中以现代的技术实现节能减排,以独特的艺术创作警醒世人,他们将生态雕塑这个概念带进了我们的生活,逐渐影响了我们的思想观念,以一种新的方式丰富了景观创作。

风景旅游区 生态雕塑 环境破坏 生态回归

旅游景区一词最早来源于国外,又叫 Tourist Attraction。约翰·斯沃布鲁克(John Swarbrook)在1995 年曾将它描述为“应当是个体独立的单位、一个特定的场所,或是一个交通便捷,具有在闲暇时吸引大批的游人来这里,做短时访问的,有明确限定范围不太大的区域[1]。

生态雕塑是伴随着生态美学概念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类注重表现生态环境的雕塑[2]。随着风景旅游事业的发展,生态雕塑以其独特的方式构筑了其与环境的深层次对话,其主要表现为:

以设计或创作生态雕塑作品以解决风景旅游区内环境生态系统面临的自然审美问题为目的的设计,如日本雕塑作品《翼》就是通过雕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反映环境中CO2污染的威胁,有机的把美术,科技和自然联系在一起[3]。

通过雕塑媒介来反映风景旅游区内生态环境问题的设计,如雕塑家Jason deCaires Taylor的代表作品,在墨西哥的海底雕塑作品中,通过使用酸碱度平衡的生态混凝土将这些赋予警示意义的作品群浇筑成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本身转换成实际的珊瑚礁,同时吸引海洋生物群落在此定居,为保持海洋生态多样性做出了一定的成就[4]。这种通过雕塑的设计,供世人旅游欣赏,又在侧面反映海洋污染,呼吁我们保护海洋的做法,值得我们去研究与学习。

20世纪七十年代末,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业才在我国正式建成。“生态意识”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将富有生命的“活物”作为雕塑的景观运用,不仅体现了传统中国艺术精神中“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更是顺应了当代普世的生态观念,同时作为艺术的独特创新点,达到既美化环境又警醒世人的目的。如何做到将风景旅游区内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与生态雕塑和谐共生,维持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

由于我国目前对于生态雕塑的研究与运用还处于开始阶段,在实际的风景旅游区景观中,传统雕塑依旧大行其道,但是从长远来看,艺术的生态化是不可回避的发展趋势,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由于其是一种多学科背景下的综合艺术,发展水平受材料与科学技术的限制较多,所以,如何将生态雕塑在风景旅游区景观中真正做到“物尽其用”确实还是需要我们去合理把握,用心创作的。通过对于上述材料的研究,也使我对于其应用策略有了以下三点认识:

(1)确保资源整合与技术材料的创新

正如之前所讲,生态雕塑的发展应当是多方因素共同决定的,首先,我们应当看到本土资源的优越性,通过运用原生态材料(如黏土,石材,木材,植物,沙土,冰雪)和古老的人工材料(陶瓷,纸张,天然纤维,废旧工业金属等)可以使得生态雕塑与风景旅游区景观之间更加相得益彰,增强其使用价值与魅力。

同时,我们也应当重视国外优秀文化和先进技术,通过新型节能材料的运用,拓宽雕塑创作的认知范围和实施手段,为生态雕塑的发展提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支持。它对于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降低能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污染,实现旅游景区环境低污染创造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生态环境。

(2)关注艺术表达与人文关怀

任何艺术品的服务对象首先是人,因此在设计创作中,应当充分考虑其尺度大小与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遵循艺术设计的一般性规律,使得空间组织与生态格局得以因地制宜[5],让生态雕塑在整个空间中发挥其美的功效。

生态雕塑的建设应当与周围的环境风格相协调统一,从材质到色彩,从形式到表达,维系风景旅游区的整体关系。雕塑家要注重人对于生态的知觉原理和其视觉心理。由于风景旅游区的特殊使用功能,我们应当通过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利用生态雕塑营造更适宜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环境,深入大众生活,调节公众心理,协调群众关系,引导观众文化审美,使得人们在风景旅游区得到来自于身心的彻底放松。

(3)注重地域文化与生态理念

地域文化是每个风景旅游区所特有的特征,是这个地区的品牌文化,它们与当地的地理特征,文化习俗相关。优秀的生态雕塑应当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入其中,展现该风景旅游区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

总之,在生态雕塑的创作时,只有坚持材料运用的生态观,反映积极向上的科学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样的雕塑才能既丰富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景观环境,又能使人心理健康积极向上。限于笔者的知识有限,希望在今后的实践学习中能对此做更多的补充与研究。

[1]魏向东.旅游概论[J].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广林茂.生态雕塑[J].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1~1

[3]孙亦男.生态雕塑形态与城市景观研究[J].环境艺术,2011:11.

[4]常凯杰.生态雕塑[J].互联网资源,2016:5~12.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张鑫(1992-),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专业。

猜你喜欢

旅游区雕塑风景
巨型雕塑
朱俊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兔”与“免”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