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辆车的旅行鄂尔多斯自驾之旅
2016-12-06摄影陈浩
[ 文 摄影:陈浩 ]
十辆车的旅行鄂尔多斯自驾之旅
[ 文 摄影:陈浩 ]
时隔一年重走鄂尔多斯,这里的草原沙漠仍然深深吸引着我,不过与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不再是单枪匹马而是整整一个车队。
我们一个车队十辆车看起来浩浩荡荡地,从北京一路开到鄂尔多斯。三辆观致5、两辆发现神行,一辆发现4和奔驰的GLS、GLE、GLC、GLA,可以说囊括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各种级别的SUV,也算给各种级别车型自驾鄂尔多斯趟了道,事实证明,在鄂尔多斯自驾即使是我们车队中最低级别的SUV也可以应付几乎所有的路况,除了没有跑到沙漠中冲沙子,绝大多数路况都是完全轻松应对,哪怕去阿尔寨石窟附近的草原中撒野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内蒙古通常给我们的印象都是草原辽阔的感觉,其实鄂尔多斯带给我们的可不仅仅是草原风情,从康巴什出发,一路向南,一个萨拉乌苏就把我们震住了。在鄂尔多斯草原南端有一条蜿蜒的河流,它起源于陕西省定边县,流经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后,东折又流入陕北境内,最后注入黄河的支流无定河,这条河流就是萨拉乌苏河。萨拉乌苏河在进入乌审旗河南乡之后,由于地面坡度缓和加之地层结构十分松散,很容易被冲刷,从而形成了形状各异的八大沟湾,包括清水沟湾,杨树沟湾、范家沟湾、杨四沟湾、米浪沟湾、三岔沟湾、滴哨沟湾以及大沟湾。沟湾内农舍良田,翠林映掩,牛羊觅食,鸡鸣狗叫,颇有世外桃源之感。萨拉乌苏河一路向西,寂静悠然而来,在巴图湾轻轻一拐,形成了两个连接的湖湾,这就是碧波荡漾的巴图湾水库。
萨拉乌苏旅游区以巴图湾水库、萨拉乌苏遗址为依托,以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为背景,利用山奇、水幽、沙美的自然景观和源远流长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形成具有资源独特、景色壮美、多元文化并存的北方旅游胜地。萨拉乌苏旅游区规划控制面积23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为1.3万亩,由萨拉乌苏遗址区和巴图湾景区组成,是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巴图湾景区库区长25公里,水源来源于沙漠泉水,达到了国家一类水标准,可以直接饮用。
萨拉乌苏遗址位于萨拉乌苏河上游,在距今7万~14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河套人就在这条河流一带繁衍生息。1922年,法国地质及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在萨拉乌苏河一带考察时,在当地牧民的带领下采集到了许多哺乳动物的化石和三件人类的股骨化石。1923年,桑志华和法国另外一位地质及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再次来到萨拉乌苏河流域进行科学考察,这一次共发现45种脊椎动物化石和大量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而且在采集到的鸵鸟蛋片中意外的发现了一枚门齿化石。经加拿大人类学家鉴定,这枚人类化石属于晚期智人,生活年代间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之间。这枚门齿化石被发现之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的轰动。鄂尔多斯和乌审旗政府为了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将它命名为鄂尔多斯人牙。后来在2006年的时候,经当时的巴彦淖尔市委书记的指示,按大区域命名为河套人。河套人遗址是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学领域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一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2006年在这里举行了萨拉乌苏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全世界4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在这里迄今已发现人类化石、石器化石38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种类多达45种。曾经有野马、野驴、披毛犀、羚羊、大角鹿、水牛、大象等动物在这里生活过,所以这里也是著名的萨拉乌苏动物群化石的集中产区,是人类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整个遗址区属于高原峡谷地形,峡谷水湾蜿蜒跌宕,河水清澈见底,河岸蜿蜒迂回,堪称“大漠江南”。在这里我们可以亲眼目睹亚洲最大的沙漠大峡谷,感受峡谷中的绿洲,亲临原始动物群栖息之地,观看沙漠大峡谷中的水帘洞,体验小桥、流水、人家般的世外桃源生活。2001年萨拉乌苏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萨拉乌苏出来,前往鄂托克旗,布龙湖和附近的峡谷带给我与草原风情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布龙湖全长16km,系拦河蓄水而成,省道乌银线穿坝而过并将湖区分为南部13km大湖面区(均可行驶快艇)和北部3km峡谷区。另有39℃温泉井一眼,日流量750吨,经地矿部门检验认定为优质矿泉水。湖水是靠都斯图河、温泉废水和降水补给,所以水位比较稳定。水质呈弱盐质,适合于鱼类生长和鸟类栖息,湖内生长着甲鱼、鲤鱼、白鲢鱼、鲫鱼、大银鱼等,春夏有棕头鸥、鸿雁、灰雁、鸬等30多种鸟类栖居。湖区内还有喇嘛坐禅洞、鸟岛、峡谷等旅游资源。不过布龙湖附近最有意思的还是两个大型温泉度假村。这两个度假村内不但有温泉还有影视基地的花海等惊喜。
鄂托克旗在白垩纪时期曾经拥有大量的植被覆盖,因此这里还蕴藏着一个巨大的文化宝藏那就是恐龙遗迹,而这里的地质博物馆绝对是值得一来的地方。锡林塔拉度假村是鄂托克旗的一处休闲度假场所,来这里本是来休闲放松一下的,但无意间发现的一本关于阿尔寨石窟的精美图书,让我们的下一站令人神往。
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兀然屹立一座高约80m、宽约300m、状似平台的红砂岩小山,即是苏默图阿尔寨山,沿山体周围凿有众多石窟。
阿尔寨石窟 ,在鄂托克旗公卡汉乡西南30km处,距乌兰镇有130km,它至今还是一个“谜”。在茫茫大漠草原怀抱之中的一块丘陵地上,耸立着一座孤零零的红砂岩石小山。该山东西长约400m,南北宽约200m,山高出周围地表面约40m。山虽小,但岩壁陡峭,在险峻的峭壁上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窟,是谓“百眼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由于风吹雨打自然风化侵蚀,岩石疏松,山崖坍塌,部分古窟已遭到破坏。目前,还能看到的石窟尚存49座,这些石窟不很规则地排列在岩壁上,以南壁为最多。石窟的排列可大致划分为上、中、下三层。在石壁的中上部,还有9座造形、大小不等的浮雕石塔点缀在大石窟之间。
阿尔寨山上原有寺庙建筑,至今仍有6处遗址;环山凿有65座石窟,坍塌或被风沙掩埋的有18座,目前较完整的尚有43座;山周围岩壁上刻有大小浮雕佛塔22座。阿尔寨石窟始凿于北魏中期,以西夏、蒙元时期最盛,明末佛寺毁于林丹汗西征鄂尔多斯之役。阿尔寨石窟目前仍有近千幅壁画得以保留。其中成吉思汗遗迹,喇嘛教文化艺术,以及回鹘蒙古文、梵文、藏文榜题等,均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可惜尚未为世人所知。
离开了阿尔寨石窟,我们便来到了响沙湾入住了2016世界十大令人期待酒店之一的莲花酒店,莲花酒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建造方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结构系统,只使用钢板固定流动的沙粒,而不使用任何混凝土或水泥。钢板和骨架结构都是预先制作好的,并且使用沙子作为地基的一部分,因此钢板结构能够像一艘船一样浮在沙漠之上。在该结构中沙子流动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定的,因此它将保持相对稳定。它的优点在于轻盈的同时能够快速组装,一片片犹如蝉翼的膜结构作为独立的遮阳体系,在夏天可以为酒店创造出绝佳的舒适环境。同时,墙面也是也是中空的,可以减少对地基的压力。此外,建筑师在内部装修设计中广泛使用了本地材料,力求让游客能够体验到更本地化的体验。例如,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师们已经成功使用沙漠中的沙子只做了一种墙壁涂料。
其实 “莲花”的造型,并非设计师刻意设计的结果。而是由于几何造型兼顾固沙、遮光、防风、收集雨水等作用。单纯从形态上来讲,融入了多次重复同一元素的“阵”的理念来增加建筑的力量感,即简单的几何造型复制累加,生成更大规模的几何造型。莲花这种形状从古至今就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里扎入了深深的根,而且在干燥、苍茫的沙漠里融入白色莲花这一亮点,更加相得益彰。其实莲花酒店仅仅是响沙湾整体规划的一部分,未来的期望是能够在沙漠中建成生态可持续、水电资源自给自足的封闭资源系统的沙漠建筑的话,也就向下一个阶梯“沙漠城市”迈进了一步。
最后关于来这里自驾游的建议,这里的旅游季节是6-10月,可玩的东西也多,比我们平时所熟知的丽江、九寨之类的有更为宽广的包容性,景色多样化足够我们玩爽,而且物价也并不贵。绝大多数地方都有很好的铺装道路,我们这十辆车在这里玩得很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