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秀华的身体书写

2016-12-06

长江丛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余秀华玫瑰书写

曹 婷

余秀华的身体书写

曹 婷

湖北钟祥横店村的农民女诗人余秀华的诗歌,近来在诗坛引起了广泛关注,她的诗歌主要以当下现实生活为关照,进行身体书写。她以对日常生活的关注来表达自己诗意的追求,力图在现实的琐碎繁杂中寻求突围。她不回避性对女性的重要性,认为性是连接肉欲和精神的桥梁。余秀华关注个人身体的情感和欲望,写“性”对于人的现实和精神意义。最后她的暴力书写,也是以身体在场的书写,没有血淋淋的场面,但是却饱含着诗人无法言说的伤痛。

身体 日常生活 性

身体是人最直观、最外在的特征,每个人都首先是身体的存在,而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们不仅有血肉之躯,还有情感、思想等超越生物属性的一面,随着人的文明程度的加深,人们不仅改造外部世界,也不断地改造人的身体,从而使身体成为一个包含着历史、社会、文化等诸多信息的存在。这个身体既被个体拥有,同时又受到社会意识的支配,身体既是人的自我理解的起点,又是人与社会、自然沟通交往的存在支点甚至价值支点。

身体也因此作为文学创作中不可忽略的元素,余秀华诗歌的身体书写主要表现在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对性话语的书写和对暴力的关注。

一、日常生活的关注

每个人,无论是高贵还是卑贱,无论是专心在精神世界中探索的知识精英还是为食物奔波的平民百姓,从出生伊始到生命的终结,都被日常生活包围着,人对日常生活的依赖,就如同对空气的依赖一样。以日常生活为本意的身体叙事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人的身体是灵肉合一的身体。

余秀华很注重从日常生活角度表现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河床》里的奶奶,将体内沉睡的螺丝和斑驳的木船一一指给“我”看。这里的“螺丝”和“木船”作为两个意象,隐喻着繁杂生活的艰辛。诗人并没有向我们透露奶奶的年龄,诗人只说她已经瘦骨嶙峋,身上的皮能拉很长。作为一个农村妇女,奶奶可以说是被生活榨干了脂肪,然而她已经习惯得近乎麻木了,所以连行走路线都忘记了。奶奶的一生,仿佛只是打了一个漩,然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就像一头驴子,牵引着沉重的石磨,然后自己老了,死去,而这正是奶奶一生的写照。奶奶是一个俗人,是广大农村妇女的代表,“螺丝”和“木船”象征着人们无法逃脱的日常的琐碎事务,而这些具体的、形而下的生活则严重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没有谁能够做到真正的超脱。所以诗人笔下的奶奶指给“我”看的风景才是她真正关心的,也就是生活本身的斑驳,而通过何种方式去生活,是诗意地栖居还是像一个只顾埋头觅食的动物,她已经不记得,或者说潜意识里这根本不重要。她真正关心和焦虑的是物质层面的问题,那么精神的自由度必然会受到影响。

二、“性”叙事的狂欢

“作为爱恨情仇各种情感的对象,身体既是我们自己,也可以说是他者。对于精神分析学来说,它是主要的自恋对象。而对于虔诚的禁欲主义者来说,它是阻碍精神圆满的危险的敌人。在多数情况下,身体在诸如此类各个极端之间处于一个摇摆不定的位置,它既是快乐的主题和对象,也是无法控制的痛苦的化身,对理性的反抗,以及终有一死的载体。”身体是肉欲与精神的纽带,余秀华关注个人身体的情感和欲望,写“性”对于人的现实和精神意义。

她的代表作《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是对性的直接呼唤。诗人开篇写道:“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性是什么?性是两具肉体碰撞时候的快感,也是催开花朵的神秘力量。在诗人笔下,性既是一种具体可感的,又是一种可以愉悦人心灵的形而上的,这是性给予诗人不同层面上的意义。而性在她的诗歌里以花的形态含蓄出现。余秀华对“花”怀着孩子气般的好奇,各种各样的花在她的诗歌中多次出现。在《我爱你》中:“茶叶轮换着喝:菊花,玫瑰,茉莉,柠檬/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所以我一次次按捺住内心的雪”这里出现了菊花,茉莉,玫瑰。又比如她的《面对面》:“你曾经控告我:说我半夜偷了你的玫瑰/把一匹马的贞洁放进了井里。哦,你说你坍塌的城墙/有我攀爬的痕迹”这里再次出现了玫瑰。

三、结语

余秀华诗歌的日常生活关注、性话语都是强调身体在场的写作,“身体”是个人在场的标志之一。一个诗人,如果没有对存在、对她所体验的生活的身体性参与,就是凌空蹈虚的,那么她的诗歌也会显得忸怩做作。余秀华作为一个身体患有疾病的人,身体的缺陷使得诗人的知觉神经比一般人更敏锐,对生活与世界的观察也更细微,口头交际的障碍使她的语言思维与书面表达更敏感。余秀华直面生活中的平庸与残酷,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对意义的追问,面对困境,她采取的是诗化的突围。

[1]余秀华.摇摇晃晃的人间[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15(02).

[2][美]彼得·布鲁克斯,朱坚译.身体活——现代叙述中的欲望对象[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3]余秀华.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http://baike.so.com/ doc/7927612-8203040.html.

[4][奥]佛洛伊德,高觉敷译.精神分析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王泽龙,杨柳等.在诗歌里爱着痛着——余秀华诗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30fe7c0102vj7g.html.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曹婷(1990-),女,安徽安庆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硕士。

猜你喜欢

余秀华玫瑰书写
没跪 玫瑰
玫瑰飘香
The Poet on Earth
无耻当有种
刺玫瑰
刺玫瑰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余秀华的慢写作
雪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