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慢脚步,品读唐诗的演绎之路

2016-12-06

唐山文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唐诗诗人诗歌

姜 梅

放慢脚步,品读唐诗的演绎之路

姜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诗词,更是浩瀚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熣灿的明珠。其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可谓国之瑰宝,世之奇葩。

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诗人都竭尽所能,在诗歌艺术的殿堂绣上最美一笔,完成了唐诗的演绎之路。

初唐诗(公元618—公元712),主要是指唐玄宗上台之前,大约有九十多年的时间,这个时期主要是唐诗发展的准备阶段。为唐诗开辟出第一块新天地的诗人是王绩。由于他恋酒轻官,历史上称他为“斗酒学士”。《野望》一诗写道:“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首诗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并不是很高,但他却是唐朝五言律诗最早的作品。也就是说它开起了唐代五言律诗的先河,被闻一多先生称作初唐的第一首快诗。紧接着,“初唐四杰”走来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驰骋着他们的才华,将宫体诗的范围大大地突破了,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诗中最能渗透古今、撼动人心的名句。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诗人张若虚,却以他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倾倒。而初唐末期的陈子昂,更是以他的短文——《修竹篇序》,揭示了前代文学发展的弊病和不足,提出文学发展的新方向。在唐诗发展史上,陈子昂这篇短文好比一篇宣言,再次对齐梁余风作了净化。初唐诗人以探索性的实践使诗歌从形式到内容日臻完善,为盛唐诗歌的到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盛唐诗(公元712—公元762)历史进入盛唐,充满生机、无处不在的青春气息涤荡着“盛唐气象”,在这短短的五十年里,虽然只留下6341首作品,数量略多于唐代诗歌总数的八分之一,但就质量而言,它们却代表了中国诗歌史上令后人仰慕、赞叹不已的完美时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这时,诗坛上不但出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杜甫的现实主义两座并峙的高峰,而且就创作题材、内容来说,形成了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各擅风采,交相辉映,使盛唐诗歌色彩缤纷,光华耀目。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真的不知道要怎样修缘才能找到一个愿意天涯共此时的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尽塞外奇特壮丽的美景。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唱出了前方将帅和士兵苦乐悬殊的生活以及他们对卫国战争的不同态度。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充满强烈的主观色彩,使诗歌增加了排山倒海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而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唱出了中国诗歌史上最动人的乱离时代悲歌,把中国的现实主义诗歌,推向辉煌的顶峰。

中唐诗(公元762—公元827)历史进入中唐,诗人的心态和诗歌创作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由盛唐时代追求浪漫人生的理想主义者,变为清醒冷静的一群。中唐的知识分子几乎都在绞尽脑汁思虑着各式各样改革现状的“药方”。最先垂范后人的就是白居易,他以极强的历史责任感,用诗笔描绘了那个时代最生动的画面。“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是这场感人至深爱情悲剧的根源。而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一片爱的纯情拨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经久传颂不衰。元稹真情地唱出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刻画了他与妻子无与伦比的情感。而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的惊喜,从雨中揭幕,雨涤大地,湿润如酥,远远望去一片嫩青,这生机勃勃的一刻,才是春天最绝胜的时候。

晚唐诗(公元827——公元859)是唐帝国的风烛残年,迟暮岁月。当时宦官专权,左右朝局,牛李党争,势同水火,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发展到无法调和的地步。经过安史之乱洗劫的唐王朝,作了几番挣扎后,走向衰微、沉沦、全面崩溃的颓势,已经无法挽回。知识分子的命运,向来与封建帝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这个时代的诗人,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进入了一个珍爱与恐惧交织、眷恋与伤感并存的时期。李商隐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最好的诠释。创作上的内向化和对于悲伤美的追求,是晚唐诗歌显而易见的特征。他们把创作重点,由面向观察、反映社会,收敛为对自身人生体验和内心感受的精细刻画和深情抒发,透过他们那些颇为旷达的诗句,依稀看到那颗绝望、希冀和追求的心,看到他们心灵上的深深伤痛。晚唐诗歌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开拓,是咏史诗的大量写作。无论从责任上,还是感情上,都使咏史之作成为晚唐诗歌园地中一丛引人注目的奇葩。杜牧的“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尽唐明皇的荒淫程度。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占有极其辉煌的一页,没有这一页,整部中国文学史将黯然失色。

姜梅(1970—),吉林化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人文科学教研室讲师。

吉林化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 132022

猜你喜欢

唐诗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唐诗赏读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