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研究①

2016-12-06杨木春李欣吴铭刘冯铂张国俊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1期
关键词:动机量表态度

杨木春 李欣 吴铭 刘冯铂 张国俊

(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0)

大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研究①

杨木春 李欣 吴铭 刘冯铂 张国俊

(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0)

目的该文旨在探讨大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行为的关系,为实现大学生健康、阳光成长提供积极参考。方法该文采用《运动动机量表》和《体育锻炼态度量表》对549名大学生的运动动机和体育锻炼态度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相关性以及运动动机对其体育锻炼态度的预测效果。结果(1)大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家庭住址的大学生对运动动机以及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2)大学生运动动机与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以及情感体验存在显著正相关(加相关系数以及显著性);(3)参与倾向和回避倾向可以有效预测体育锻炼态度(加相关数据)。结论运动动机两个维度均可以有效预测体育锻炼态度。通过提高大学生运动动机可以改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大学生 体育锻炼态度 运动动机 预测力 相关性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大学生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以及不正确的锻炼方式导致其身体素质下降。据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健康状况与运动兴趣的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大学生对体育健身价值缺乏认识,没有参与体育学习锻炼的意识[1]。然而大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其体育运动兴趣,端正其体育锻炼态度,提高其体育运动动机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主要从体育锻炼态度与行为的关系、运动动机与行为的关系、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赵梅在此前研究中说过(2000)女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之间存在相背离关系[2]。Caspersen等人(1985)认为运动要以提高体质为锻炼目标,且要有计划、安排的从事身体运动;Bouchard等人(1990)认为体育锻炼为闲暇的身体活动。

表1 大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得分均值统计

表2 大学生运动动机在人口统计学(性别)上的差异分析(N=549)

锻炼是运动的基本手段,是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核心[3]。体育锻炼态度则是个体对外界体育活动所持有的态度,体育锻炼态度又可以分为体育锻炼行为态度和体育锻炼目标态度[4]。通过对上述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体育锻炼态度和运动动机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具有较高的理论及应用价值。该文在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其运动动机关系的基础上,为在校大学生增强运动动机、端正体育锻炼态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该研究假设如下:

(1)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各个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

大学生在心理行为如认知、情绪、动机等方面与其他群体存在的差异,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出更为复杂又特殊的特性。大学生体育态度是多年逐步形成的,他们对体育锻炼的价值普遍有明确认识,对从事体育活动有较高的兴趣和爱好,并且有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意向[5]。然而,不同性别、家庭住址的大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相关研究表明,由于受到我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女生应该以静为美,而男生则要以动为美[6]。这就导致了女生的运动动机小于男生,并且他们所面临的压力或者困难也不尽相同。基于此,这些原因势必会对大学生运动动机和各个维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大学生运动动机对其体育锻炼态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动机的基本含义是指能够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此活动导向一目标,以满足个体的某种需要等[7]。运动动机被认为是推动运动者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心理因素[8]。由张力为(2001)提出,分为两个因子:参与倾向与回避倾向;然而锻炼态度指的是体育锻炼者对体育学习的一种认知评价。由毛建荣(2003)提出,该量表分为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八个部分。相关研究表明:影响体育锻炼态度的因素有很多,身体因素、心理因素、学习方面等因素[9]。因此我们可以预测: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之间成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当个体能够拥有良好的体育动机,便能影响其体育锻炼态度,并对个体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影响。

该研究将在分析大学生运动动机和体育锻炼态度的总体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相关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大学生运动动机和体育锻炼态度的预测效力,为针对制定提升大学生运动动机和体育锻炼态度具体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表3 大学生运动动机在人口统计学(有无固定锻炼伙伴)上的差异分析(N=549)

表4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N=549)

表5 大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的相关性分析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工具

(1)运动动机量表。

该研究采用张力为(2001)设计的《运动动机量表》,分为参与倾向和回避倾向两个维度,各由3个题目组成,共6题。两个维度的得分可以合成运动动机的总分,该量表为0~4的5级李科特量表,要求被试在不同意到同意之间的5个选项中选择回答。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含6个条目的《运动动机量表》的克隆巴赫α为0.72,基本符合对内部一致性的要求。

(2)锻炼态度量表。

毛建荣(2003)提出了态度—行为的9因素模型,该模型假设,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共同影响行为态度。《锻炼态度量表》就是该模型的标准化测量工具。结构公式:NNFI=0.93,CFI=0.94,AGFI=0.87,RMSEA=0.6。这表明,该量表的结构效度可以接受。

2.2 调查对象

研究选取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在内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00份,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6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其中居住地为首都(直辖市)的有9人(男性4人,女性5人),居住地为省会城市的有35人(男性18人,女性17人),居住地为市辖区、县的有171人(男性61人,女性110人),居住地为乡镇的有64人(男性22人,女性42人),居住地为农村的有285人(男性116人,女性149人)。

2.3 数据分析

该研究根据研究目的和具体的研究内容采用SPSS19.0分别对研究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根据需要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表6 大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的预测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在人口统计学方面的特征

(1)总体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表1):男性的运动动机、体育锻炼态度的均值得分均高于女性,其中家庭住址为市辖区、县的大学生运动动机和体育锻炼态度的均值分值均高于其他家庭住址的大学生。

(2) 运动动机。

统计结果表明(表2,表3):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参与倾向因子存在差异,在0.01水平上差异达到显著性。“有固定锻炼伙伴”对运动动机维度中的参与倾向因子有一定影响(在0.001的水平上达到显著),且参与倾向中有固定锻炼伙伴的均值高于其他因子得分。

(3)体育锻炼态度。

据统计结果显示(表4):不同性别、对自己身体素质不同评价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态度有很显著的影响,分别在0.01和0.001水平上达到显著。然而,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否能够基于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提高大学生运动兴趣,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关分析。

3.2 大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5):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运动动机与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以及情感体验存在显著正相关。

由此表明,运动动机越强烈,其体育锻炼态度越明显。反之,运动动机越小,其体育锻炼态度就越不积极。

3.3 大学生运动动机对体育锻炼态度的预测作用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研究对二者进行逐层回归分析,在第一层放入的是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性别、自己身体素质的评价的可能影响进行控制;在第二层放入的是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研究结果表明(表6):大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有显著的预测力,但是运动动机的不同维度在体育锻炼态度的预测力上存在差异。

4 讨论

(1)大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的群体特征。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运动动机和体育锻炼态度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女性的得分略低于男性,家庭住址为市辖区、县的大学生运动动机、体育锻炼态度得分在四种处于不同家庭住址的被试中得分相对较高;性别对运动动机维度中参与倾向因子有一定影响,在0.01水平上差异性显著。

环境因素造成不同性别、不同家庭住址的大学生对运动动机和体育锻炼态度得分的不同,在运动动机以及体育锻炼态度方面,女性的得分略低于男性,这可能与绝大部分女生身体素质较弱有关,不愿意参与运动。已有研究表明:女生的运动动机则更加倾向于外在的形象,而男生天性好动,所以男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要强于女生[10]。家庭住址为市辖区、县的大学生的运动动机、体育锻炼态度得分在四种处于不同家庭住址的被试得分中相对较高,其原因可能是处于市辖区、县交通不太发达,仍然以步行或者骑车为主,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

(2)大学生运动动机对其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

大学生运动动机是指其个体在学校或社会中对运动的渴望、回避运动的不同程度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Ryan,Frederick,Lepes,Rubio和Sheldon(1997) 研究发现:内部动机能够促进锻炼的坚持性[11],并且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肌肉力量、心肺功能、心肺功能等[12-13]。该研究主要探讨大学生个体参与倾向、回避倾向两个方面的运动动机程度。基于此,该研究表明,运动动机与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3)大学生运动动机对其体育锻炼态度的预测效力。

通过分析,发现上述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并进一步加深了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因素很多,除此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

5 结论

(1) 大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家庭住址,对其运动动机和体育锻炼态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2)大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且运动动机维度中的参与倾向、回避倾向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

(3)通过提高大学生运动动机可以改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1]刘丽绯.西北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运动兴趣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S1):27-45.

[2]王景亮.对女大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0(2):32-34.

[3]陈嵘.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6 (4):71-73.

[4]万力芳.高中生-大学生和研究生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特征文化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6.

[5]殷雷亮,孙燕玲.广州市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1):97-99.

[6]孙美佳.锻炼动机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影响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

[7]朱菊芳,张天峰.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2):29,70-71.

[8]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刘佳,朱小毛,阮彬彬.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长沙市大学生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295-297.

[10]王秀霞.山东省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

[11]RMRyan,CMFrederick,DLeper,et al.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exercise adher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97,28(4):335-354.

[12]杨树堃,杜洪印.对大学生肌肉力量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7,20(6):356-357.

[13]高玲娣.运动处方教学思想在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教育,2008(6):356-357.

G804

A

2095-2813(2016)11(a)-0089-0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1.089

①杨木春(1993,5—),女,汉,辽宁沈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动机量表态度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动机比能力重要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