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非洲的中国人

2016-12-06程宇航

老区建设 2016年17期
关键词:非洲大陆郑和华人

□ 程宇航

在非洲的中国人

□ 程宇航

今年8月底,一条来自西非国家加蓬的新闻引起了中国人的极大兴趣:在8月27日进行的总统选举中,其中一位总统候选人是一个华裔移民之子。尽管一天后加蓬官方宣布现任总统邦戈以微弱多数(1.57个百分点、5594票)获胜,可参选双方都指责对方作弊,并且双方都已上诉宪法法院,致使事情至今还没了结。但是,引发中国人给予特别关注的是,这位反对派候选人让•平竟是咱们温州华裔移民之子!

让•平几乎当选一个非洲国家的总统,极大地吸引了中国人的眼球,也极大地勾起中国人对在非洲大陆生活和发展的华人的关注。

一、中世纪就有华人落脚非洲

1.中国与非洲的交往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汉朝和非洲已开始相互了解,间接地交换各自的特产珍品。据说公元前一世纪时埃及女皇克里奥帕特拉所穿的御衣是用中国的丝织成的。自从汉朝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的黄金、丝绸就远销到地中海南岸。公元前112年,安西王曾将埃及亚历山大城的杂技艺人献给当时的汉代皇帝。

中国的唐朝不仅与当时统治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帝国开始正式交往,而且已有中国人踏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土地。非洲黑人的形象也开始出现在唐朝的文化表达里,甚至敦煌壁画也描绘了非洲黑人的形象。

宋朝航海业的发达使中非的人员和物产交流进一步发展,中国的产品不仅大量出现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沿海,而且还深入到津巴布韦等非洲内陆地带。宋代还出版了《诸蕃志》、《岭外代答》等记载了非洲风土人情和地志物产的书籍。

元朝与非洲的直接交往不断增加。元世祖曾遣使臣到马达加斯加“采访异闻”,中国著名的旅游大家汪大渊也足至桑给巴尔。元朝地理学家朱思本早在14世纪就在地图上把非洲大陆标绘成一个向南伸展的三角形,而欧洲人到15世纪初对非洲大陆的走向却还模糊不清。

2.郑和七下西洋时就有中国人留在东非海岸

明代是中非古代交往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由数十艘大船组成的船队曾抵达现今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的东非港口。索马里北部一个名为“郑和屯”的村落就是为纪念郑和访问而命名的。好几个非洲国家也曾先后派使者到中国访问。麻林国在1415年还直接遣使送来了一头被中国人叫作麒麟的长颈鹿。明朝从非洲输入了象牙、犀角、琥珀等珍贵产品和鸵鸟、斑马、长颈鹿等珍禽异兽,中国的特产锦缎、丝绸、瓷器和漆器等珍品也不断流向非洲。

2005年7月11日,在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纪念之际,江苏太仓作为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举行了“郑和航海日”大型纪念活动。在这个大型纪念活动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位来自肯尼亚的名叫夏瑞福的女孩。据说她就是当年因为帆船触礁搁浅而留在非洲的中国水手的后裔,作为特邀嘉宾受邀参加纪念活动。

据中国史料记载,郑和船队曾于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抵达马林迪、蒙巴萨等东非沿岸城市。而根据当地民间传说,几百年前,一艘中国商船在附近海域触礁沉没,中国水手在拉穆群岛中的帕泰岛南端的上加村登陆,后来迁至西尤村,并在那里留居下来,娶妻生子,繁衍至今。据说该岛的中国人后裔约有50人左右,整个肯尼亚滨海地区可能有近200人。虽然没有文字记载或直接物证来证明这些人的祖先是中国人,但他们仍坚称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因为这是世代相传的家训。据中国驻肯尼亚使馆官员和一些中国记者前往调查采访后发现,夏瑞福及其母亲长得很像中国人。凭着是中国人的后裔,借着参加庆典的机会,夏瑞福实现了“返乡”寻根和到中国求学的愿望。

3.近代西方殖民者强征中国劳工到非洲卖苦力

史载,16世纪即有华侨移民非洲,成批移居非洲则在清朝末期。

在西方列强贩卖中国劳工到美国修铁路的同时,19世纪80年代后,西方殖民者也把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运到非洲修铁路、开矿山、事农耕,西非达喀尔铁路、刚果铁路、南非的兰德金矿等都渗透着大批华工的血汗。

与此同时,一些中国人、尤其是沿海居民,出于打渔需要,或是因躲避战乱、逃避迫害等,或为谋生,也辗转漂泊到非洲及其附近岛屿。比如南非(老华侨最多,其中有台湾人1万多、香港人四五千人)、毛里求斯(老华侨居多,客家人占90%,广东顺德人占10%。)、塞舌尔、马达加斯加(老侨1.5万人,以广东顺德为最多)等。

二、新中国建立以来,前往非洲的中国人越来越多

其实,就人数而论,在五大洲中,华人数量最少的就是非洲。但在非洲,最近几十年里外籍增长最快的也是华人。

1.大力支援非洲国家兴建基础设施,援建人员一批批奔赴非洲大陆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全力支持非洲大陆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一个个非洲国家先后获得独立以后,中国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努力帮助非洲国家兴建工厂、农场、水利、能源、交通、电信和文教卫生等各类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多年来,中国帮助非洲国家建设了900多个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其范围涉及农场、工厂、医院、学校、电站、政府办公大楼、体育场、铁路等基础设施。所有这些项目基本上都是由中国派出工程技术人员亲手建设完成的。

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医疗队以来,中国已向非洲47个国家派遣了医务人员。随着中国医疗队一茬茬轮换,成千上万的中国医务人员被派往非洲救死扶伤,长期生活在非洲大陆。

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在非洲实施的一个超大型成套设备项目是被称作“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这条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贯通东非的交通大干线,全长1860.5公里。1968年5月开始进行勘测设计,1970年10月动工兴建,1976年7月全线完成。为修建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5.6万人次,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多达1.6万人。在修建这条铁路过程中,有66名中国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2.改革开放打开中国人到非洲自由发展的大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工程项目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到非洲寻求发展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渐成大势。

纵观改革开放以后华人大规模来到非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次是1980年代初期,主要的还是为实施工程项目(援外项目和承包项目)所派出的工程技术人员。第二次是1990年代后半期,在中国公司不断扩大承建项目的同时,大量浙江人、福建人、广东人来到非洲做生意,从事衣服鞋帽等轻工商品销售。第三次是在本世纪初,在非洲经商的华人和华人企业越来越多;国有企业的项目也越做越大。而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来到非洲的华人越来越多。

从1995年起,中国政府向非洲国家提供政府贴息优惠贷款,鼓励和推动中国企业与非洲企业对援外项目进行合资合作。据官方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在非洲的直接投资达到323.5亿美元,逾3000家企业在非洲大陆的52个国家开展业务。近年来,中国大大扩展了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采矿和制造业务。

三、在非洲的中国人超百万

非洲华侨华人的数量一直缺少权威的统计。有学者(中国社科院学者李新烽)认为,2012年底非洲华侨华人的总数已经超过100万。

1.在非华人大致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主要包括中国官方驻非洲各国的派出人员,有使领馆外交人员,中国政府派出的援助机构,有医疗队、维和部队和工程顾问等。总之,凡是国家派出的公务人员都归于这一层次,他们只占在非洲中国人的一小部分。

第二个层次:主要包括中国援建工程和中国各大公司派出的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人员,大概占在非中国人的30%-40%左右。

第三个层次:主要是大批普通中国人,他们带着自己的资金和商品还有技能,跨洋渡海来到非洲。

2.在非中国人的分布情况

南非、安哥拉和尼日利亚是非洲华人华侨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三。

南非既是非洲经济的领头羊和非洲大陆的桥头堡,又是非洲华侨华人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约有华人50万。

安哥拉是华侨人数增速最快的非洲国家。中国与安哥拉关系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石油贸易。目前安哥拉是中国在非洲的战略重点和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安哥拉的华人已从10多年前的数万人发展到现在的26万人。

尼日利亚官方掌握的数据显示,当地华人华侨数量目前已达20万。

随着中非交往的频繁对外开放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人前往非洲发展,在非洲的中国人会越来越多。

程宇航,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忠林

猜你喜欢

非洲大陆郑和华人
何为“华人”?
书法家郑和新书艺精品鉴赏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浅析非洲大陆经济现状及可行发展措施
中国“郑和”号训练舰 抵韩访问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勇敢的守卫者:狮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