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心事业”进行到底
2016-12-05魏宏溥苏文海
魏宏溥 苏文海
魏宏溥,江苏省检察机关先进工作者,1974年12月出生,江阴人,1998年进入江阴市检察院工作至今,现任该院未成年人犯罪检察科科长,曾荣获5次个人三等功、1次二等功、3次政府嘉奖及全省优秀公诉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在学生时代,我曾经看过电影《少年犯》、《法官妈妈》,片中那些以爱心感化失足少年,帮助他们重获新生的情景历历在目,感人至深。两年前,我告别了工作十几年的公诉岗位,接过了未检科的担子,开始在现实中体验影片中的那种真善美,我倍加珍惜。在我心里,未检工作就是一项‘爱心事业’,面对失足未成年人和未成年被害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细致、耐心、温情地挽救他们,帮助他们,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稚嫩青涩的脸庞重新绽放笑容,让无助惊恐的眼神重获安宁,让迷失方向的人生回归正道……两年来,我和我的团队坚持爱心理念,立足执法办案,从专业化、社会化和平台化三个方面,积极创新帮教维权工作机制,带领江阴未检在爱心路上昂扬前行。”
给予了一滴水,收获的是一片大海
人的善恶往往就在一线之间。面对失足未成年人,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我和我的同事们总是要想方设法拉他们一把,给他们一次回归善良的机会。很多时候,也许就因为我们工作上的一点点努力,一个未成年人的命运从此转变,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获得保全,一段司法为民的佳话得以书写。这也正是未检工作的最大价值所在。每当收到弟弟妹妹们,从全国各地发来的短信、邮件,得知他们取得进步、过上好日子时,我们未检科的干警都说:“事情再忙再烦、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
前不久,我参与办理了一起高中生盗窃案件。苏北泗阳县的高中生小唐,到江阴访亲时在网吧拿走了邻座人2200元钱,因此触犯刑律。到检察院后,小唐的眼泪始终就没干过,他父亲也在旁边唉声叹气,父子俩都非常担心判刑对高考的影响。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半个月后,案件被提交给了检委会,审议是否对小唐适用附条件不起诉。鉴于小唐是未成年在校学生,积极退赃,悔罪态度好,诉前调查评估报告有正面结论,检委会最终同意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一年。
可是,我们马上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小唐家远在数百里外,如何进行帮教考察呢?困难是实实在在的,但我们没有怕麻烦而草草了事,专门驱车4个小时赶赴泗阳县,与当地检察机关和学校磋商,决定尝试异地附条件不起诉联合考察的做法。当地检察机关同意协助进行日常监督,小唐每个月把思想汇报寄给我们,我们每周通过电话、QQ或者微信交流,鼓励小唐放下包袱,好好学习。
一年后,临近高考,考虑到小唐学业紧张,我们再一次上门宣告不起诉决定。今年8月,小唐和父亲专程赶到了我们办公室,报喜说考上了某大学的航空服务专业。看着那红彤彤的录取通知书,我由衷地替父子俩感到高兴。
爱心没有界限,也不分对象。关爱失足未成年人的同时,我对犯罪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同样关注。“是魏检察官吗?我是桑某某的家属,我实在是没办法可想了,请你一定帮帮我……”今年7月4日上午,我接到了一个特殊的求助电话。打电话的是之前我们办理的一起刑事案件当事人的家属桑某某,因丈夫坐牢,她靠四处打零工抚养两个未成年女儿。几天前,她去江阴市某小学为女儿办理入学手续时,发现一家人虽然在江阴工作了18年,却由于没有缴纳社会保险,拿不到相关证明,女儿无法在江阴入学,可是回老家又没人照顾,走投无路之下,桑某某想到了检察官。
弄清事情原委后,我马上联系我院在当地的派驻检察室,一起出面与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学校等单位进行接洽、沟通,问题最终得到圆满解决。事后桑某某打来电话表示想要送一面锦旗,我婉言谢绝,对她说:“您把钱省下,给孩子买个书包,就当是我们送她的礼物吧。”
爱心连成了片,春苗注定散发芬芳
未成年人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依靠单一的力量所能做的毕竟有限。为此,我不遗余力地推动未检工作走社会化道路,希望把维权的点连成线,再把线连成面,从而令更广大范围内的未成年人受益。江阴每年有接近两百个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在认真办好每一起案件的基础上,我们还积极调动、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投入到未成年人的维权事业中。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我孜孜以求的是,对未成年人一时的帮助能产生一世的效益。2008年,为破解外来未成年人的取保候审难题,江阴市检察院借助民营企业的支持,建立了首批涉罪未成年人管护教育基地。刚到未检科时,基地辅导员不止一次跟我反映,外来未成年人回家缺少路费、没有能力缴纳罚金、医疗费没有着落等困难一直无法解决。我心里非常着急,为此马不停蹄地开展了大量的走访调研,会同行装部门与财政局反复沟通,给基地争取到了一定数额的专项补贴。最近,又成功将全部未检办案经费统一纳入了财政保障范围,解决了基地发展的保障问题。
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我们未检科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过程中,总是尽可能联合、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帮忙拉一把,再送一程。基地学员小陈写的一段学习笔记,对我触动很大。他说:“我知错了,决心自食其力,可我初中没毕业,家里又穷,什么本事都不会……”确实,在刑满释放后,或者在社区矫正期间,因为缺乏谋生技能再次犯罪的情况很多。如何在提供取保候审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呢?
我接连走访了本市多所职业中专、技术学校和劳动保障部门,最终与某技校达成了合作意向,并很快在学校设立了培训点,得以让有需要的孩子们在那里学习一技之长。目前,已有10余名在基地取保候审的未成年学员参加了相关技能培训,有的人学会了烹饪,开起了小饭店,当起了小老板;有的人学会了烧电焊,去船厂工作,成了产业工人……今后,除了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还有处于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期的未成年人、正在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接受短期教育培训,并免费参加人社局组织的考试认证。2014年年初,涉罪外来未成年人管护教育基地获得了“全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制度创新最佳事例奖,也是全省检察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有感于个人力量的微小,工作中,我念念不忘寻求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帮助未成年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经过多方奔走,在江阴团市委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10月,江阴首个青少年权益保护协会社团法人正式注册成立,为引入外部资金和培训力量,打造专业化的青少年社工队伍提供了有利条件。我被选为首任协会会长后,通过与国际救助儿童会接洽,双方达成了深度合作的意向,前不久由国际救助儿童会、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一期培训成功举行。
用爱筑成港湾,雏鹰在此振翅高飞
相对于庞大的青少年群体,因案件而进入我们视野的未成年人毕竟是少数。“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我深刻地理解“医者仁心”的真义,情愿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上多一些劳累奔波,也不愿意看到他们陷入犯罪的泥淖。为此,我把目光投向了那些轻微违法但未构成犯罪的青少年,一个游走在犯罪边缘的特殊群体。
办案之余,我们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建立了面向重点青少年的服务帮教平台“雏鹰爱心港”,并据此开通全省首个专门化的微信公众号。我们东奔西走,收集全市的重点青少年信息建立档案库,密集开展一系列集中走访、个别谈话、心理疏导、家校共管等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还联合江阴电台《成长不烦恼》栏目录制特色化的节目,目的只有一个——把濒临犯罪边缘的孩子拉到安全地带。
春雨润物细无声。我们曾经关注的一些重点青少年,确实有了好的转变:有的在QQ上为受欺负的女生求助,有的懂得向司法机关检举违法行为,有的说自己不再沉迷网络游戏,有的劝服了想打架报复的同学……幸福伴随着成就感,令我们一路前行充满动力。
一手抓办案,一手抓法制宣传,这是未检工作的常态。“学生不爱听怎么办?”我不断地在琢磨,能否给在校学生搭建一个专门的宣教平台,用现在流行的声光电等形式,将青少年普法寓教于乐呢?
2013年9月,江阴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正式启动,我发动全院青年干警,组织起一支设计志愿者队伍,大家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创意,并积极向广大在校学生征求意见,让基地能最大程度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半年后,基地建成运行,教育展区、圆桌审判庭、模拟法庭、社区矫正帮教室、心理咨询室、家长学校等功能融于一体,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
依托基地,我又联合教育局,组织开展了“法伴青春 呵护成长”主题法制夏令营活动,并根据学生需求,精心设计基地活动菜单。几个月时间里,25所中小学校的2000多名学生来到基地参加各类活动。基地留言板上密密麻麻的便笺留言就如同孩子们绽开的一张张笑脸。
“安得少年尽欢颜,青丝无悔变白发。”如今,两年过去了,看着一面面的锦旗,听着一句句感恩的话语,分享着孩子们一条条喜讯……我深刻明白,“爱心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一定会带领江阴未检,将“爱心事业”进行到底。
编辑: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