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气质促内省
2016-12-05周爱红
周爱红
命题原创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5年年末,“主要看气质”这句话刷爆微信朋友圈。歌手王心凌在个人微博发出了新专辑中的一套吃汉堡的混搭造型。引来无数网友“围观”,王心凌后来回应称“主要看气质”。不久,一位网友如法炮制,发了一张自拍照并附上“主要看气质”。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句“主要看气质”触动了网友们敏感的神经,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晒气质的狂欢中,而该话题一度登顶微博热搜榜首。
气质是什么?气质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显然,展现气质绝不是在朋友圈晒几张照片那么简单。
那么,关于气质,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及原因
2014年、2015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基本上都是材料作文,而《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的参考样卷作文也仍旧是材料作文。因此,笔者认为,2016年高考,材料作文仍将是高考命题专家所青睐的题目形式。
近年来,浙江卷的高考作文题在打击套话作文方面颇有成效,学生动辄写李白、苏轼、陶渊明、屈原之类陈词滥调、拾人牙慧的现象有所改观。2013年高考“永葆童真”材料作文、2014年高考“门与路”材料作文,都在引导考生将“我”置于现实生活中去观照与审视,去思考“社会中的‘我”的成长与蜕变。但随着对“小我”的关注,不少心灵鸡汤式的小清新文章大行其道,重真情实感的抒发而轻深刻理性的思辨,而这样的思维品质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此,2015年高考,浙江卷在作文命题上作了改变,“作品与人品”材料作文是一道综合了知识、智慧、情怀和思辨的题目,不仅考验学生的文学底蕴和生活体验,更注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对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作深入的剖析。以体现其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而这可能是未来的趋势。2016年的《浙江高考考试说明》参考样卷采用的作文题是2013年高考的相关内容,但作文要求由原来卷中的“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变为“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论述类”三字以加粗加点作提示。这应该是201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一个重要的导向性提示。
本题材料出自社会热点问题。不仅注重将“小我”放到社会生活大背景下去反思个体行为、观照心灵成长,更引导学生对纷繁的社会现象进行理性的归纳、分析、辨别与评价。作文材料接地气,作文要求引导思辨,可以说,本题既有浙江特色,又与当前高考作文引导的大方向一致,也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导向一致。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关于体裁,作文题目中有导向性要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这暗示学生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时要避免叙事、抒情、议论等混杂的“四不像”写法,应体现出文体的纯粹性。
材料将“气质”解读为“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l生特点和风格气度”。这是对作文核心概念的明确性提示,但用语比较笼统,因此考生可以将这个概念用更形象的语言来阐释,用更典型的事例来注解,从而明确写作对象,进而锁定选材范围。
材料中“展现气质绝不是在朋友圈晒几张照片那么简单”提示了命题者的思维导向,审题时由此切入步步追问有助于理清思路:在朋友圈晒照片晒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晒气质?既然展现气质不是那么简单,那么怎样才可以展现?什么样的人真正有气质?气质怎样培养?气质有什么意义?考生可以选择其中几个问题作为突破口,结合社会现实,努力从一般经验上升到理性思考、审美追求,力求在字里行间展现出自己是一个有积累、善阅读、勤思考的青年才俊。
考生应根据对时尚热潮的理性解读,或者对美学、哲学的鲜活理解来选材行文。唤醒并引起读者对“气质”的深层思考。
构思举例
1,抓住关键句,挖掘真内涵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加以形象化的阐释或深刻的挖掘,往往能快速破题,流畅行文。如:
“何为气质?气质或许是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自然洒脱的气度,是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以义为质的君子之风。气质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或沉静、或活泼,却能够始终伴随内心的声音,始终展现个人的修养。”
这个文段将材料中“气质是什么?气质是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巧妙化解,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显得形象生动。又如: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长相平平的人们越发觉得自己平庸无奇,越发变得惊慌失措。有一天,他们发现了‘气质这一救命稻草,仿佛有了‘气质便足以弥补自己平庸的外表。他们用晒自拍这一方式企图用‘气质来遮掩自己的自卑,来寄托自己无处安放的空虚灵魂。殊不知,如果只凭几张自拍就能修炼出气质的话,那么气质本身便失去了它的意义。气质不是美图软件下的浓艳妆容,而是真实自然的精神面貌。一个人的气质,体现在举手投足间,是微小的细节随时间的积累而带给他人的直观感受。”
这个文段从材料中“显然,展现气质绝不是在朋友圈晒几张照片那么简单”这句话生发开来。深入浅出,引人思考。
2,化用经典,形象阐释
浙江省有《论语》选修课。我们不应仅仅将它用来应对文化经典题。在写作方面它也是提升思想认识、提供高质量素材的有效途径。比如有同学化用《论语》中的“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这句话写成下面这段文字:
“郑文清曾说过:‘最佳的气质才是给别人最好的礼物。这里‘最佳的气质指的或许就是积极的精神面貌搭配礼貌大方的举止吧。气质也分好坏,好的气质能使他人‘近而敬之,而坏的气质则有可能使他人‘畏而避之‘近而轻之。孔子曾评价晏子:‘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子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极有气质的人,不仅百姓如此认为,连他的敌人都对他赞叹不已。晏平仲人矮小,且样貌并不算高颜值,但他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自信与平和的气质,却使他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尊重。由此可见,良好的气质不仅能让身边的人感到舒适愉悦,还能获取他人的尊重与敬佩。”
优秀例文
气质是一场默片
文/滔璐
我们会用这样的话劝说那些汲汲于整容的女孩:“相貌固然重要,但气质才是在你洗尽铅华后依然熠熠生辉的宝藏。”伏尔泰也曾在他的诗篇里留下这样的文字:“容貌的美只愉悦人的眼睛。气质的优雅却能使人的心灵入迷。”我们习惯于捕捉各色嘈杂的声音。却忘了气质本是一场默片。
歌手王心凌用以回应网友对其新专辑造型吐槽的一句“主要看气质”,似在瞬间唤起了网友们对睽违已久的气质的追求。于是一大波千姿百态的自拍照蜂拥而至,网友们以一种插科打诨的形式展示着自己的气质。与此同时。我们送走了民国最后一位闺秀——张充和。这位老人在期颐之年依然保持着上世纪的生活方式,磨墨练字、吟诗填词,没有半丝珠光宝气萦绕的灰白鬓边流淌着一世潜心的从容气质。这气质从羊毫墨砚中走出。从昆曲吟哦中走出。超越容貌与装饰。
我们生活在一个“舔屏”时代,有层出不穷的“网红”凭借或清纯或妩媚的丽质霸屏,有各种对美好容颜的膜拜与崇尚,也有韩国教授对大学生缺乏内涵的深深阮虑。的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外在之美可以第一时间给予他人视觉的愉悦感。拥有获得他人青睐的捷径。与需要日积月累、慢熬细磨的气质相比,一场手术、一套化妆品便可以得到的外在之美成了众人汲汲以求的目标。
然而我们无法仅靠皮相生活,扎克伯格曾这样回答网友对其妻子“黑矮胖”的质疑:“外表的美是会随着年龄贬值的。而内在的美却是会随着岁月增值的,这一点,华尔街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懂得,所以我和他们一样,不会碰那些迅速贬值的东西。”相貌的价值在于新鲜感、刺激感,而气质的价值则落于它的潜移默化、深远持久。闭月羞花也无法掩饰语言的鄙俗与见解的浅薄,因为没有内蕴的支撑,无法伪装出咸淡适宜的表情或不紧不慢的语气。而气质却能为容貌增色,因为宠辱不惊,所以总目似沉璧;因为进退得宜,所以常笑如春山。
气质本是一场默片,没有声音,一片寂静,你很容易忽视它,因为捕捉嘈杂不休的鼓点音乐更容易。但随着一帧帧画面沉默地闪过,你会被吸引、被召唤、被感染,它没有声音,却能更直接地触动心灵。
所以,我们选择积淀日久而醇香的气质,以静默达盛大;所以,我们选择爱一个人真实质朴的内蕴,爱她浓淡相宜的气质。因为昙花一瞬夺目而一瞬萎谢。梅花等候春秋而雪中遗香。
点评:本文立意新颖、构思巧妙。题目就很吸人眼球,将气质比作默片,可谓别出心裁、生动贴切。综观全文,正如默片摒弃嘈杂,气质以静默的方式吸引、召唤、感染、触动人的心灵,是洗尽铅华后依然熠熠生辉的宝藏,是摈弃嘈杂、能为容貌增色的真实又质朴的内蕴,它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使人的心灵入迷。本文思想卓然超群,内容充实丰满,所选素材贴切而具有文化气息。作者娓娓道来,文采斐然又切中时弊,诗情之中陡现现实,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显示出作者很强的行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