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哲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2016-12-05党键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哲学生活学生

党键

摘 要:让哲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哲学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用哲学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关键词:生活 哲学 学生

哲学源于生活,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但是后来被哲学家请入了象牙之塔,离现实生活就越来越远了,在学生眼里它便成了为应付考试而硬着头皮背诵的一堆高深、艰涩、枯燥、的名词解释和说教,对它一点也提不起兴趣。

新课程改革力求改变这种现状。《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提出“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并且把政治必修课程的第四模块,命名为“生活与哲学”,强调了生活与哲学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几年的高考政治题也重视哲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我们应努力让哲学从“象牙塔”真正回到民间,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一、让哲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人们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说过:“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一个人的人生如果没有哲学作引导,就不可能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只能陷入物欲的泥坑。几乎所有的文化大国都将哲学课当做学生的基础课程,甚至从小学开始就引导学生讨论诸如“生活的意义”、“社会公正”等哲学话题,以此来塑造学生的精神人格、理想情怀,使之不至于过度沉迷于现世的物质和功利之中。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期,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繁荣,但也泥沙俱下,各种腐朽没落思想侵蚀着我们的社会,再加上生存竞争激烈,心中又缺乏精神支柱,一时间物欲横流,不少人道德沦丧。青少年世界观尚未形成,可塑性大,成了最大的受害群体。从媒体反映的情况看, “群殴”,“抢劫”,“卖淫”,真是触目惊心!且形成低龄化趋势。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产生过无数思想大师和哲学巨著的大国,哲学却长期缺席或徘徊于当代的教育和生活。在此背景下,强调哲学对于青年人世界观形成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其必要。

我经常在学生入学伊始就运用哲学观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哲学是一种生存智慧。“说来也神,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神奇;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哲学帮助我们站在人生制高点上,用睿智而深刻的语言唤起人们高尚的理想,使人们坚定信念、净化灵魂、振奋精神、开阔胸怀、超越世俗、寻找理想,给人以真善美的滋润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让哲学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就会从琐屑细小的事物中、从蝇营狗苟的计较中解放出来,就能在将来成为有所作为的人。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哲学,运用哲学,借以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用哲学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学习

哲学的首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人们追求智慧。因此,哲学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哲学指导实践的作用。哲学教学离不开联系实际,尤其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即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以及与他们密切相关的社会实际等。哲学理论只有在学生的实际中得到体现、验证,并能指导他们解决现实问题才会对学生构成价值,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我曾让同学们针对 “上网热”现象展开讨论。大家就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辩证法进行分析,认为“上网” 是时代潮流,它具有二重性,对这把“双刃剑”掌握得好,它就能造福于人类,大大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增加生活的乐趣;反之它就会成为“洪水猛兽”,成为“毒害青少年的元凶”。好与不好,关键在上网的人,看他有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并且认识到,矛盾也是可以转化的,“网上瘾君子”们只要认识了人生的意义,拥有了健全的人格,是可以化弊为利的。这样的问题都是中学生最需要得到帮助解决的,如果我们能够引导他们运用哲学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形成正确的态度,哲学的信服力就会大大提高。

这样一来,学生自觉养成了学哲学、用哲学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有了哲学的根底,学其他知识、学科会更便捷、更有成效。”学生不仅在政治科学习中受益,在其它科学习中也受益匪浅。比如写作时能用辩证观点立论,显得思想深刻;做数理化题能辩证地分析问题,难题迎刃而解。

三、用哲学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让哲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就应当将哲学的眼光投向现实。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只有实现哲学与现实世界的对话、沟通、交融,让哲学思考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去发现世界的存在意义和人的生命价值,哲学才能真正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启迪。比如,当今时代,和平、发展、现代性等作为社会深层的机理、结构、文化精神渗透于社会运行过程与个体存在方式之中,使人们存在的种种社会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使人的发展、责任、价值等逐渐成为时代性问题。这就需要哲学家们立足时代发展和现实需要,提出现实有效的哲学理论,不断对当代社会和当代人进行深入剖析,从各个方面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做到了这一点,哲学才能服务于现实的人、现实的社会。哲学教学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服务于学生的实践活动,服务于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社会发展提速,有些社会矛盾也凸现出来。比如说拆迁问题,我们能不能运用哲学来化解其中的一些矛盾呢?我遇到了一个现实例子。我教的班里出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家的房子面临拆迁,家长因补偿款的问题与政府部门闹得很僵,成了当地的“钉子户”,这个学生也为此感到苦恼。我到他家去进行访问。了解到:他家处在市中心区,所在地要按建设规划进行改造,他家的旧平房约120平方,按政策得到补偿款近30万元,拿这些钱要在原地再买一套同等面积、条件好一点的居室,还差6万元。他的家长又不肯减少面积、降低标准,更不愿换一个地方买房子,于是就和有关部门拗上了。他家得到的补偿款已是政策规定的最高限度,政府不可能再增加,而邻居们对补偿款都比较满意,接二连三地搬走了。我对这些情况分析后,找了个机会跟这个学生谈心,从哲学的话题扯到他家拆迁的问题。我启发他一要全面地看问题:我们享受了城市发展的好处,也要考虑国家的利益。建议他家不如到稍偏的某小区买房子,同等面积和条件,20万元足够了,剩下的10万元买车,这样新房新车都有了,并没有损害自家的利益。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家这样拗下去,吃亏的还是自家,成天心里不安定,影响工作和学习。住在市中心,对普通住户并没有有什么好处,虽然热闹、方便,然而噪音大,交通拥挤,空气质量差,偏一点的地区则没有这些缺点。三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某小区所在地是我市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亮点,离新火车站又近,等几年也许比目前的市中心更美。该同学心里豁然开朗,回去又做了家长的工作。家长愉快地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并真的在某小区买了房,觉得很满意。

我深深体会到,哲学教学只有服务于学生的实践,着眼于学生运用哲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致力于学生提高哲学思维能力,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成为生活中的哲学!

猜你喜欢

哲学生活学生
菱的哲学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聪明的学生等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