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屏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微观浅析

2016-12-05范丽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0期

范丽娜

摘 要: 触时代大学生在触环境下通过触暗示达到触成瘾,接着患上触屏强迫症最终导致触失控。是时候该让这个特殊的群体呐喊了:我的触屏我做主,坚决抵制触失控。

关键词:触屏强迫症 触暗示 触失控

当今各种智能触屏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正所谓“触屏控”——仅通过指尖的触碰就可以获得海量信息,仅通过指腹的划擦就能感受大数据浪潮,凭借一两根手指就可以享受信息时代的视听盛宴,手指和智能装置共同演绎着这个触屏时代的新篇章,它已经悄无声息地杀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至于精神世界。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增多,智能触屏产品被家长和教师指为“罪魁祸首”,而早在21世纪初,智能电子设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大学生生活直至今天触屏智能在大学生中也已普及。[1]

有人说信息处理的简捷化可以让人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而恰恰大学生们需要更多用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所以触屏的使用对于这个群体来说再合适不过了,果真是这样吗?在王蒙的《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中给予了人们严肃的警示:触屏时代的到来,在空前地令人震撼地加速了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完全可能造成黄钟喑哑、瓦斧轰鸣的颠倒局面。这似乎符合触屏智能被指为“罪魁祸首”这一说法。由于信息异化使得人们无需进行思维再加工而直接接受现成成果成为了新时代的“懒汉”。假设大学生整日过着这样的生活,尚别说研究学问,怕是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了。马晓清对大学生手机沉迷的心理描述中说道: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不断成熟的特殊时期,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求新求变但相对缺乏辨别真伪和自我控制能力。网络如果加上甚至乘以触屏的话,大学生触成瘾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和尖锐。

从微观心理上讲大学生似乎患上了触屏强迫症,正所谓无端地长期性地给予潜意识的自我行为暗示——触暗示,这种触暗示迫使自我意识暗示,最终导致自我控制能力日益减弱,甚至丧失。事实上,触屏强迫症源于大学生个体追求内在需求的满足,通过更为个性化触摸式感触获取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的信息,利用这种方式寻求精神寄托、解除苦闷、倾诉心声、获得情感需求的满足。大学生为触屏而痴狂不仅因为“触”使得信息零距离接触,更因为触时代具备更强的实效性、仿真性和交互性。触时代正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心理状态和生活模式,加之外界触环境促成了这种触失控的局面。这就不难理解触时代在触环境影响下,让大学生患上了触屏强迫症最终导致触失控的形成。此时,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变空虚、心理状态变游离、生活模式变刻板。是时候该让这个特殊群体呐喊了:我的触屏我做主。为什么不?变触时代为感触时代,非单纯的“触”而是独立思考的感触;变触环境为自力更生的触环境,没有什么比依赖心理更能毁灭一个人的了;变触失控为触自控,有自控力的人才是真正理智的人。[2]

要治愈触屏强迫症只有靠大学生自己,端正态度,动用元认知管理好自己,积极投身到各类文体和社交活动中来分散触注意力,必要时介入心理治疗。相信大学生的这种触迷失是短暂的,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是有足够能力改变自身触强迫的。随着这个特殊群体的触改观将带动整个触社会的触环境得到改观。到那时,我们的触环境才算得上是触文化了,而这种触文化才是正能量的,将大有裨益。[3]

参考文献

[1]王蒙.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J/OL].知网,2013(10).

[2]马晓清.“触屏时代”大学生手机沉迷心理探析[J/OL].科技文汇,2015:145-146.

[3]汪元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8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