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之心得

2016-12-05王冬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0期

王冬艳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在各科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曾说过,如果让我招收大学生,首先考试科目就是语文,语文不及格,其他科目就不要考了。由此可见语文的重要性。语文又融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应该是一门很有吸引力的学科。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高。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一些客观的因素外,还与一些语文老师的教育思想落后、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态度急躁有关系。那么怎样增强语文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学习语文 激发学生 语文兴趣

一、融洽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师生平等,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信任感。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且是师生双方的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如为学生所喜欢的老师一走进课堂,气氛就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反之,学生如果厌烦某位老师,那么对他所教的课也不会产生兴趣,甚至讨厌这门课。可见情感是教学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钥匙。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入。从语言上关心学生,从物质上帮助学生,从心灵上鼓励学生,从行动上支持学生。让学生感觉老师亲切和蔼,幽默风趣,知识渊博,他们就会“亲其师”并且“信其道”。

二、完善课堂教学

课堂是传授知识,熏陶思想,培养能力的重要教学阵地,所以要向课堂要效益,必须完善课堂教学的各方面因素。

1.巧设导语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端。好的导语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新课可以由一首歌、一个故事、一道习题、一首诗、一幅画、一件实物等导入,也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设置悬念,放一段朗读录音、讲述写作背景等引入。要注意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感觉新颖有趣。

如学习《旅鼠之谜》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北极那一片神秘的地方,有一奇观叫“旅鼠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旅鼠汇集起来,直奔大海,跳进大海。那么旅鼠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科学家研究了好几个世纪,至今还没能解开这个迷。这样导入一下子就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巧设提问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诵和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进行思考。”老师无论是课前让学生预习,还是课堂上提问,都要注意如何设置问题:①体现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②难易适中问题明确。③富有启发性,能启迪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④富有思想性、教育性。

3.设计好板书

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从板书里面能看出作者的思路,文章的结构、中心,课文的重难点等。好的板书,能使学生便于记忆,牢固掌握所学内容。所以设计好板书非常必要。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A、形式整洁美观

要求老师书写规范工整,具有系统性、条理性。图画简洁形象,板书或讲后补写板书。

三、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它是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就课论课。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老师完全代劳一切,结果学生成了识记知识的书呆子,没有自己的见解,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长期这样下去会使学生厌倦课堂。因此应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被动、从属地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习主人。教师是导演,决定着教学过程的发展;学生是演员,体现着课程的目标。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双向交流,心理相容,相互勾通,取得最佳效果。

四、改进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丰富多样,要求教学过程也要灵活多变,使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如目标教学法、表演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探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使学生感到语文课常听常新,百听不厌,并喜欢你这个老师,喜欢听你所教的课,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如:对同样是童话体裁的《皇帝的新装》和《丑小鸭》这两篇课文,我的处理方法就不一样,在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采用的是表演法:在讲课之前,我提前一天把表演的任务布置下来,并向学生讲明,要求他们自己寻求合适的搭档,可以适当发挥,但不能脱离课文主题。等学生表演完了,我就让其它学生进行点评,并在此基础上对课文重点进行点拨,学生就基本上理解了全文。

在教《丑小鸭》时,我则采用分角色朗读法。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尽量做到声情并茂,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并让其它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评议。以上两种不同的授课方式,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喜欢语文。

五、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过去教师授课一直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三寸不烂舌。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听众,是客体。教师可谓是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近几年,有些老师运用小黑板、录音机、投影器和插图使课堂增色不少,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学生也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它容量大、效率高。图文声像并茂。那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五彩斑斓的画面,生动形象的图景,清晰直观的知识结构,出其不意的拓展延伸,都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和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六、广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除了依据大纲要求认真讲授课本知识以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材内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深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课外活动。

如:为了培养学生利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方法塑造人物的能力,我提议利用课外活动时问,举行“让你猜猜我是谁”活动。分男、女生两大组,男女轮换朗读对本组学生的介绍,让另一组竞猜描写的是哪位同学。把刻画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的同学评为“小作家”,把多次猜中对方的同学评为“智慧星”,并评出优胜组。这样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写作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也增进了唰学问的友谊。

七、注重课后辅导

在课后辅导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热情认真地进行解答,特别是对后进生,更应如此。因为后进生常因自暴自弃而不敢提出问题或提不出问题。即使提出问题,也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才敢问。问问题时常常心存胆怯,察言观色,注意老师的表情。若老师讽刺挖苦搪塞指责,以不耐烦的表情对待他们,无疑会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或精神上的创伤,甚至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日常辅导中,教师必须做到认真、细心、有耐心。要以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态度,不厌其烦地讲解后进生提出的各类问题。这样不但坚定了他们的学习信心,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也影响和调动了其它同学好学善问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