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日报》:多方发力推进转型发展
2016-12-05黄仁兴
黄仁兴
内容提要 近年来,作为地市党报和地方主流媒体的《阳江日报》,革新图存,借势而为,大刀阔斧推进报业供给侧结构性的“加减乘除”改革,从发展理念、平台重构、经营模式、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快突围,应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力促报业“华丽”转身。
关键词 地市报 转型 突围 阳江日报
一、转变观念,打造共享媒体
共享媒体意味着传播生产者多元化、传播领域一体和传播渠道多样化,从而实现信息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共享已经成为媒体产业生态系统的核心特征,是媒体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阳江日报》借助高校传媒学院的力量,制定了《阳江日报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了从“内容提供商”转变为“信息共享服务商”的媒体发展理念,通过打造信息产品的互通性、细分性、普惠性,促进媒体持续向共享方面转型。
一是突出互通性。信息产品要想在社会上流通,让人们接受与其享,就必须要有价值、有凝结在信息产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各种信息漫天飞舞的互联网时代,新闻信息的真实权威,仍然是“产品”能够进入网络流通的基础。只有觉得你的信息真实有用,受众才会分享。因此,我们制定了一整套新闻信息质量标准,依托党报权威的信息渠道和规范的采编流程,加强信息资源的挖掘、整合,精耕信息内容,进行专业化标准化新闻品牌包装,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生产出具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新闻信息,让受众“一睹为快”,乐意接受。目前,在285万入口的小城市里,阳江日报微博粉丝已达30万,微信订阅户超过10万。由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和《阳江日报》、阳江新闻网联合打造的“广东阳江发布”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很多稿件点击量超过10万。
二是彰显细分性。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个性化推荐引擎技术,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针对不同用户、不同介质,有着不同终端传播特性的特点,以社区和行业为基础单元,有针对性地生产特色信息产品,推出面向特定区域的社区专题与面向行业的专刊。比如今年重点策划了“三农”精准志愿服务、旅游精品线路点评、帮扶贫困学生“圆梦有我”等专题,将新闻资源、图片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建立数字资料和图片数据库,通过受众“画像”,打造个性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的信息产品,点对点推送到用户手中,做到量身订做、精准传播。
三是注重普惠性。把党委政府的声音和群众的诉求有机统一起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深耕本地民生新闻,重点打造经济运行深度报道、社会治理独家评论、政策法规专业解读等专栏,并开发本地生活信息智慧服务,专题化归纳整理便民家政、餐饮美食、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信息,增强用户黏度。打造阳江新闻网、官方微博微信、掌上阳江APP等产品,提供24小时全天候、多层次、可视化、交互性的新闻服务,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将“接地气”“冒热气”的优质内容资信、核心价值和品牌产品推送到不同终端。在今年4月中旬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10家全国顶尖新闻学院举行的中国传媒大会上,《阳江日报》荣获金长城传媒奖“2015十大影响力地市党报”称号。
二、再造流程,构筑融合平台
融合媒体产业生态系统生产流程中,智能化媒介生产平台将居于核心位置。这一平台借助市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和用户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的支持,通过用户需求识别、内容产品集成、供给需求匹配、场景终端识别等多样化信息处理,实现以需求引导生产,为多样化的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同时,智能化媒介生产平台是面向包括个人在内的生产方开放内容供给通道,面向各类用户开放内容获取入口,从而形成突出的网络效应。为了避免传统媒体精心“孵”出的“小鸡”,被别的新媒体平台抢先“售卖”,导致自身的媒体平台难以吸纳大量用户,造成经营困境和发展窘境,《阳江日报》致力于推动媒体产业生态系统流程再造,抛开传统媒体时代所形成的生产边界和组织边界的概念,改变机构主导、传者主导的内容生产和选择模式,充分张扬互联网的开放精神,努力实现智能化的融合媒体产业生产。
在报纸与互联网融合的起步阶段,报社采取基因移植的办法,将报纸优质基因与互联网优质基因杂交,让报纸与互联网出现“你我不分”的关系。现在已进入以论坛为代表的社交互动网络阶段,包括跟帖、跟评、博客、微博、微信、QQ群等形式,引入了互联网的血液,发生“化学”变化。在改革转型过程中,—方面发挥地级市党报承上启下作用,对媒体进行精准定位,注重内容采集和信息加工流程的再造,推行可承载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新闻生产新方式。另一方面,重视渠道的选择,通过建设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中央厨房”式的采编机制,从报道的策划、选题到稿件上版全流程都根据不同行业性质、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客户的差异性需求,实现“一菜多味”、全介质传播、多方位运营。并依托《阳江日报》,建立阳江新闻网、官方微博微信、掌上阳江APP等10多个一体化的信息终端和服务平台进行信息推送。
推进报网深度融合。近两年来,我们先后对阳江开渔节、风筝节、刀博会、马拉松等重大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微信用户点击数均超过15万人次,有效树立了全媒体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最近两年,阳江新闻网先后获得“全国地方网站最具影响力品牌奖”“全国地方网站最佳本土传播力品牌奖”等荣誉。
三、拓展经营。延伸产业链条
党报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其他媒体来说,实施多元化产业跨界扩张的风险较大。因此,我们把握文化产业发展和繁荣的大好机遇,采取以构建传统产业链为中心、逐步向前后端和周边拓展的模式,围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多元化跨界发展,致力打造具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媒体集团。
首先,推动从传统媒体经营者向经营传统媒体者转变。坚持用市场经营的理念和方式来运作媒体,按照经营规律推动实现内容、发行、广告等环节的互动,在发展好广告业务的同时,开展最美楼盘评选、音乐舞蹈大赛,以及车展、房展、新春年货展等跨界营销活动,实现共享资源的有效开发。同时,采取外包的形式去除在上一轮改革中依附到《阳江日报》的《阳江画报》《阳江侨报》等落后产能,逐步甩开拖缓报业快速发展的包袱。
其次,推动从传统媒体经营者向经营文化产业者转变。把握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效应和公信力,整合报社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向展览策划、演出经纪、影视制作等文化服务领域发展,与当地通信行业合作,打造数字传媒电视,占领手机视频网络市场。策划营销、技术服务等经营收入已逐步成为报社经营收入的新增长点。
再次,推动从传统媒体经营者向战略投资者转变。充分发挥媒体运作能力,借力外界资源,盘活国有资产,建立多元产权结构,通过重组、合作等方式积极实施跨区域、跨媒介战略,在关联程度高、富于成长性的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教育培训等产业领域布局,做大做强经济蛋糕,提升规模经济效应。报社下属的风行报刊发行公司与社会物流商合作,成立阳江日报物流快递公司,切入电子商务领域,现已承接唯品会、一号店等购物平台的区域配送服务。此外,我们还立足阳江滨海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优势,与全国200多家报社发起成立全国报业旅游联盟,注资500万元,成立阳江市报业旅行社有限公司,积极布局报业旅游产业,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
四、创新管理,提升竞争效能
企业之间的竞争,说穿了是管理竞争。目前,很多地市级党报还是采用“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模式,导致其在治理架构设计、激励约束机制、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都不够健全和规范,影响了党报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们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大胆探索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提升报社的综合竞争力。
一是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从印刷、广告、发行等领域破题,积极对内部经营单位进行改制,组建阳江日报印务有限公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物流快递有限责任公司,探索从传统的行政事业型的垂直管理,转变为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的企业化法人管理模式。在资产管理上,明确资产保值增值经营责任;在各部门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上,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内部市场结算;在劳动关系上,全面实行向社会公开招聘合同制员工的灵活用人机制;在收入分配上,经营部门人员收入与经营任务目标直接挂钩,采编人员绩效工资与稿件、版面质量挂钩,树立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利益导向。由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阳江日报》2015年荣获2014-2015中国品牌媒体百强之地市党报品牌影响力创新力10强奖项。
二是壮大复合型人才队伍。近年来,我们根据全媒体发展目标科学预测未来人力资源的供给需求状况,坚持挖潜和引进两手抓,既盘活现有人才,挑选人才到不同岗位交流任职锻炼,建设能进行采、编、播各种工作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又根据发展需要引进新鲜血液,为发展量身定制需要的采编人才、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多媒体融合型技术人才、高层次职业经理人等,如目前本报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招聘首席记者、首席编辑、首席评论员、首席图片总监和硕士研究生工作。同时,打破身份界限和论资排辈的传统,实施以“全员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原有的中层干部,以公开竞岗的方式重新竞聘上岗,推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和激励保障机制。此外,还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社会优质人力资源为我所用,不断壮大报业人力资源体系,为下步的纵深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 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