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红色增量”转化为“红色能量”
2016-12-05李庆英
李庆英
内容提要 近年来,《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积极地把“党史宣传”作为理论宣传的“红色增量”,不断创新宣传的理念和形式,精心策划多样化的选题和栏目,努力让这个“红色增量”转化为治国理政的“红色能量”,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关键词 党史 宣传 北京日报 理论周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郑重提出了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等一系列重要论断,这为新形势下的党史宣传提供了明确指向和强大动力。近年来,《北京日报》理论周刊不断创新宣传的理念和形式,积极把党史宣传作为党报宣传的“红色增量”,精心策划多样化的选题和栏目,努力让这个“红色增量”转化为治国理政的“红色能量”。
一、“宣传自觉”:把党史宣传作为党报宣传的“红色增量”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我国自古以来形成了极其深厚的重史传统。理论周刊自创刊以来就注重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在宣传中非常重视文史宣传特别是党史宣传,不断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功能作用,在此方面已形成了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这种“宣传自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认知上的“自觉”。对于党史宣传在党报宣传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理论周刊有着清醒的认知,积极把党史作为党报宣传的优势资源,作为选题策划的天然宝库。这主要基于以下认知:一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其中有信仰、有意志,有目标、有方向,有宗旨、有传统,有成就、有警示,有勇气、有定力,能为我们今天的治国理政提供无穷的智慧、丰富的营养和前行的力量,因而值得党报在宣传实践中精心开掘。二是党报姓党,天生具有“红色基因”,这决定了党报与党史有着内在的一脉相承性;而且党史作为我们党自身成长、发展和壮大的真实记录,其中蕴含着现实发展的脉络和逻辑,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开辟未来。三是党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现实性,与党报读者群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党史涉及的都是近百年以来的人和事,与今天的读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有些内容甚至与某些读者还有极为密切的关联性,所以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二)使命上的“自觉”。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当前,社会上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这就是“党史”这个“过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忘记的危险。据调查显示,在全国几千万党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党的历史的基础知识缺乏了解;在一些地方、部门的党员教育、干部教育以及国民教育中,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对党的历史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党员干部中的党史知识和意识薄弱,势必给那些企图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敌对势力提供可乘之机。古人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近年来,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拿党史说事,散布历史虚无主义,丑化党的领袖,抹黑英雄人物,歪曲党的历史,这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把学习党史提升到事关国家发展方向和道路的高度。面对这种新情况新挑战新要求,理论周刊始终坚守《北京日报》作为“意识形态的核心阵地、舆论引导的可靠平台”的战略定位,自觉地肩负起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史的重大使命,积极推动党员干部形成知史爱党兴党、知史爱国强国的思想意识。
(三)理念上的“自觉”。对于作为新闻纸的党报而言,党史的新闻性、时效性相对较差,所以很难成为党报宣传重点而受到充分重视。就整体情况来看,虽然党史宣传在党报宣传中并不缺失(例如《人民日报》设有“党史一叶”专栏,《光明日报》开设“党史”专版),但是大多数党报囿于新闻性和时效性的限制,一般只是在党史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的纪念节点前后才有所动作。然而,这种点缀性和应景式的做法,使党报中的党史宣传在总体上处于一种碎片化的零散状态,因而很难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更新”——理论周刊依托“大理论”的理念和格局,在认真做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以及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核心存量”宣传的同时,积极地把党史宣传作为党报宣传的“红色增量”:在时间上,将“纪念节点”延伸为一条“宣传红线”,使党史宣传持续化;在空间上,将“纪念节点”拓展成一个“宣传平面”,使党史宣传规模化;在表达上,注重发掘和激活党史中所蕴含的精神资源,使党史宣传鲜活化。
二、“宣传态势”:让党史宣传成为党报宣传的重要优势
近年来,理论周刊在党史宣传中综合运用专稿、专栏、专版、特稿等形式,进行多角度、持久性、立体化宣传,使党史宣传成为党报宣传中的一个突出亮点和重要优势。从编辑策划层面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寻找“由头”。党史虽属于“过去”,但与“现在”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也正是党史的现实价值所在。党史宣传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发现、呈现和揭示这种内在联系,使其对“现在”有所启示,有所借鉴。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找到富有新闻性的“由头”。在此方面,理论周刊非常善于从现实重大主题宣传中寻找选题的角度、线索和切入点,从而巧妙地把党史宣传与现实重大主题宣传有机结合起来。
比如,配合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刊发了《西柏坡是“立规矩的地方”》《县委书记邓小平》《我党巡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民主生活会制度的历史由来与演进》《一个攸关根本方向的“大本大源”问题》等一系列重头文章,让读者在重温党史的过程中加深对当前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认识和理解。再如,配合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刊发了《从党章看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习仲勋践行倡导群众路线二三事》《费正清眼中的延安群众路线》等十几篇重头文章,为读者深入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由来、思想要义、重要影响提供了历史参考,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二)用好“节点”。利用纪念党史上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节点”为契机进行党史宣传,是众多党报的“自觉意识”和“集体行为”。理论周刊每逢这样的“节点”就会大显身手,深入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充分展现党史人物的思想智慧和精神风范。
以纪念建党9S周年为例,理论周刊从年初就着手策划宣传方案,并陆续推出了“纪念建党95周年专稿”栏目、“党史”专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特刊、“学习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专稿”专栏,进行浓墨重彩的强势宣传,既凸显了纪念节点的热度,又体现了选题策划的力度;既有历史的厚度,又有理论的深度。其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特刊运用八个版面、八个鲜明主题,即《我们为什么要信仰共产主义》《党章蕴藏着成功密码》《理论创新蕴藏着成功密码》《领导方法蕴藏着成功密码》《回望来路不忘初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好党史资政育人》《政党奇迹刮目相看》——前四个板块、四个主题侧重从理论上探寻“自信从哪里来”的给力答案,深刻揭示“信仰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实践的力量”;后四个板块、四个主题侧重从史实层面诠释“党史是教科书、营养剂”,生动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心路历程与历史逻辑。特刊主题鲜明,视角独到,图文并茂,气势恢宏,是理论周刊利用“节点”进行党史宣传的一个典型案例。
(三)关注“焦点”。近年来,在党史领域出现了一些否定党的领导、丑化党的领袖人物、歪曲历史真相的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亟须加以驳斥、澄清和引导,以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在此方面,理论周刊针对党史中一些议论较多、争论较大的“焦点”问题,主动设置议题,进行答疑解惑、正本清源,策划刊发了一大批史实准、角度新、导向正、影响大的重头文章。例如,独家策划推出的《对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进程的思考》—文,以评价辛亥革命以来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进程中的—系列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主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简明扼要地再现了百年历史发展的演变进程,厘清了百年历史发展的逻辑脉络,揭示出其中蕴涵的历史规律,极富新意和引导力。再如,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期间策划推出的《抗战时期牺牲了多少共产党将领?》《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对历史少一点误读,多一份尊重》等,就是针对长期以来流行的诸如“共产党抗战游而不击”“利用抗战坐大”、贬低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而精心设置的重要议题。
(四)瞄准“看点”。党史包罗万象,如何吸引读者爱看?为破解这一宣传难题,理论周刊认真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心理,注意研究读者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从党报宣传角度来说也就是弄清党史宣传的“看点”是什么。具体来说:一是在选题策划中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学术前沿,找准党史研究新成果与传播党史真知的结合点,使宣传内容富有新意和有用性,在此方面策划推出了《陈云怎样保护同志的政治生命》《揭秘: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真实关系》《毛泽东入党时间:1920年》等一系列具有学术性和关切性的重要文章。二是挖掘党史中的“特色资源”,持续经营“老一辈的智慧”“将军谱”两个专栏,生动展现党史中“老一辈革命家”和“开国将军”这两个特殊群体的非凡事迹、思想言论和精神风范。该专栏所刊文章可谓“小而美”,或采撷片段,或掠影侧记,见事说理,可亲可读。三是注意利用《潜伏》《惊沙》《寻路》等热播影视剧的新闻由头,策划刊发了《我党早期的情侦保卫工作》《“铁血”西路军》《“寻路”的历史启示》等重要文章。
三、“宣传效应”:让“红色增量”成为治国理政的“红色能量”
从整体宣传效果上看,理论周刊的党史宣传既有效传播了党的理想信仰、宗旨纲领、价值理念、优良作风,又使党报宣传的内容更加充实,底蕴更加深厚,说理更加透彻,道理更加圆融,从而让“红色增量”转化为治国理政的“红色能量”。这种“宣传效应”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提升了党报宣传的影响力。表现之一:传播力强。理论周刊组织刊发的许多党史类文章,广泛地被《新华文摘》《文摘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平面媒体以及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等众多门户网站转载。表现之二:社会评价高。理论周刊独家策划的不少选题和专栏受到了市委宣传部和中宣部的表扬,有的甚至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由于党史宣传卓有成效,理论部还被授予“北京市党史部门先进集体”称号。表现之三:凝聚力强。多年来,理论周刊在党史宣传中团结和吸引了一批热爱党史、认同党报价值观的忠实读者,这其中既有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人,也有党史学界的专家学者,有的还成为理论周刊的核心作者。表现之四:学术传播力大。理论周刊的党史宣传始终立足于学术前沿,密切关注学界研究的新动向新成果,及时地以恰当的方式予以反映和传播,从而架起了一座沟通学界党史研究与权威党史研究的桥梁,有效促进和推动了学界研究新见向权威主流观点的转化。
(二)凸显了党报宣传的引导力。理论周刊的党史宣传也是—项具有很强导向性、引领性的“灵魂工程”,从实施过程来说就是紧紧把握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着力把党史的主题和主线、本质和主流讲清楚,在此方面策划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关于中国共产党成功的13个谜底》《中国社会发展大逻辑的深刻昭示》《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考察》等一批重头文章;第二个维度是着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和红色传统,深入挖掘党史中所蕴含的精神资源和执政智慧,在此方面刊发了《烈士,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党史上勇于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的革命领导人》《共和国一代的家国大义》等一系列重要文章;第三个维度是着力于澄清党史领域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引导读者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党史和领袖人物,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在此方面编发了《从新版<党史>看红军西路军历史真相》《坚持和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历史观》《走进毛泽东心目中的“实事求是”》《邓小平为何拒绝做肯定“文革”的决议》等重要文章。这些党史文章,备受关注,广泛地被转载和传播,从而有效提升了党报宣传的引导力。
(三)增强了党报宣传的公信力。概括地说,理论周刊党史宣传的公信力至少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内容的真实性。由于历史上一段时间里出现了党史被过度政治化和片面化、党史人物被脸谱化和扭曲化、党史事件被遮蔽化和简单化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党史公信力的危机。改革开放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党史研究出现了新风貌新成果新认识,被颠倒的历史逐步被纠正过来,一些被遮蔽的历史真相得到了恢复,一些被扭曲的历史人物得到了科学公正的评价,所有这些逐步建构起一种“新党史”,理论周刊的党史宣传正是以这种“新党史”为依托展开的。二是策划的专业性。党史的专业性、政治性、现实性给党报的党史宣传提出了特殊要求,即要求作者和编者都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从作者方面来说,理论周刊的党史宣传紧紧依托权威党史部门和党史学界的权威大家和一流学者,如金冲及、曲青山、石仲泉、陈晋、金一南等;从编者方面来说,理论周刊的编者也都具有一定专业素养,这样才确保了党史宣传能够更准确、更严谨、更到位。比如,在进行纪念建党95周年宣传的过程中,理论周刊策划的一篇重要稿件中引用了刘少奇1951年所写的一段话,其中有“毛泽东的思想”的表述。在稿件送审过程中,有同志将“的”字删掉了。但是约稿编辑因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认为这个
“的”不应删掉。因为这一个“的”字的背后隐藏着一段特殊的历史背景——大约在上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段时间里,毛泽东本人是不赞同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的,对此党中央还专门下发过文件和指示,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讲话中是避免使用“毛泽东思想”这种提法的,而代之以“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毛泽东的思想”等,就连中共八大党章都没有出现“毛泽东思想”。类似的“小细节”隐藏
“大历史”的例子在党史宣传中会经常碰到,如果编者没有一定专业素养,势必会给见报的文章留下无法弥补的缺憾。三是文风的清正性。理论周刊在党史宣传中倡导“短实新”、力避“假大空”,并且非常注重党史话语表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使宣传内容在总体上形成了一种谈“学术”不“艰深”、揭“真相”不“猎奇”、求“新见”不“戏说”、析“事理”不“玄奥”的清正文风,所以能给读者留下一种“有趣、有料、有识”的深刻印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的讲话中反复强调“不忘初心”。那么,理论周刊党史宣传的“初心”何在?在我看来,其“初心”就是:着力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
编辑 张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