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总是被用来打破的
2016-12-05李迅雷
李迅雷
世界上有很多你认为是真理的东西,可能是谬误。很多观念,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在2000年之前,中国处于商品时代,购物保值是大家普遍接受的观念,储蓄是居民理财的主要手段。2000年之后,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崛起,购物保值和储蓄理财的观念被打破。
过去,人们总认为货币发多了,就该通胀;如今,通胀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奢侈品”,因为产能过剩,全球性的产业转移和贸易成本降低,使得不少可贸易品的价格不涨反跌。取而代之的是资本品价格的上涨。
过去,金融当局最关注的两大问题是通胀与失业,这才有了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来确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力度的依据;如今,资产泡沫已成为金融体系的最大威胁,尽管监管当局可以为货币泛滥但没有引发通胀而庆幸,却难以摆脱经济脱实向虚的纠缠。
如今,大家都在抱怨购房难,买房要抽签,甚至通过打麻将的胜负来决定谁得房。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一定会抱怨卖房难。就像2015年的股灾,A股时常会大面积跌停,最后不得不要求国企不卖股票、上市公司增持股票、券商自营买入后不抛股票。楼市的流动性远不如股市,届时卖房的难度一定会比抛股难。因此,当我们谈论过去的观念如何被颠覆的时候,一定要清楚今天你认为不会变化的观念,今后可能也会被颠覆。
有时候,新旧观念的交替就在转眼之间,如2015年金融市场还在大谈创新,2016年的创新大会就已不再举行,监管与防风险则成为共识。2016年一季度,央行还在降低楼市的首付比例,到了三季度就开始限购和提高首付比例。
经济金融领域观念的变化、旧观念被打破甚至颠覆,大都是通过流动性的变化来实现的。如果“流动性”这个词太学术,不妨记住马克思说过的“从量变到质变”。当然,这个量不仅是指货币流量,还包括人口流量、货物流量和信息流量,这四大流量才是笔者定义的流动性。如货币流让中国房地产的总市值成为全球最高;人口流让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流让中国成为全球贸易第一大国;信息流造就了BAT,让杭州有望跻身一线城市,今后,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应该来自于信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