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微小癌的磁共振成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2016-12-05王明伟朱红莲石硕艳唐南丽王海艳卢东丰

山东医药 2016年36期
关键词:囊性包膜征象

王明伟,朱红莲,石硕艳,唐南丽,王海艳,卢东丰

(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甲状腺微小癌的磁共振成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王明伟,朱红莲,石硕艳,唐南丽,王海艳,卢东丰

(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癌(TMC)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探讨其对TMC的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个TMC结节(恶性组)的MRI影像表现,并与52个直径≤10 mm的甲状腺良性结节(良性组)的MRI影像特征比较。结果 与良性组比较, 恶性组结节多表现为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晰,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淋巴结肿大(P均<0.05);而结节MRI信号、均质性、囊变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整是TMC的MRI主要征象;结节周围不完整,包膜样低信号影是MRI 诊断TMC的特征性表现;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是诊断TMC的肯定征象。MRI对TM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甲状腺微小癌;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甲状腺微小癌(TMC)是指甲状腺癌病灶的直径≤10 mm,又称隐匿性甲状腺癌。由于TMC病灶较小,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随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成为诊断TMC的重要方法。现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个TMC结节及52个直径≤10mm的甲状腺良性结节的MRI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RI对 TMC的诊断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5年12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诊断的TMC患者57例,将其中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共48个TMC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恶性组),48例TMC患者中男8例、女40例,年龄(44.8±16.7)岁。病理类型:乳头状癌44个,髓样癌3个,滤泡癌1个;13例合并其他疾病,其中8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合并滤泡型腺瘤,2例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选择同期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诊断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45例共52个结节(最大径≤10 mm)作为对照(良性组),45例患者中男7例、女38例,年龄(46.8±15.4)岁。52个结节中38个发生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14个为甲状腺腺瘤。1.2 甲状腺结节的MRI影像特征 MRI设备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1.5T Signa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头颈联合表面线圈对颈部作SE T1WI和T2WI扫描。横轴位SE T1W1(TR 600 ms/TE 15 ms),FSE T2WI(TR 440 ms/TE 100 ms)。增强扫描使用钆双胺(欧乃影)对比剂,剂量0.1 mmol/kg,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度2 mL/s。观察两组甲状腺结节形态、边界、是否囊变、均质性、包膜、淋巴结肿大及MRI信号特征,分析诊断结果。两组甲状腺结节的MRI影像学特征见表1。

表1 良性与恶性甲状腺结节的MRI影像学特征比较

2 讨论

目前,关于TMC的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甲状腺癌发生、病情进展受机体缺碘、基因缺陷、遗传以及辐射等影响,甲状腺病变亦可能与甲状腺癌存在一定关联。甲状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其预后至关重要,但TMC原发结节较小,医生触诊不易发现,临床上早期发现比较困难[1~3]。MRI检查对软组织具有较高分辨能力,能够客观准确地显示TMC结节的形态、边界、包膜和信号改变,并对TMC侵犯的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进行准确判断[4, 5]。本研究表明,恶性组和良性组结节的MRI信号、均质性、囊变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而结节形态、边界以及是否有包膜及伴有淋巴结肿大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恶性组TMC结节在T1WI上呈低或等信号,T2WI上为等或高信号;良性组中除4个甲状腺肿结节在T1WI呈高信号(高信号主要为囊性结节内褐色胶冻状物质,由胶质和出血混杂形成)、T2WI呈低信号,其余结节在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由此可见,单纯依靠MRI信号特点对TMC的诊断价值不大。

多数学者认为,肿瘤组织的非均质性改变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6]。本研究恶性组和良性组结节中表现为MRI信号不均匀者均与瘤组织的囊变、坏死、出血、钙化等有关,这表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均易发生囊变、坏死、出血及钙化,因此,结节信号不均匀是TMC的一个征象,单一的不均匀性信号不能作为TMC鉴别诊断依据,需要结合其他征象综合考虑。

具有较多囊性成分的甲状腺结节通常为良性,为囊性变或出血所致,恶性结节有时也会出现囊性成分[7]。本研究恶性组中仅2例(4.1%)、良性组中仅4例(7.6%)结节内含部分囊性成分。有研究报道,13%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内含囊性成分,41.2%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内含囊性成分[8],明显高于本组。可能与本研究筛选病例中结节体积较小(≤10 mm),不易发生囊性变、出血、坏死等改变有关。因此认为,有无囊性变不能作为TMC的诊断依据。

本研究恶性组中结节多呈现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外观(72.9%),边界多模糊不清(68.7%),这一征象与癌灶缓慢生长向周围侵袭有关,反映了甲状腺癌的惰性病程特点。而良性组结节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较规则的外观(84.6%),边界清楚(76.9%),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整是诊断TMC的主要征象。

MRI包膜样(包膜/假包膜)信号位于甲状腺肿瘤与正常组织之间,病理上为真正的腺瘤包膜和增生结节或癌结节周围形成的类包膜样纤维组织;于T1WI和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影。Noma等[9]对24例甲状腺癌的MRI资料与术后病理作对照研究,发现肿块周围的假包膜可分为4种类型:A型假包膜完整、均匀;B型假包膜部分出现;C型假包膜部分存在、厚薄不均;D型肿瘤突破假包膜。其中A型仅见于甲状腺腺瘤,D型仅见于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B型及C型均可出现。本研究发现,肿瘤突破假包膜、浸润至假包膜之外仅出现在恶性组中,表现为结节周边不完整包膜样低信号,局部边缘模糊不清,以T2WI观察为佳;增强扫描可见包膜被突破,肿瘤浸润至包膜外,瘤周呈“残圈征”表现。良性组结节周围的假包膜均完整连续,未见中断缺损征象。说明结节周围不完整包膜样低信号影是MRI诊断TMC的特征性表现。

甲状腺具有丰富的淋巴结网,甲状腺癌发生时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50%~75%)[10]。本研究中恶性组TMC结节26例(54.1%)颈部可见转移肿大的淋巴结,良性组中4例(6.7%)颈部可见轻度增大的淋巴结,恶性组淋巴结增大的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与文献报道相符。TMC发病隐匿,颈部淋巴结转移肿大可以是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方位成像,扫描范围广,血管在MRI上为流空低信号,可区别肿大的淋巴结,对鉴别肿大的淋巴结有较高的灵敏性。

综上所述,甲状腺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整是TMC的MRI主要征象;结节周围不完整包膜样低信号影是MRI 诊断TMC的特征性表现;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是TMC诊断的肯定征象。因此,MRI诊断对TMC具有重要价值。

[1] 李鹏,玄国庆.CT在乳头状甲状腺结节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3):30-32.

[2] Roti E, Deqli Uberti EC, Bondanelli M, et al. Thyroid papillary microcarcinoma: a descriptive and meta-analysis study[J]. Eur J Endoc, 2008,159(6):659-673.

[3] Mustafa M, Kuwert T, Weber K, et al. Regional lymph node involvement in T1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a bicentric prospective SPECT/CT study[J].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 2012,37(8):1462-1466.

[4] 王剑侠,王琦,时高峰,等.MRI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0,16(22):4-6.

[5] Tezuka M, Murata Y, Ishida R, et al. MR imaging of the thyroid: correlation betwee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thyroid gland scintigraphy[J]. J Magn reson imaging, 2003,17(2):163-169.

[6] Kabala JE.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diseases of the thyroid and parathyroid[J]. Eur J Radiol, 2008,66(3):480-492.

[7] Wong KT, Ahuja AT. Ultrasound of thyroid cancer[J]. Cancer Imaging, 2005,5(1):157-166.

[8] Lee JH, Shin JH, Lee HW, et al. Sonographic and cytopathologic correlation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variants[J]. J Ultrasound Med, 2015,34(1):1-15.

[9] Noma S, Kanaoka M, Minami S, et al. Thyroid masses: MR imaging and pathologic correlation[J]. Radiology, 1988,168(3): 759-764.

[10] Sahdev A. Cervical tumors[J]. Semin Ultrasound CT MR, 2010, 31(5):399-413.

秦皇岛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01A289)。

10.3969/j.issn.1002-266X.2016.36.023

R736.1

B

1002-266X(2016)36-0069-03

2016-01-17)

猜你喜欢

囊性包膜征象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囊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例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