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样》阅读训练
2016-12-05江西石人
●江西 石人
《四十八样》阅读训练
●江西 石人
【原文】
四十八样
冯骥才
天津人灵,把药材弄到糖里,好吃又治病,这糖叫做药糖。鼓楼前有个卖药糖的叫俞六,宝坻县人,脑瓜好使,两只手特别能干。他和别人不一样,他的功夫不在“卖”上,都在“糖”里边。他在家门口摆摊卖药糖,就在一个桌上摆上几排长长的带木框的玻璃盒子,每格里边一种糖。俞六卖药糖不说不唱不吆喝,可是他的糖好——色艳,味厚,有模有样,味道各异,不单把有各种药材,还把好吃的蔬果也掺进去。他的药糖最多,最全,总共四十八样;可只摆在自家门口,这城里城外能有几个人知道?一提天津卫卖药糖的,瞧不见俞六的影子。
他的一个街坊刘二爷是个老到的人,读过书没当过官,做买卖赚了点钱,早早收手在家享清福。一天碰到俞六便说:“你会做糖却不会卖糖。你不是本地人不知道,天津人认绝活,服绝活。”
俞六说:“可这绝活哪找去?”
刘二爷说:“没处找。绝活一是琢磨出来的,一是练出来的。”
“咋学咋练?”俞六还没全明白。
刘二爷笑道:“要我说,琢磨——你就得琢磨使嘛新鲜玩意儿把你这四十八样亮出来;练,你就得琢磨使嘛法子招人来买。”
俞六不是榆木疙瘩。这两句话点石成金。没多久,俞六恭恭敬敬把刘二爷请到家中后院,刘二爷立马眼前一亮。院中间放一个挑儿,一根扁担,两个桶柜。柜子上是一圈放药糖的小方盒,每个盒里一种糖。盒上边有个盖儿,带合页,可以掀;这一圈小盒总共二十四个,两个桶柜正好四十八样。
桶柜的捯饰前所未有。提梁上边各雕一个龙头,龙面相向,瞪眼龇牙,横梁正中一个锃亮的金珠,这叫二龙戏珠。龙头上还伸出两根弹簧,拴着红绒球,为的是挑起来一走,绒球就随着脚步一颤一颤。不知俞六从哪儿请来一位好漆工,把桶柜漆得油黑锃亮,上边使金漆写着“俞家药糖,四十八样”八个大字。每个糖盒的玻璃盖上还全用红漆写上糖名,玻璃盖下的药糖五颜六色。这样的药糖柜在街上一晃,保管全震!刘二爷看得高兴,夸赞道:“好赛从宫里挑出来的。”
跟着俞六演了一手 “卖糖”把式。他左手拿个纸兜,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个小铜勺,上去,绕着两个桶柜各转一圈,顺手用右手的无名指一挑盒盖,小铜勺就从盒里舀出一块糖到纸兜里;挑盒盖麻利无比,舀药糖灵巧至极,比得上变戏法的“快手刘”的小碗扣球。单看这“卖法”,不吃糖,花点钱也值了。
刘二爷看罢,高兴地说:“行了,你可以出山了,四十八样要成名了。”
第二天,俞六挑着挑子走出家门,城里城外,河东水西,宫南宫北,九个租界一转,立时名满津门。他还制了一身好行头,青裤白褂,皂鞋净袜;他挑着这对天下独有的花桶,一走一颤行在街头,还有洋人拿照相盒子给他照相呢。
俞六没神气多久,就听说河东有个卖药糖的,也用两个龙头漆桶,也叫“四十八样”,这一来,俞六的四十八样就算不上独门绝技了。三个月后,俞六又琢磨出一个“走八字”的卖法,取糖时围着两只桶柜走个八字,两手还跟着换“活儿”。可不久,这招式又被人学了去。俞六憋了几个晚上,再想出一招,就是每个桶中间加几个糖盒,里边全是半块的糖。他想,人家买了他的 “四十八样”,这半块的糖他就奉送。他拿着这个新主意去请教刘二爷。
刘二爷听了笑哈哈,说道:“你这法子早晚还得给人学去。我送你一个法子吧。”说完,他用纸写了几句词,递给俞六说:“你也不用唱,只要背下来,走着八字时把它踩着点儿念出来就行了。”
俞六一看,是六句词:“天津药糖家家好,四十八样数第一。一色一味块块香,再饶半块随您意。俞家能耐不传女,谁我儿子谁学艺。”
俞六不是天津人,不懂天津人这几句嘎话里,有打趣逗笑,也暗含着骂人,挺厉害。他心里有点疑惑。刘二爷看出来了,说:“放心去用,不会再有人敢招你了。”俞六说:“您开头就帮我,已经多回了。这次成了,我管您一辈子药糖。”
第二天俞六卖糖走八字时,便把刘二爷这六句念一遍,一回生,二回熟,熟能生巧,渐渐跟上步点,走起来挺好看,像徐策跑城。买糖的人围观的人听了都笑,有人说:“听你这几句,谁再敢偷艺谁就是你儿子了。”
俞六才明白这一招把他的绝活立住了。更明白天津人说话的妙处——既厉害又幽默,既幽默又厉害。单厉害不受听,单幽默不给劲。自今而后,果然再没有人学他。他感激刘二爷,天天给刘二爷送糖,一天六块,一天换一样,八天一轮,正好四十八样。多少年来一直送下去。
俞六有妻无子,他的手艺绝活后继无人。可到他死后,刘二爷还活着,人说刘二爷长寿,就是因为长年吃俞六的药糖。
(选自《俗世奇人新篇》,有删减)
【习题】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作品既状物,又写人;写人时,又注意调动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方法。
B.与作者的诸多津味小说一样,本文人物鲜活、生活气息浓郁、故事曲折生动、语言幽默诙谐,体现了作家对于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和民间特色的自觉追求。
C.“他的功夫不在‘卖’上,都在‘糖’里边”,指的是俞六做生意不玩虚头巴脑的花架子,他的药糖色艳、味厚、品种齐全。他一直恪守这样的从商之道。
D.小说刻画的俞六和刘二爷两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比如俞六,就具有踏实能干、肯动脑子、从善如流、一诺千金的性格特点。
E.文末处“人说刘二爷长寿,就是因为长年吃俞六的药糖”一句,其实是市井道听途说的无稽之谈,也是作者玩的小小“障眼法”。俞六的药糖并无此神效。
(2)刘二爷说,卖药糖的绝活全靠“琢磨”。细读原文,说说俞六琢磨出了哪些卖药糖的门道。
答:__________________
(3)刘二爷给俞六写了几句“嘎话”,就把俞六的绝活给“立住”了。这六句词为什么能起这么大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
(4)试概括刘二爷的主要性格特征。文中描述俞六卖药糖的故事,对于刻画刘二爷的形象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D (C“他一直恪守这样的从商之道”错,俞六后来的成功,是他不断变通、学会“卖糖”的结果;E“是市井道听途说的无稽之谈”和“作者玩的小小‘障眼法’”错,文末这句话体现了俞六药糖在百姓中影响的深广,有曲终人不散、余音绕梁之效。A基本正确,但文中无对人物外貌的具体描写。)
(2)①设计了能把四十八样药糖亮出来的桶柜;②在桶柜上添加了二龙戏珠及红绒球等装饰;③变戏法一般的用小铜勺卖糖的手法;④卖糖时穿青裤白褂、皂鞋净袜的好行头;⑤“走八字”的卖糖法;⑥顾客买糖他免费奉送半块糖。
(3)这几句嘎话既幽默又厉害,有打趣逗笑,也暗含着骂人,既宣传了自家药糖的好处和买糖有“添头”的促销手段,“谁我儿子谁学艺”又堵住了同行偷艺模仿的路,所以能发挥将俞六的绝活“立住”的作用。
(4)刘二爷的形象:阅历丰富(洞悉世情),处事老到(老谋深算),机智幽默,乐于助人。
写俞六卖药糖的故事,对刻画刘二爷的形象有映衬烘托的作用,小说写俞六,事实上也是处处在写刘二爷。俞六琢磨出卖药糖的诸多门道,突出了刘二爷善于“点石成金”;俞六被人模仿无计可施,刘二爷仅送他六句“嘎话”就让他走出困境,可见其足智多谋;俞六给刘二爷送了一辈子药糖,足见刘二爷的受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