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下教学顶层设计浅析
——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专业为例
2016-12-05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刘日鑫刘文斌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刘日鑫 刘文斌 周 慧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即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与之前完全不同的一种新的秩序或形式。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创业不是延续以前的生产,而是开创新的起点,新的事业,不能照搬以前的生产理念及经验模式,创业必须产生新的需求、组建新的组织秩序,改变旧的传统思想,本质是组织建立新的生产函数[1]。从以上观点看,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实质是一样的,创新是一种理念,是种思维惯性和属性,创业是创新的结果,是创新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所谓的创新创业教育,其本质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将该精神运用在实际生产中,能够创造出效益和价值,能够满足社会生产秩序、顺应经济发展的一种上层教育理念。广义地讲,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理念的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在发达国家已经历了许多年的发展,首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是哈佛商学院1947年开设的MBA课程“新企业的管理”,该课程纯属经济学范畴。《工资问题》一书的出版,使其作者Katz成为第一个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主题的著作作者之一,该书成为美国各大学谋求创业梦想的年轻人理念指导。由于创新创业理论对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熊彼特理论基础及随后发展成的系统创新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盛传。尤以《Small Business and Venture Capital》著作为代表,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推到新的发展阶段,随后哈佛大学开设了相关课程,研究关于小型企业管理及风险投资理论。此后,各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为学生传授相关理念。到2000年以后,全球已有1500多所大学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臻完善。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启蒙阶段,2002年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九所高等院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我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正式走进大学学府。此后,教育部出台了多部政策文件,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政策支持。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2012年教育部相继又出台了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12〕4号);2014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人社部发〔2014〕38号)。刘延东周末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鼓励高等院校毕业生争取自主创业,高校教育应该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中去,市场应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机会[2];2015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同时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也在京召开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更加大力提倡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总体而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二、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意识不够
虽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创新创业的文件,给予了政策支持,同时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将创新创业教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是,面对已经习惯了传统教育的部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新的理念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大学本科学府实行过程中,仍然千差万别。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更需要一个健全的教学环境和成熟的组织机构,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创新创业初级阶段,将创业教育与现在传统教育有机结合,我国高职院校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探索和实践。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意识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理念没有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大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大学生所有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都要遵循已经制定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人才培养方案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兼顾式”的素质教育,要真正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对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力求达到预定的创新能力目标,才能将创新创业思想根深蒂固的植入培养对象的认知领域中去。严格意义讲,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只是流于形式喊口号阶段,没有将创新创业思想融入顶层设计中去。
(二)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明确
创新创业教育需设置一套完善明确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需设置大量的学时,才能将一种教育思想有效的传授下去。对于目前的高职院校,涉及创业课程少之甚少。如毕业就业指导课没有起到真正的就业指导,指导老师只是对一些纪律规章制度照本宣科地读一遍,草草了事。顶岗实习由于管理不够完善,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创新课程设置方面,思维不够清晰,教师传统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失去了创新的兴趣[3]。部分专业采取创新创业公共选修课或者兴趣班的方式,传授创新创业思想,但缺乏系统教育,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三)创新创业组织管理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组织管理较为完善和分工合理的创新创业团队,进行顶层设计、创新创业实施和创新创业评价等系统的过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处于启蒙阶段,没有专门的组织管理团队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
(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少
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一直不够完善,高职院校与企业联系不紧密,流于形式。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中,能真正为高校学生提供创业条件的很少。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学校面临着诸多的被动和尴尬。部分高职院校自己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如勤工助学、大学生创业中心等,但往往缺乏系统引导和偏离实际专业,体验不到真正创业的历程。在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时,往往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创新创业的教育。
三、创新创业环境下的教学模式顶层设计
创新创业的核心是创新意识的树立,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非简单的技能传授和掌握。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专业为例,在创新创业环境下需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构想:
(一)成立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构想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专业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招生两个班级,专任教师10人,其中包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副教授、博士、硕士和外聘技术人员。建筑材料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科研、对外培训和技能大赛等方面都为学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推陈出新,每年承担纵横向项目若干,到账科研经费100余万元,同时每年对外承接技能培训500人次。为了提高学生实战能力,老师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级别的技能大赛,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技能大赛奖项。因此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专业教师,从团队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和团队素质看,已符合创建专门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的条件。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一旦创立,其宗旨就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内部有明确的分工,完善的管理制度,见图1。
图1 建筑材料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组织功能
创新创业教学团队职能部门由创新创业设计部、创业协调开发部、创新创业实施部和创新创业评价部组成,每部各司其职,以上部门在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的具体领导及负责下,完成建筑材料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与研究、专业技术知识传授、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对外项目合作与承接及顶岗实习创业实施计划等。创新创业设计部需结合建筑材料专业的知识体系、行业发展背景,对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创新目标和创业目标充分论证分析后,设置合理的专业技能知识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制定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文件;设计部需对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负责,对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负责。创新创业实施部负责知识技能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目前采用的项目化教学方法,是一种较好的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由于是一门新的学科,需要任课教师认真把握课程内涵,教授的是创新创业思想,培养的是创新创业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创新创业评价部主要负责对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协调开发部的工作跟踪监督,并将所有信息反馈到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以便对团队的管理制度进行及时更新和完善。创业协调开发部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部门,其主要担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搭建、更新和完善,科研项目开发和顶岗实习创业计划跟踪反馈。创业开发协调部对整个团队的所有事宜负责协调工作。从图1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的管理形成一个封闭环,所有执行信息从环的开端出发,最终结果信息反馈到封闭环的出发处,此类管理模式能及时更新和及时完善自身管理制度。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在创新创业教育新环境下,建筑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应做相应的调整,经过三年的培养,要求毕业生成为:能够熟练掌握建筑材料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初步完成创业模拟经历且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综合创业型人才。创新创业委员会应根据建筑材料专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创新目标和创业目标,合理设置创新创业专业课程体系,见表1。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喊口号,需要大量的学时来完成,表1中课程设置分为知识技能课模块、创新创业基础课模块和创新创业实践课模块三大类。知识技能课模块较传统的专业课程有所缩减,将部分课程作为选修课的方式讲授,留出大量课时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程所用。知识技能课模块主要传授建筑材料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包括水泥类、砂浆类和混凝土类材料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材料改性研究等。创新创业基础课模块主要包括新材料的技术创新、创新思维培养、创业可行性分析、小型企业创办风险分析、KAB教育、创业项目分析报告和模拟企业经营等。创新创业实践课模块主要有科研项目实施、毕业创业初步设计(毕业设计)、创办企业经验分享研讨活动和毕业顶岗实习创业计划初步实施等。
表1 建筑材料专业创新创业专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基础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对建筑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掌握,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意识及创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创新创业实践课模块中的科研项目实施类课程,主要是建材教研室每年的纵横向科研课题。学生可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以负责人的身份去实施科研项目,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技术创新的能力,一个完整项目完成的经历。毕业创业初步设计(毕业设计)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学生根据专业背景,为自己以后的创业梦想进行初步设计,包括可行性分析、创业过程、利润及风险估测等,指导老师给予实时的指导。毕业顶岗实习创业计划初步实施类课程,主要是根据毕业生对毕业创业初步设计课程中自己创业的设想进行实施,实施过程可以在企业,也可以在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该课程是对创新创业教育学习的最终实践考核,协调开发部对顶岗实习实施过程随时跟踪和及时反馈,以便指导委员会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完善。
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还远远不够,创新创业团队中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应以身作则,起到引领作用。
(三)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作用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负责专业建设的同时,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领军人物。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需以专业发展为大局,有高屋建瓴,统筹安排的风范,而不是忙于琐事。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方面,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应是中流砥柱,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实施者。因此要求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创新能力、团队带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业经历以及突出的企业实践能力。学校应通过各种形式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实践能力。
(四)成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建筑材料专业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可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满足学生在校内的技能实训及毕业创新创业设计所用,由实验室、工作室和专业一体化教室组成。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指长期与我专业合作的、较为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如常州市的各混凝土搅拌企业、墙体材料企业、砂浆厂等,溧阳和金坛的各类水泥厂等,都可以发展成为建筑材料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可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后实施场所,在毕业顶岗实习创业初步实施计划中,大部分的学生需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因此建立和健全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是至关重要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常州,位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带,建筑材料企业在该地区勃勃生机,学校和二级学院领导应该借国家给予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之机遇,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发展校外实训基地,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必需的实践场所。
四、结论
本文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之大环境,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专业为例,论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内涵,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之不足。从四个方面,分别为创新创业组织管理、人才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浅析了我院建筑材料专业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下的教学顶层设计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