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品的新贵族——骨质瓷雕刻
2016-12-05李春英
李春英
陶瓷艺术品的新贵族——骨质瓷雕刻
李春英
艺术源于自然,服务于生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艺术欣赏价值和被越来越多收藏家看好的陶瓷艺术品骨质瓷雕刻作品逐渐产生。即有创新的层面又具有挑战性的新技法,在陶瓷界认为不可能的东西变成了可能。
骨质瓷雕刻也叫雕瓷或瓷雕,其作品有两种,上釉和不上釉。不上釉也称“生瓷”或“反瓷”。陶瓷雕刻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在我国清代出现了很多雕瓷名匠、大师,王炳荣、陈国治、李欲元、李欲成等。清代末期雕瓷名匠李欲元就以雕反瓷为主,在“说瓷”一书中有记载:反瓷虽不上釉,但施以彩若反瓷而胭脂水彩者,成为罕见之宝。
骨质瓷是以动物的骨灰(也称骨炭)、粘土、长石和石英石为基本原料,经高温素烧和低温釉烧两次烧制而成。它以其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謦等显著特点居群瓷之首,以雍容华贵、别致高雅而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骨质瓷多用于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酒具、咖啡具等。在我国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及香港回归、上海世博会各国首脑用餐都选用的日用骨质瓷产品。骨质瓷艺术品也在近几年发展得很迅速。骨质瓷源于英国,长期以来是英国皇家和贵族的专用瓷,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公认的高档瓷种,兼有使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双重性,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堪称世界名瓷。
中国陶瓷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世界陶瓷看中国,中国陶瓷看景德镇,景德镇陶瓷看青花,这已成历史。随着陶瓷业的迅速发展,传统和现代技术的结合,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中国陶瓷同样也不会落后那些发达国家,骨质瓷艺术品就是在成长中的新皇后——贵族瓷。
骨瓷在技巧上逐渐由简朴进化到精致。由于原材料与其它瓷种不同,所以在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和崩边,这就要求雕瓷技工必须熟练的掌握雕刻技巧,才能避免或减少漏洞和崩边现象的出现。漏洞小的可以弥补,在不超过2毫米直径的洞可以用原浆进入贴补,补的过程同我们做水泥工程一样需要养生3-4遍。滴泥浆时中间有凹的现象把它一次次补平,补到和原来的一样为止。在补贴前要把洞修成圆椎型,实现洞的斜面是一个过渡的,超过2毫米就无法弥补。崩边问题的修理,是靠技工对图案的深入了解和扎实的绘画基本功来完成。
骨质瓷雕刻与其它任何一个瓷种都不同,它非常薄,在泥坯上完成雕刻不太容易,破损率较高,器型不论它的大小一般都是在(泥坯3-4毫米,成品2-3毫米)之间。目前最大的骨质瓷花瓶成品一般在70-80公分,那么泥坯就在85-100公分,如果在稍微大一点的花瓶上雕减法,当你减到一定程度,它就会烧塌或破肚子,下半部支撑不住上半部的重量,破肚子就是在器型上出现很大的纬线裂痕。所以骨瓷的雕刻多选60公分以下为多。
骨瓷艺术品看起来很简单,但从它的俏思、设计、审美、制做完成到终端用户,贵族也好、百姓也好、收藏家也好,这里隐藏着一种追求极致的手工精神价值,蕴藏着一个复杂而浩瀚的精神所在,这种精神就是我们常说的工匠精神,他们身上承载了一种高于物质载体样貌及其工艺精微性的精神价值,它要求工匠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独创技术来完成,它要求工匠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新材料的选用,新工艺的研制更具有创新层面。
李春英艺术简介:
李春英:辽宁省锦州市人,1955年生,自幼酷爱艺术,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辽宁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国家中级职称工艺美术师,锦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锦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参加省工艺美术高研班,与鲁美等多所院校教授以及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对作品的雕刻水平逐渐提高,在2013年辽宁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中雕刻的《牡丹花瓶》获得铜奖,在2015年唐山国际陶瓷博览会上,中国陶瓷名人名作展中《青花新语》获得银奖,国画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展览。
把古人的东西延续下来,这是传承;把新的元素加进去就是传统的与现代的结合。艺术品具有两个属性,一个是个性,第二是共性。个性的东西不能复制,共性的可以复制,那么个性的东西就是世界唯一、独一无二。价值分两部分,无形价值和有形价值,无形价值就是蕴藏在艺术品里面的精神所在,有形价值就是载体的表现。那么共性的可以复制,可以成批量生产,产品中的无形价值就已经显得微不足道,而载体的表现为批量生产,比如一个绘画国画写意大师手绘一个花瓶,假设用5小时,那么把它设计成花纸贴到花瓶上,5个小时每个人就可以贴出几十个或上百个。
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决定了它的商品价值,商品价值决定了它的消费群体,真正的艺术品多和奢侈品联系在一起,它不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而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消费品。同一作品原材料价值不同,附加值不一样,在铁上雕和在金子上雕,同样是金属,在柳木上雕和在黄花梨上雕,同样是木类,它们都是不一样的,骨质瓷同样是瓷的一种,但出的作品价值是与其它瓷种有着不同的差别。人工价值也是如此,高级工艺美术师和工艺美术师是有区别的。国大师、省大师、市大师的区别更是如此,个别范例除外,也有撒落在民间的金子,那些艺术家一生为自己的作品,不图名和利,它的作品比国大师差不哪,甚至好于国大师,但这样毕竟是少数的。
骨质瓷艺术品就目前状况看主要分三大部分:手绘、浮雕、透雕。
手绘,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釉上彩的图案以工笔花鸟、山水等;釉下彩多数为写意花鸟,器型多数为各种花瓶和艺术盘。花瓶品种很多,为传统意义上的天球瓶、梅瓶、葫芦瓶等;艺术盘规格很多,从10#、12#、14#、16#、18#、20#、24#之多,也有个别特制比较大一些的。
浮雕,一般不上釉,图案是以满花为主。当代的满花是立体浮雕效果,改变了传统的满花缠枝连,缠枝牡丹等平雕的效果,饰纹也有变化,主要是按着现代的审美取向来设计图案,看起来有灵动性,真实感,器型多为各式花瓶。
透雕,准备做透雕的作品,在设计时它与浮雕的图案稍有不同,一般情况下做浮雕满花不漏地,但透雕在设计时就应该把该留的地也就是该透的地方留好,器型多为花瓶。以往的透雕多数是用机器来完成的,千篇一律,薄厚均等,而手工来完成的透雕它除具有浮雕的特征外同时也具备了立体的效果,有薄有厚有转折。
满花寓意的“圆圆满满”与“祥瑞”是中国传统审美取向,它的雕工比较复杂,但它体现了一种精神所在,纯粹的手工艺术无论在当今社会还是在未来它都是工艺美术行业的主体那就是工匠精神,传统意义上的手工制作产生了一种新的口号“手工万岁”,为陶瓷爱好者和收藏家捧出新的陶瓷皇后。
骨质雕刻作品是瓷艺术品中佼佼者,在陶瓷艺术领域有着它无限的发展空间,独一无二,即不能批量生产,又不能迅速转化为普通消费品。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更好、更具有创新层面的骨瓷雕刻作品展现出来,为中国的陶瓷业镶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为陶瓷爱好者及收藏家增添一个新的朋友——骨瓷雕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