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日铭访谈

2016-12-05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6年5期
关键词:瓷业瓷厂醴陵

郭 俊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日铭访谈

郭 俊

问:听说你是十几岁从江西来到醴陵,您当初是一种什么情况来醴陵的?

答:我家在农村,兄弟姐妹十人,家庭不富裕,高小毕业后,家庭无法支持升学,从谋生的角度来到了醴陵学徒。因为我的一个叔父在醴陵做碗柴生意,碗柴就是烧窑用的松柴。他在醴陵做松柴生意就认识醴陵瓷业一些人,经他介绍,我到姜湾黄泥坳廖香馥家学徒。他父亲廖煜康是旧社会官立湖南瓷业学堂图画班的学生,他绘画的技术很好,我是挂名在他儿子名下学徒,实际上师傅是廖煜康老师,从头至尾教我。因为廖煜康年纪比较大,没有从事生产,就经常在街坊邻舍串门。他原来在学校任教,都叫他廖老师,他觉得自己是老师放不下面子,就没有从事生产。他经常帮别人出出瓷器画稿,因为他喜欢喝点酒,希望他出个设计稿的人就会请他喝酒,他有充分的时间教我,廖老师家没有工厂和作坊。

我学徒时都是在别人厂家做事,首先是在黄泥坳李培武厂家画釉下,当时的釉下是单色彩多,我是画铬绿山水,就是绿色,现在有人叫绿彩。开始画印色油盒子,慢慢才开始画大件。后来由画釉下彩转画釉上彩,画釉上彩是廖香馥有一个徒弟叫肖子林,他在文昌阁底下开釉上彩店。釉上彩的色彩比较多,市场好一些,从釉下到釉上就是在肖子林店转过来的。从事釉上彩这段时间,高峰期,我们到了醴陵天工瓷庄,天工瓷庄在现在醴陵市的西门渌江桥下边,解放后的城关镇办公的地方。天工是朱鹤松他们开的,复兴银行人有股东,基本上是银行资本,天工瓷庄资金比较雄厚,他收购的白瓷较多较好,工人较多声誉较高。

问:我听说在天工瓷庄当时彩绘有两班人马,一班是江西孙耀先为首的江西班,一班是以康香馥、邓云相包括您的醴陵班,当时竞技的氛围比较热烈吧?

答:天工瓷庄成立的时候首先是请我师付廖香馥当工务长,当时醴陵人有邓云襄、廖咸、候元植等师付,邓云襄是廖煜康的徒弟,廖咸是廖煜康儿子。由于天工资本雄厚,业务好,又开始聘请江西景德镇的人,后来是由景德镇的孙耀先当工务长,他邀来的人有孙耀先的老弟孙细根和侄子孙根生及聂和生、李树林、许先成,还有一个专门写字的马先生,当时天工在醴陵就有点名气,产品相当好。孙耀先来到天工后廖香馥就离开了,就留下邓云襄、廖咸、候元植和我等人。我那时候还是学徒期间,在天工当客师,客师就不是学徒待遇,那个时候做工是计件工资,拿的工钱归师傅进。天工招收了很多醴陵徒弟,有易春萱、吕梦香、钟崇英、尹雪岩、邱春生等。现在有的人都不在人世了。当时我们年轻,都玩得很好,学习气氛也很浓。我们那时候学习资料很少,没有画谱,我们跟瓷库保管员李龙福关系很好,到晚上就到仓库里面借江西人画的瓷器拓稿,拓下来做资料。当时江西人你说是保守呢还是客套,反正我们看不到他们画,一去他们就是很客套的停下来跟你聊天,就是不会画给你看……我们那个时候条件有限,不可能去画纸画,都是直接画瓷。我记得有一次冬天的晚上下大雪,我画汉顶大,当时手冻僵了,睡时手指都合不拢。

问:您通过在天工那段时间的历练,您的画技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那么当时的釉上彩有些什么风格?都画些什么?

答:瓷器上的绘画题材很多如山水、人物、翎毛、花卉、走兽都有,很齐全,特别是现在,有电脑翻稿子都可以画,翻下来就可以转移到瓷器上去,所以现在画什么不受局限。我们当时画瓷器靠下苦功夫操练,相对于现在这种资料比较多、技法手段多的环境下,我们学徒时确实不容易,当时我画是国画题材,工兼写多,翎毛是松鹤、公鸡多,山水是无名景浅降山水多,花卉是菊花、梅花多。

问:听说您后来有一段到广州工作过其经历,请讲讲?

答:解放前,醴陵陶瓷彩绘业、都是个体资本,资金不多,雇人也不多,今天这家店做几天,明天那家店做几天,很少固定,产品不多,画几天就画完了,总是由甲店到乙店,再到丙店,那时只是学徒才固定,真真实实当客师的多是来来往往,固定的少。解放初期,工人失业的多,不论是彩绘、成型都有,当时政府介入来救济这些人,我记得当时是醴陵城关镇派许柏秋管瓷业这条边,他着手组织工人生产自救和合作社,当时国家成立了土产公司收购白瓷,将白瓷发到店加工,加工后交给土产公司。记得在组织陶画合作社时,是每一个陶画工人拿两对碗入股,何谓两对碗呢?一仝饭碗,一仝菜碗,为一对,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一仝罗汤,一仝三大,为一对,两对碗就是四仝碗为资金,有实物的拿实物,没有实物的就是拿钱折,是由土产公司发瓷器来彩绘加工,成型的也有。加入细瓷生产社的,陶画社组织得比较好一些,陶画社管理非常民主,全员选举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管日常工作,少数人脱产,理事会不脱产,遍布各个岗位监督廉洁,脱产人员工资按生产人员的平均水平,生产人计件工资,按技术等级分配干活产品,产品单价有普通、加工、重工之分,技术级别定期评定,所以好学习、以能者为师,吴寿祺就是这样请来的。食堂买菜、公共卫生和吃饭时要读报,都轮流值日,做得不好就挨批评。组织陶画合作社不久,我做了一段时间的事,因我师傅廖香馥在广州市乐安里陶昌瓷行找了事,因那边需要人,我就离开了醴陵到广州。广州也是画釉上彩,广州这段时间,中间经过了一段解放战争,解放广州前,广州市要疏散人口,疏散时回到萍乡老家种田。解放后,老板告诉我们可以去,便重新到了广州,记得当时我在家种的禾苗长的很好,正是禾苗抽穗的时候,我父母舍不得我走。解放后再次在广州市工作,这时候情况不同了,成立了工会,当时叫什杂工会,我们这个工会组织就是一条街,这条街上做帽子的、开旅馆的、开酒店的、做钟表的、搞百货的、做陶瓷的都有。。。我就开始搞工会工作了,当过青工委员、宣传委员。那时候一边工作,一边上夜校,有个青年会所,不收学费,我们白天做事,晚上学习文化,我的初中、高中数学都是那个时候学习的。还有些职业学校,我在“广州市诚信计政职业学校”读书。何谓计政呢?就是三计:会计、审计和统计。我一直读到毕业,毕业时还包分配,可以到税务局和电厂等单位工作。恰是国家开始搞三反五反运动了,我们是工会委员,不肯走,毕业后,还考上了华南财经学院,可惜都去不成。

后来陶昌瓷行除了自营外还代客买卖,何谓代客买卖呢?就是醴陵好多瓷器加工店搞几蔑篓子瓷器到广州去卖,委托陶昌瓷行销售,我搞了一段时间的代客买卖,学了做生意,后来陶昌瓷行的老男老板死了后,女老板想法多了,把瓷器和资金转移到香港,陶昌瓷行业务便停停打打,老板要倒闭故闹劳资纠纷,后来打官司收场,我只好回到醴陵,人事关系转到醴陵城关镇政府,这样便在醴陵工作了。

问:李老,当年你们回醴陵这段经历很丰富,我们想了解一下和釉下彩的恢复。

答:我回来后,因为学了会计,所以被介绍到新星加工厂当会计。当时会计责任是全盘管理,包括管生产和替政府护税和对资改造,直至公私合营经济改组,合厂拼厂。

在新新加工厂经过公私合营,并到陶画生产合作社,经济改组,陶画合作社分为陶画一厂、陶画二厂,我就被分配到陶画二厂,在陶画二厂搞成本会计。合作社改国营企业时,就并入第一出口瓷厂。那时有出口瓷一厂二厂,第一出口瓷厂然后更名为国光瓷厂。第一出口瓷厂建厂的时候,当时是一片荒山,我们那时候是开荒建厂,办公桌边上就是锄头、扁担、簸萁,搞了工作就要搞劳动,折厂建厂搞搬运、平地基等等,没有什么业余时间。在一出口瓷厂我搞劳动工资和统计,原来我就不想脱产是在陈中当厂长的时候,我找了他好多次要搞生产,不肯搞生产,就生产技术管理这条边也行,这样才从劳动工资科转到生产技术科。在技术科从彩绘技术员到助理工程师,到工程师,再到高级工程师,退休后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一步步过来的。在国光技术科时管彩绘车间技术和技术革新,事情较多较杂,我先后经过很多事,例:烤花的马煏炉由园到方到土法隧道窑和隧道窑,到棍道窑,燃料由柴到木炭、白煤、烟煤到电到油,贴花由胶贴到清水贴花,个体操作到流水作业线,相金由手工到机械等等。记得醴陵瓷业推广滚压成型技术是国光瓷厂肖传英、曹作明(电工)在杂志上看到消息后,开始试验,一个姓钟的钳工配合搞,后来经过很多人多种试验才成功。我要特别讲的是搞劳动工资这段,我们要到生产第一线,出模、筑模,只是冒拿旋坯扳手,跟烧窑值班跟夜班,经常去车间了解生产情况,制定生产定额,要拿出可靠、有说服力的资料来,特别是工资水平,要控制在一定水平上。搞计件工资,工资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恰如其分。我们要带测定表到岗位上去测试,“日用瓷计质计量缺陷到人的工资支付办法”就是我们制定的。计质计量办法一出来,人人都关心产品质量,出窑就到色房看瓷器和分析缺陷,产量质量急即上升,厂里一下扭亏为盈。当时是瓷器公司劳动工资科,吕志尧科长到第一出口瓷厂蹲点,我在工资科,跟他两人负责搞出来的,资料成册,当时用油印印的,刻腊板印刷是厂办公室刘正兴等同志做的,副厂长钟德友称赞说“你们这件事真的好,有功劳”,当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恢复釉下彩大概是解放初,从许柏秋在城关镇管瓷业的时候,陶画合作社已经请了吴寿祺出来,他是廖煜康一个学堂的,吴寿祺是短期训练班的,那时候廖煜康、易树勤、游先理、程炳生等同学都死了,吴寿祺健在。刚刚解放,醴陵瓷业人信心蛮足,要恢复历史名瓷。当时是釉上彩多,林家胡非常积极发展釉下彩,请出吴寿祺出来后便着手恢复。首先经费不足,小打小闹。当时研究所的经费是由所长到各个厂去收取,第一任所长肖家珍,当时肖家珍穿着草鞋到各个厂收经费,所以叫他“草鞋”所长。恢复釉下彩这段历史跟吴寿祺他们分不开,吴寿祺的出山跟王意成、林家胡他们密不可分,功不可抹。王意成解放前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党员,解放后负责管城区姜湾一带。吴寿祺绘画功底扎实,白描功夫很好,初恢复釉下彩是“三烧制”, 彩色是平塗。后来陶瓷研究所新生力量的成长和人员的不断增加,(如唐汉初、邓文科、李丕雄、丁华汉、汤青海等……)省内外的画家及景德镇同行来醴陵交流,发展为“二烧制”,技法和色彩不断丰富,特别是借鉴国画线条技法,工笔画的“三矾九染”,发展为汾水接色、套色和复色,这些群众智慧不好把功劳记在谁头上。原来复色总是信手捻来配兑,一次林家胡信手兑的“海兰”,订货后再配兑总对不上样品,不断摸索才对上,经过这种教训后才产生了配色定量配比。后来陶瓷研究所朱有辉等整理成了定量配兑资料和色谱,我在群力瓷厂搞工作组时也整理了一套配色资料,给彭月泉看了,彭月泉不肯拿出来。

问:您老在国光呆了多少年数啊?

答:从一出口瓷厂建厂到更名国光瓷厂一直待到文化革命后期就到瓷业总公司。

问:那么您在瓷业总公司管理瓷业的工作如何协调?

答:到瓷业公司时公司隶属是变了多次,科室机构也变了多次,首先是在生产组搞生产调度,后来有科室了到技术科,管新产品开发、技术培训、产品出厂和包装及产品评比展览和美术这条边。在公司管这些主要是靠工厂的人员和组织一道班子。我们是怎样组织的呢?“包装”。每一个厂都有一个包装质量检查员,我在公司把厂包装质检员成立包装小组,把外贸管包装的刘学陶、和纸箱厂的纸箱设计和质量检查的杨立武拉进来,成立命名为“三结合包装小组”,以三结合包装小组的名义到各厂互相检查,对包装箱开箱检查和试摔。我们从竹篓稻草包装到木箱稻草到木箱草帘包装,到纸箱纸垫及礼品盒包装都是共同经办的。特别是出口产品的出厂质量,当然靠我个人肯定管不了,因为瓷厂有专业鉴定员和花白瓷专职质量检查员,我把花瓷质量检查员组织起来,成立“出厂产品质量管理小组”到工厂巡回互相检查,暨是检查者又是被检查者,所以质量管得稳。有了“产品出厂质量管理小组”和“三结合包装小组”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和包装质量标准,资料来源真实可靠,试行测试及时准确。“美术”,成立了醴陵陶瓷美协。公司经理当理事长,我当秘书长,各厂设有理事,产品设计、展览、评比、技术培训、美术活动只要组织理事和工厂有关人员就行。当时经常写生,还举办雕塑班、器形设计班,器形设计请了中央工艺美院张守智老师来讲课;雕塑有郭玢、罗景兴等老师讲课;绘画有汤清海、李小年、邓景渊等老师,经常举行座谈讲课。外出写生可以委托他人带队,有时候自己也去。有了上述机构,这样才管得宽,管得了。所以醴陵瓷包装的改革、“日用细瓷国家标准”和“日用陶瓷的工业手册”等书的编写,都有一手可靠资料和讨论审稿的人员方能写好,让大家认可。

原来醴陵瓷出口是广州外贸出口,醴陵外贸的瓷业业务由广东管,湖南外贸想自己成立口岸,首先从广交会接洽香港业务着手。我记得当时去广交会接业务的人员工业是我,湖南外贸是雷长兴,两个人在广州广交会对香港建立口岸接洽陶瓷业务,这样湖南外贸才对外经营陶瓷。

问:您在公司经常参加各种评比活动当评委吗?

答:是,因为在公司的关系,多种新产品鉴定、产品评比、职称评定、教材审稿等,经常被邀当评委。新中国陶瓷行业第一块金牌(群力瓷厂金牌)我就是评委,轻工业部是姜思中,景德镇是秦锡麟,和各产区的代表。

问:我们(醴陵)建立了一个艺徒班,您能否讲讲办艺徒班的情况?

答:艺徒班是怎么回事呢?当时出口瓷大多是釉上贴花,成立陶瓷研究所后恢复了釉下彩,由于釉下五彩受人喜爱,逐步成立釉下彩专厂。首先叫艺术瓷厂,是群力瓷厂的前身,建立艺术瓷厂就很多是手工笔画,原来有些画釉上彩的技术人员大多数换了工种,如打杂、烤花、当保管和年老体弱、眼花手呆。到了釉下彩正式要笔画,人就缺少了,缺少了怎么办呢?首先提带子学艺,就是培养画花人的后代,在这个基础上,当时罗庭保到公司当经理,我在技术科管这些事,建议搞招工指标招学徒,办学徒班。当然有厂里的要求,公司向上级要了招工指标招收子弟,以学陶瓷彩绘为目的。瓷业工会主席杨福涛之子杨钧、李小年之女李璜香、熊声贵之子熊辉、吴乐义之子吴晓陶、王德和之子王旭明等都是这样招进来的,现在他们都成了醴陵陶画的骨干。专职老师是芦武双、刘叙辉,由他们脱产专职负责培训。早些时候别人只是叫我会计,不晓得我是画花的。我记得湘潭地区组织画展,我画了一张菊花八哥纸画,展出后有一日,熊声贵老师在状元洲遇见我,惊奇地对我说:“李会计,你也是画花的呀!”我说“解放前是画花的,是廖氏门下弟子,解放后才脱产搞管理”。

问:李老,当时的学习和艺术交流氛围比较浓,我知道您作为倡导者成立了醴陵美协等等一些艺术交流的协会,能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答:是呀,我当时是搞管理,林家胡在研究所也是搞管理,都是画花的,玩得好,一条战线上的人,爱好一致愿望相投,便组织醴陵美协。作为醴陵美协就不能光停留在陶瓷界,为了发展文化教育介的人便找了四中的美术老师刘正凡,代表学校和文化界的爱好者,就是这样搞起来的。我和刘正凡当副主席,林家胡当主席,因为林家胡是党员,还是醴陵文联副主席,成立醴陵美协后,我在公司管陶瓷美术这条边,便又成立醴陵陶瓷美协,省属醴陵陶瓷企业的陶瓷美术人员都发展为会员,组织多种活动,使大家团结在一起工作。省瓷陶瓷玻璃公司看到醴陵公司很多活动是由协会组织和实现,同时我们是陶玻公司的组成部分,故又发起组织“湖南省陶瓷美术工作者协会”,我当秘书长和副理事长。先有“醴陵陶瓷美协”然后才有“湖南省陶瓷美术工作者协会”。协会经常开展活动,例:外出写生、外出参观、学习,请老师来讲课,请外人来技艺表演座谈、推荐人员进修,定期不定期展览评比和交流讨论……办展览无形中促使会员提高水平。

问:当时醴陵陶瓷美协有哪些理事和成员呢?

答 :醴陵省属陶瓷企业的陶瓷绘画人员用造花名册方式发展为会员,基本都是会员,理事各厂都有,国光瓷厂是汤青海,群力瓷厂是李小年,陶瓷研究所是林家胡、邓景渊,星火瓷厂是欧阳小青,永胜瓷厂是肖禾、黄润文,新民瓷厂是彭贤山。外出写生、展览、画稿、设计评定、后来的职称评定,组织理事就可以办妥。

问:据说当时关山月老师、黎雄才老师都来过醴陵进行过艺术指导。

答:是的,我没有看见他们在醴陵作画,原来很多国画名家都来醴陵参观交流,那时艺术家很平常,跟经济没有很大关系,只要有要求,大概可以请到。关山月老师和黎雄才老师在陶瓷研究所合作画有一副骑驴的山水条幅现不知哪里去了,黎雄才老师给我也画过一张山水,我们和汤清海老师等人去广州美院参观时,黎老师当场为我们作了画(这些画都让王立新收去了)。在日杂商品柜中我看见过黎雄才老师画的一个墨松树的蒜球瓶,是国光瓷厂出去的,到底谁收了不晓得,原来长沙的画家也经常来醴陵,例:张一尊、莫立唐、曾晓浒、杨应修等,杨应修老师也画过瓷器,现在也有蛮多画家来醴陵画瓷器,例北京的马海方等,画家来了不论画纸画瓷,都会现场作画和坐谈交流。

问:李老师,我们醴陵为毛主席及中央领导人做过很多日用瓷,包括国家礼品瓷,而且数量比较大,这批瓷器的瓷质和工艺都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认可,博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同,那么您作为当时的经历者,应该对这段历史比较了解,您能谈一谈这些情况吗?

答:醴陵能够生产国家用瓷和首长用瓷,跟醴陵瓷质装饰的优越是分不开的。醴陵自成立群力瓷厂(艺术瓷厂)釉下彩专厂,釉下彩的质量提升很快。醴陵釉下彩的影响,首先是在北京中山公园办过一次展览,这次展览引起了北京首脑机关的关注,引发了议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瓷质好、彩饰好、宣传好,所以就从此进入了国家用瓷时代。实际上在搞国家用瓷之前就有国家援助瓷,我记得有一次是援助越南还是缅甸,一批盘子,是釉上彩的,因为有援助一些国家的因素,加上醴陵在北京展览的瓷器质量非常好,就这样跟国家政府机关挂上了勾。醴陵瓷的烧成温度高,瓷化程度好,釉面光泽好,强度高,加上醴陵釉下彩耐腐蚀等等优越性,符合了国家用瓷的要求,早先首长用瓷都是通过省和轻工业厅下达任务到瓷器公司,公司下到厂。毛主席用瓷当时不是说毛主席用瓷,都保密的,不宣扬,只要求瓷质好,先是国家礼品瓷,后到毛主席用瓷,毛主席用瓷是更加神秘,因为毛主席年岁高了,碗不要太重了,要薄,以后才说是毛主席看了怎样怎样,说碗花是在外面只别人看得到,自己看不到,就产生了双面绘画碗,这些文章是怎么做的搞不清。原始情况很难说清楚,因为文笔总要加一点,才有文化味道。当时的花面设计没有说是给毛主席用瓷设计,是普遍布置,先设计,再评审,后审查,有些地方不完善就完善,后来在研究所单独制的带盖碗,带盖鱼盘,这就说是毛主席用瓷。反正当时生产都保密,只要求质量,第一批内外双面花薄胎碗真真实实的毛瓷有些不合格的打掉了,所以毛瓷质量很高,后来的国家礼品瓷,就清楚告诉,这是跟某某人送哪里哪里的,这就不存在保密了。现在讲“毛瓷”多是指四个双面花的薄胎碗,实际毛主席用瓷应从群力瓷厂生产中央编号胜利杯算起,中央政治局用瓷杯都有编号,我们只能听说实际是搞不懂。

问:您退休以后,又重拿画笔,一直在釉下五彩行业耕耘不息,那么您如何体验?

答:我在青年时代是学陶瓷绘画,也算是出于名师之门。解放前一直是从事陶瓷彩绘,做工糊口,靠画笔维生。解放后,正由于我在广州诚信计政学校读书,学了会计,回醴陵后脱产搞管理,一直到退休。退休之后,在家里没事就图图纸,打发一些时间,当时还没想到要重操旧业。首先是丁华汉老师、巫建平老师在张孝文老板厂里画釉下彩,我有一次去玩试画了一下,他们就鼓励我画。首先我在金煌瓷艺试画,古话说一年学不会十年丢不生,到底是画了那么久,有点基础,原来功底还可以,就重操旧业了,继承了一些传统,学习了一些新工艺手法。艺无止境,究竟如何达到顶峰,很难说,有待继续努力学习,学习同行经验,学习姊妹艺术,苦练基本功。特别是今后别国的瓷器也进入市场,会影响我们,究竟如何竞争,还要我们瓷业届的人来认真思考和研究。过去的瓷业公司对醴陵瓷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过去瓷业公司在计划经济时代,人财物、产供销统一管理好办事,例如那时候搞人民大会堂的湖南厅展品,公司确定放在永胜瓷厂做,技术尖子和材料设备统一调配,要画工、要成型工、烧成工,瓷业公司一个电话就能调动集中,不然双面釉下1米多大瓷板、大挂盘是难搞出来。我觉得现在醴陵民营企业对产品的产量、质量的提高和创新,如何发展壮大,如何集中优势兵力发挥优势,如何有力的组织创名创优还值得深思和推敲。

问:李老讲的非常好!您对您的陶瓷彩绘艺术,对自己有何评价?

答:唉!自我评价难说,艺无止境!当然我通过这几多年的实践,画技也有所提高,工艺上有所熟悉,如何画得好,画得精,还要不断努力。

问:您有些什么样的心得体会供我们或后来从业者的借鉴?

答:哈哈!虽然是搞陶瓷彩绘,可是对国画基本功还是值得好好练习,它会无形中传到花面当中去。比如写“一”字,你练了基本功,这个“一”字看上去就好看一些,这是一个体会。二一个是设色,釉下彩我觉得走淡彩还是可以,不要太浓了,距离不要拉得太开了,画面可以是国画题材,也可以是西画题材,也可以是图案题材,这只是在色彩上面的配合,不过作为中国瓷来说,我们的瓷器多画些国画题材,是中国特色,有功底的国画题材不坏事,国画是我们的国粹吧!都说中国有三个国粹:一个是国画、一个是中医、还一个是京剧。有个性的东西,才是世界性的东西,所以保持我们的国画题材和国画功底不是坏事,要发扬我们的国画在陶瓷上还有用武之地。

总结:李老讲得非常好,李老师是我们醴陵(瓷业届)的活字典,从业六十多年,也为我们后来者提供了很多建议和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我们作为醴陵陶瓷行业的后来人,也要学习李老这种对陶瓷兢兢业业,孜孜不倦的精神,为醴陵陶瓷行业奉献自己的心血,为醴陵陶瓷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谢谢李老师。

(题外话:阳天鹏之父阳卓湘也是一位善画的老师,据说他曾经也在瓷业学堂教过画,不知道您跟阳卓湘老前辈有过交往?他跟廖煜康是否是同一时期的画家?您怎样评价他的作品?)

答:他们生前都有过交往,他们是同代人,绘画技术都不错,都喜欢画花鸟,也都当过老师,有纸画作品传世。

猜你喜欢

瓷业瓷厂醴陵
景德镇“十大瓷厂”产品特色研究
近代景德镇瓷业改良路径与实践困境
影青留芳 手作千年
余效开藏品精选
五六七瓷 时代的印记
因瓷而生 为瓷而兴——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打造醴陵陶瓷文创新模式
近代醴陵瓷业自适应发展及其产教融合模式建构
因瓷而生 为瓷而兴
——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打造醴陵陶瓷文创新模式
因瓷而生 为瓷而兴——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打造醴陵陶瓷文创新模式
大国工匠与历史的“对话”
——走进景德镇 “皇家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