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服务大提速
2016-12-05张平
文/张平
交通管理——服务大提速
文/张平
“互联网+”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全社会各行各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以“互联网+”为驱动,创新交通管理与服务工作机制、打破行业壁垒、缩短时空距离、构建“互联网+”交通管理服务新模式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催生交管服务新平台
近五年来,我国机动车和驾驶人年均增长7.6%和9.7%,分别达到2.6亿辆和3.1亿人,由此产生的交通安全服务管理需求也快速增长。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平均每天办理机动车牌证、驾驶证、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各类业务约300万笔,业务量年均增长超过10%。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虽采取延长办公时间、增设便民服务工作站、推行信件邮寄告知、网上服务、提高服务效率等措施,仍然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安全服务要方便快捷、实时动态、个性多样的新需求,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交通安全服务管理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现有警力短时间无法大量增加的情况下,仅依靠延长办公时间、增加服务站点等传统手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安全服务管理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二是告知服务不及时、不到位。由于需要告知信息量大,人员车辆流动变化,加之联系方式多变,交管部门人手不足、手段不适应,告知不及时、不到位,群众未能及时获取相应信息并进行处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三是跨地缴纳罚款、补换领牌证等成为困扰群众的难题。由于机动车、驾驶人流动性强,群众对异地缴纳交通违法罚款、办理补换领牌证等业务需求量越来越大。四是各地自建互联网服务平台未形成整体服务效应。目前,各地自建互联网平台数量不少,但网络域名、服务号码、标准、工作程序等不统一,信息未互联互通,未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实现跨界融合,形成整体服务效应。
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2013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提出了建设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想(以下简称互联网平台)。经过反复调研论证,2013年年底,制定印发了互联网平台建设指导意见,并启动了相关软件研发。2014年,分别与中国邮政集团、中国电信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在寄递服务、邮政网点业务办理、手机短信发送、APP开发推广应用、语音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2015年8月,制定印发了《互联网交通管理业务工作规范(试行)》,为启用互联网平台提供了制度保障。2015年7月,公安部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互联网平台,建立网页、手机APP、短信、语音电话多种方式相结合,系统化、全覆盖的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体系的工作目标。
借力“互联网+”彰显交管服务新特色
《关于推进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的意见》描绘了搭建互联网平台的清晰蓝图,彰显了鲜明的“互联网+”时代特点。一是贯穿了便民利民的理念。无论是互联网平台的功能设计、工作流程设计,还是协调相关部门实现业务协同配合,都是为了提高效率、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实现“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的目标,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互联网+交通管理创新”带来的便捷服务。二是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实施互联网服务管理是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的一项重大改革创新,互联网平台建设创新了工作机制,实现服务流程再造,建立了适应“互联网+”特点的全新工作新机制,在简化办事手续流程、破除跨省份跨区域限制、延伸服务、实现网上网下一体化服务等多方面体现交通管理服务改革和创新精神。三是坚持了顶层设计、开放共享原则。互联网平台建设按照统一的信息标准、组织开发全国统一的应用软件,实现了业务流程、服务功能的规范性和信息互联互通。全国统一互联网服务域名,使用专用服务短号,打造统一的服务品牌,优化用户体验,树立交警惠民服务新形象。同时,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还与财政、银行、邮政、通信运营商、医院、汽车销售服务店、驾驶人培训机构等相关部门单位实现了业务流和信息流的共享与协同,充分体现了开放共享的原则。
——在平台建设谋划上,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机制,构建“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新格局,着力解决群众办牌办证、缴纳罚款、获取信息不方便、成本高、负担大等问题。
——在平台建设思路上,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软件、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的原则,使用全国统一的“12123”交通安全专用公益类服务短号,启用“122.gov.cn”交警专用的互联网域名,推广“交管12123”手机APP,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系统化、全覆盖的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体系,提供业务办理、考试预约、办牌办证、网上缴款、寄递交付等十大类130多项业务服务,缓解窗口压力,简化办理流程,缩短业务办理时空距离,方便群众异地办理,减少群众来回奔波,减轻群众负担。
——在确定平台建设原则上,遵循便民利民、机制创新、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依托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适应“互联网+”特点的交通安全服务管理工作新机制,实现网上网下一体化的便捷服务。通过统一全国互联网域名和语音、短信服务号码、信息标准、平台软件,实现互联互通,打造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品牌。加强信息安全防范能力建设,提升安全防护水平,依法保护个人隐私。
构建“互联网+”交管服务新常态
互联网平台在内容设计上主动融入“互联网+”,全力打造交通管理服务升级版。
——建立部、省两级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在内容设计上提供十大类131项服务。一是预约服务。围绕驾驶人考试改革,实行互联网驾驶人考试自主预约,公平合理安排考试。对接机动车检验机构,方便车主提前预约机动车检验时间,减少排队等候。二是办牌办证服务。提供互联网预选机动车号牌服务,确保号牌管理公开、公平、公正。提供补换领牌证服务,实现办理、缴款、寄递一体化。提供医院提交身体条件证明、汽车销售服务店办理机动车临时行驶号牌服务,减少群众来回奔波。三是违法处理和罚款缴纳。实行网上自主接受交通违法处理并缴纳罚款,打破交通违法处理的时空限制。四是出行服务。提供路况、危险路段、道路施工等信息服务,方便群众合理规划出行时间、路线,缓解交通拥堵。五是信息查询。提供个人机动车、驾驶证、交通违法等信息查询,方便群众及时、准确、动态掌握个人相关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六是告知提示。主动推送机动车年检、驾驶证审验、交通违法记分等告知信息,提醒车主和驾驶人依法及时办理。七是信息公开。公告、公布驾驶人培训质量、考试计划、机动车选号号段、强制报废机动车、校车驾驶资格作废等信息,依法推进信息公开,提高服务管理透明度。八是重点对象管理。为750多万家客货运企业、危化品运输企业、校车管理等重点单位提供交通事故、交通违法等交通安全信息通报、抄告服务,提高交通安全源头管理水平。九是交通安全宣传。开展安全驾驶、恶劣天气注意事项、重特大交通事故案例等警示教育服务。十是业务咨询。提供办牌办证、交通违法处理、交通事故处理等业务办事指南、咨询互动服务,解答群众办事疑问。
——实现服务流程再造,构建网上网下综合服务管理体系。以“互联网+”为驱动,创新工作机制,打破行业壁垒,缩短时空距离,实现服务流程再造。一是方便用户注册。建立互联网服务窗口,实现网上注册和互联网服务窗口实名认证两种注册方式,并将互联网服务窗口延伸至基层所队、考场、执法服务站、邮政服务点等场所,方便群众就近办理互联网用户注册。二是简化办事手续。取消业务申请表等纸质材料,建立群众网上提交申请信息,互联网服务窗口网下审核材料、制作牌证、交付寄递的全新工作机制。在补换领牌证时,无需提交居住(暂住)证,方便已迁离牌证注册地群众办理业务。三是破除地域限制。打造单点登录、全国贯通的服务体系,实现全国范围的跨地域信息交换和网上服务漫游,由“服务跟着管辖属地走”转变为“服务跟着群众走”。四是延伸服务。加强与中国邮政合作,协调各地财政、银行等部门,实现业务办理、网上缴款、寄递交付的一体化服务。延伸服务至交通管理相关单位和场所,实现医院网上提交驾驶人体检证明、汽车销售服务店办理机动车临时行驶号牌、驾驶人培训机构办理驾驶证申请、群众预约机动车检验机构和检验时间等多元化、一站式便捷服务。
——提供多种方式,适应不同群体差别化服务需求。针对机动车驾驶人等用户年龄、行为习惯、生活偏好、活动区域的差异,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了网页、手机APP、短信、语音等多渠道服务方式。网页服务针对的服务群体主要是年轻网民。据统计,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普及率达到47.9%,40岁以下年轻网民占78.1%,这种服务方式可覆盖近半数服务对象。手机APP服务针对的服务群体主要是手机网民。据统计,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普及率41.1%。短信服务针对的服务群体主要是没有手机上网经历的手机用户。语音服务等传统服务方式,主要针对偏远农村、山区没有上网条件的用户。这些服务方式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共同实现了对驾驶人、车主等服务对象的全覆盖。
——统筹社会资源,实现一网办理业务。协调中国电信等三大通信运营商,为实现全国范围内、不同通信运营商手机用户告知信息互联推送和语音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与中国邮政合作,为群众提供办牌办证邮政寄递服务,利用邮政网点代办服务优势,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协调各地财政、银行等部门,建立网上缴款平台,实现交通违法罚款、驾驶人考试费等网上缴纳。通过互联网把交通管理业务涉及的相关单位和场所关联起来并延伸服务,实现医院网上提交驾驶人体检证明、汽车销售服务店办理机动车临时行驶号牌、群众预约机动车检验机构和检验时间等多元化、一站式便捷服务。
——统一服务管理品牌,优化用户体验。使用全国统一的“12123”交通安全专用公益类服务短号,启用“122.gov. cn”交警专用的互联网域名,建设和应用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平台应用系统,推广全国统一的“交管12123”手机APP,实现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打造标准和风格一致、操作便捷、便于记忆的统一品牌,树立惠民服务新形象。
——加强安全防护,保障用户信息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互联网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建立互联网平台安全运行环境,防范网络攻击,保障群众公平获取驾驶人考试预约、机动车号牌选择等服务的合法权益,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信息。规范互联网平台运行和使用管理,建立日常运行维护、安全监控工作机制,保障信息安全。
融入“互联网+”助推交管服务大提速
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作为深化公安改革、惠及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管控能力、创新警务机制等方面意义重大,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传统办事思维、习惯做法、办事流程。目前,各地依托互联网平台大力推行“预约服务”“自助服务”“掌上服务”等公共服务新模式,大力推行在线咨询、网上支付、远程办证等网上服务新举措,努力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效果。按照公安部确定的建设应用目标,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平台将完成网页版系统的全国推广应用;2016年,全面开展互联网平台“交管12123”手机应用和“12123”语音平台建设应用,建成后将为上亿人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海南、重庆、贵州、陕西、甘肃、青海等20省(区)121个城市已启用互联网平台,其中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上海、福建、河南、海南、重庆、陕西等十省(区)完成全部支队对外开通服务。累计注册用户已达292万人,日均访问量达184.9万人次,累计提供业务预约、办理等服务654.3万人次,发送业务告知手机短信715万条。
我们相信,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只要我们自觉运用互联网思维,把握新形势,抢抓新机遇,适应新常态,交通管理服务必将走上信息化发展的快车道,互联网平台将会催生更多的服务增长点和管理新常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道路交通环境。(作者简介:张平,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科技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