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

2016-12-05杨朝卿河北省唐县罗庄乡南伏城小学河北唐县072350

人间 2016年13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应用题小学数学

杨朝卿(河北省唐县罗庄乡南伏城小学,河北 唐县 072350)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

杨朝卿
(河北省唐县罗庄乡南伏城小学,河北 唐县 07235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应用题教学已经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我们要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应用题的要求,关注学生个体解题能力的差异,关注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以及自身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下,教材的内容发生了重组和改版,延伸到课堂上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等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变革,鼓励解题方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怎样引导学生科学地探索新知识,使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不断创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改变传统的解题方式和教学观

目前,仍有很多小学生对应用题解题方法茫然无助,不知如何下手。究其原因一是教学

活动封闭,没有实物与教学内容与之配套,老师只有让学生展开想象力,但是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加之低年级的教学活动是定向的,教师仍普遍采用一问一答的讲解;二是许多教师的教学过程就只会围绕书本和教学参考书追求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严密性,把学生教成了解题的机器,没有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学会分析。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的开始,学习数学不应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教学更要注重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找出等量关系,摈弃畏难情绪

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自己找到题目的等量关系,呈现与问题有关的已知量,并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再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不要有畏难情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应用题较多,有些题目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使得许多学生拿到题目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做起,于是就乱做一通,以至于老师发下的作业本满篇的“钢叉”,长此下去学生不但对应用题产生畏难情绪,而且也不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实际问题。为了让学生喜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有可以对教材中部分应用题作一下改编,根掂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应用题改编成适合自己学生理解的情况,也就是让学生感到通俗易懂的题目,创设一定的情境展现给学生。这种情境可以是一张照片,也可以是图表、对话、文字叙述等呈现数量关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鼓励学生一题多问,激励学生创新思维

陶行知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帮助解决数学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方法,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想象,所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十分重要。一题多问,可以使学生弄清知识间的来龙去脉。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搏击,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一条水渠,甲队单独修要用8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要用10天修完……(下面的让学生填补)启发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暴露思维过程,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学生的质疑和回答,不管有无道理,都不能鄙视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讨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这样思维启动了,学生质疑能力也就加强,思维就越灵活,也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独立探索,提高解题能力

学习应用题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也就是说,只有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所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带着积极良好的心态投身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我们都知道,真正的学习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于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累积,而是学生主动的建构。因此,即使同一内容的学习,不同的学生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考问题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解答过程。善于动脑筋的学生会找到问题是什么,要解决问题,必须找出哪些已知量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究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立马成为“救世主”,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或作过多的提示讲解,而应鼓励学生和启发学生思考,真正确立学生在应用题解题上的主体地位。

五、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题多解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通常被视为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有效方法,不但能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在积极、多方位的思想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如: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松树和柏树,一共栽了120棵,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了多少棵?看似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在教师的“看谁的解题方法多”一句话激发下,学生思维非常积极投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得到六种不同形式的解题方法,虽然途径不一,但目的相同。

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维的发散训练,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将会提高,长期坚持下去,将会使学生思维更开阔,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将会得到加强,促进了解题能力的提高。

总之,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结构还未完全形成,为了使学生主体的认知结构更趋向稳定和加强,使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刻,使学生对应用题没有畏惧感,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每一个“成功点”所蕴含的应用题思路及解题策略,尽可能及时地让学生表达出来,使这些数学思想尽快在学生的解题中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式。无论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探索[OL].2010.

[2]胡礼洋.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新模式[J].华章;2009-12-15。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21-01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应用题小学数学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