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光未老,好景不散

2016-12-05青玉案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浮光青玉案好景

青玉案

浮光未老,好景不散

青玉案

◎顾素玄 巴蜀才女,好山乐水。爱红尘,喜文学,煮字慰一梦,天涯觅知音。浮生百戏,信仰与美好的一切相逢。

窗外风光已暮,季节流转,夏秋已去,荷菊还有些影子未褪,凌着初冬的寒。可留得再好毕竟也是残景,苏轼笔墨悬空,一时不知如何切入。

夏日听荷盛雨,秋天披霜描菊,那些曼丽景象、美妙体验,他都已错过。季候不待人,他也不曾想到自己要在这样一个时节去赠好友一首诗。这不是一首普通的诗,天涯咫尺只话闲情。他想把世间好景都囊括其中,遥寄劝慰,让对方看到前路的希望。

百思转,诗方成。最终刘景文展卷读得的,便是这首《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将冬初最斑斓的颜色随诗寄了过来,令刘景文感念于心。他已年近耳顺,仍不得重用,愈是入冬,那枝头萧瑟愈让他沮丧失意。苏轼却告诉他,最好的时节便是此时,虽萧瑟冷落,却丰果硕然,春夏再艳丽,亦不及这番内蕴丰盈。

人老去,可老来滋味深,自有少年青葱时无法企及的底气。

苏轼用一首诗为刘景文扫尽尘霾,在他心中栽下一棵橘树。是屈原的橘,“绿叶素荣,纷其可喜”,长在最好的冬季。只是那么遗憾,世事是怎么也算不准的玄卦,他终究没挨过甲子光阴,走不出冬至的大雪纷飞。

苏轼这首诗,其实该在多年前就赠予他的。那时或许他的人生还未步入秋夏,还只是春之伊始的一虹灿烂,若是那时他便知道“一年好景君须记”,或许这一生会免去许多虚度。

想起读过的轻快诗句,“我在风景里等你;这时候,适合风,吹动刘海;适合一把密梳子,长发披肩,或挽成高髻”。去哪里寻“一年好景”呢?不如就坐在风景里,等光阴纷至沓来,记下每个坐看时光溜走的日子。

记下一朵花的盛放,在心深处把尘埃落定,静静凝望,风吹过发梢留下温柔的痕,柳枝轻抚,雀也欢唱。记下湖面风停、鱼跃从容的一霎,那样自在悠游,骄傲着自我的小欢喜,忘却所谓的大功绩。尘世定格成一幅画,被欣赏在一条鱼的眼里,而那尾鱼游进了你心里。

人在风景里才能记下最美的风景。最好的景不是橙黄橘绿,亦无关年少与苍老,而是记录于心的每个当下,此时此刻,每时每刻。不要展望未来,亦无需缅怀过去,轻攥最好的当下在手心,就永远不会有青丝生华的迟来感。当下远去,迟早会风干为过往的一枚书签,但它曾是你夜梦来归时那真切的月笛声声,绕梁而去后,也终将成为你记忆里不灭的鲜活。

我们是岁月诗集里的一页,好景是页上诗篇。诗行间浩荡于心的美,让生命的疲惫消融在春天的花愿里。如果晓悟时,那只迷路的蝶已盲飞过春夏,错过的新荷会在来年次第盛放。“一年好景”若遇知音,便也甘愿成为年年好景。

趁着浮光未老,好景不散,去做美的归人,而非过客。

猜你喜欢

浮光青玉案好景
浮光掠过心灵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冬至寄远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微评
临江仙·好景正无涯
锦诗:青玉案·元夕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好景良辰,谁共携手
胭脂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