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16-12-05戴卫婷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人间 2016年13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戴卫婷(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戴卫婷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高速发展的经济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保护环境日渐提上日程。实现社会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首要条件便是环境保护,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可以满足个人、企业和国家自身的利益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出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解决对策

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了经济的发展与民生的改善,虽然这是在一定特殊的国情和历史背景下做出的无奈之举,但是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却给我们国家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保护环境也引起广泛关注。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我国经济转型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当前,我国环境发展中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一系列问题。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我国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也都一一呈现出来。主要表现为老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一下几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耕地面积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²,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²,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²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二、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从公民角度来说,公民由于受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环保意识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大家普遍认为:保护环境仅仅只是中国政府或者是全世界各国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和自己无关。他们认为保护环境只是高层或者高级领导者应该关心的事情,渐渐地形成了保护环境和自己无关的意识,忽视环境保护。

(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从企业角度来说,企业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远比被开发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补给速度要快的多,这无疑会加快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的速度。企业生态意识不强,长期采用不利于环境的生产方法,漠视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势必会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不注重保护环境。人们以损害自然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增长,其结果只能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监管不到位。从国家角度来说,对于一些地方的排污大户,国家不重视监管,由于当地经济保护的干扰,使得他们轻易逃开法律的追究。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机制都存在一定的滞后,环保投入资金不足,监督管理也到位,导致一旦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只能是环境保护妥协于经济发展。另外,由于一些政府官员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个人利益,使得国家环保政策的执行面临很大的困难。

三、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对策

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因此保护好环境不仅是关系到民生的大问题,也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严格环境准入,优化项目建设。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决策体系,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严把环境准入关口,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上,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新上项目必须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要求,全面办理相应等级的环境影响评价手续,严禁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上马。

(二)强化污染减排力度,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大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继续深入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将污染减排与改善环境质量相挂钩,与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相挂钩,与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相挂钩,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钢铁等重点产业整治力度;进一步强化重点排污企业运行监管,确保圆满完成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三)完善社会化环境宣传教育,健全社会参与环境监督机制。加大对各级行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环境法制培训,组织实施环保普法、环保科普计划;深入开展绿色(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借助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环境保护,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推进企业环境行为公开、环保执法行为公开、政务公开和环境信息公开,建立和完善公众广泛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完善环保座谈会、论证会和公众听证制度,实行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形成专业执法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网络。

结语

总之,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我们人类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和首要任务。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只有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走高科技,低能耗,高效益之路,才能真正实现环境污染少,经济发展好的目标。最终达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愿望。

参考文献:

[1]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叶文虎.可持续发[M].北京:高等教育.2003.

[3]冯开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2009,11(02).

[4]罗国芝.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10 (29).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44-01

作者简介:戴卫婷(女)山西阳泉人,山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